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移民后扶项目助力瀹潭村民实现通车梦想

黄山日报 2011-11-14 15:49 大字

本报讯近段时间,新安江岸边的歙县坑口乡瀹潭村每天都有一群村民忙碌在村里的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施工现场。参与建设的全都是本村村民。他们不计劳动报酬,一心扑在建设工地上,强烈的通车愿望就是他们的不竭动力。在新安江水库移民后扶项目资金的支持下,拓宽后的道路将连接上附近的南源口大桥,这也意味着一直只能走水路的瀹潭村民即将实现他们的通车梦想。

瀹潭村位于新安江沿岸,与漳潭、绵潭并称“三潭”,当地盛产的枇杷果肉鲜嫩,远近闻名。但瀹潭村依山傍水的独特的地理环境也制约它的进一步发展。瀹潭村与对面的南深公路隔着一条新安江。多年来,村民们出行只能通过渡船过江,生活生产都十分不便。“特别是枇杷上市的季节,我们老百姓要肩挑背扛,划小船过新安江到对面的公路才能转运,运输成本高,也很不方便。”70岁的孙观月老人谈起瀹潭村的交通显得十分无奈。

眼下村民们下决心改造的这条1400米的道路是瀹潭村4000多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改造前只有一至两米宽,达不到通车条件。今年,距瀹潭村几公里之外的南源口大桥建成通车了,县里也投入资金开始建设南源口通往坑口乡的南坑公路。“把我们村里这条道路拓宽后连接上南坑公路,就可以把车开到家门口,实现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瀹潭村村委会主任方慧明高兴地介绍说。

然而,把道路拓宽到3米达到行车标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拓宽涉及到30多户村民的土地。经过初步估算,整个工程至少要30多万元,这对于村集体经济并不宽裕的瀹潭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难题。歙县移委在了解了瀹潭村的情况后,及时向上申请了新安江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并最终成功为瀹潭村争取了36万元的后扶项目资金,瀹潭村的道路拓宽工程终于得以顺利实施。

为最大程度发挥出资金的作用,歙县将项目列为村民自建项目,交给村民选举产生的项目管理小组实施。这样不仅节省了项目发包产生的费用,也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村民们的广泛参与、严格监督也确保了工程的质量。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管理小组每天都有专人负责记工记账。项目结束后,管理小组还要把所有开支明细表都公布上墙,接受群众监督。公开透明的项目实施办法也进一步激发了村民们的参与热情和奉献精神。道路拓宽涉及到的30多户土地征用户没有一户向村里索要征地费用。目前,瀹潭村道路拓宽工程已基本完成路基拓宽工作,预计12月底道路硬化也将顺利完成,瀹潭村民的通车梦想将不再遥远。

·胡家伟·

新闻推荐

歙县多方联动确保校车安全

本报讯  歙县把校园接送车辆作为当前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强化对校车的安全监管,并将治理触角伸向山区,确保学生交通安全。璜田中心学校是歙县农村地区一所寄宿制学...

歙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歙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