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拓展发展新空间——歙县土地复垦促转型

黄山日报 2011-10-25 15:52 大字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歙县数万边贫老区、深山区和库区群众勤劳致富,移居下山、进城,造成大量房屋闲置、破损,甚至倒塌,极少数小村庄出现人去村空现象。歙县县委、政府广泛发动干部群众,强力推进土地复垦。近3年间,累计复垦土地3000余亩,极大促进新农村建设、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了山区大县的城镇化进程。

推倒土墙房刨出油菜地

沿着崎岖蜿蜒的山道,近日,记者爬上了位于高山顶的歙县森村乡童川村下汰组,只见复垦出的13.8亩土地上有的庄稼茂盛,有的庄稼已经收割,几位老农正在挖地播种。谁也想象不出,这里曾经矗立着11栋高大的房子,14户、70多位村民在这里生产、生活。78岁的潘顺福和他的老伴正在刚收割的玉米地里种油菜。见着记者,潘顺福老人乐呵呵地说:“老房子反正也用不到了,没人住,自己也要倒,拆掉后,不仅有地种,而且有钱拿,我家今年收了240多公斤玉米,收到国家补助款4400元。”

森村乡高峰、下汰、呈村7组三个复垦点居住着42户、118位村民。这些高山上的村民上山下山仅有一条羊肠小道,生产、生活物资全靠肩挑背驮。更苦的是,一遇干旱还得到山下挑水吃。近些年,虽然一些村民在山下建起了新房,但老房子还留着,一些老人则舍不得离开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全县土地复垦工作开始后,森村乡党委、政府将土地复垦与移民下山、地质灾害点搬迁结合起来,将居住在高山上的三个点列入规划,让有一定威望、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负责项目实施。在苦口婆心劝说的同时,该乡围绕困难群体,采取集中建房安置等有力措施,为移民解决实际问题,最终赢得了村民的支持。目前,三个点的33亩土地复垦已全部实施完毕,共发放补偿款近10万元。

王村镇经过仔细摸排,确定三安姚田、升庄宋坑、杏村、上店砖场四个点为项目实施点。干部分组进村入户,把明细账算给群众听,废弃老屋拆迁与土地复垦工作快速推进。目前,杏村的两个地块已经复垦完毕,新增的50多亩耕地,已经种上了玉米、山芋等农作物。全镇通过复垦,新增耕地140余亩。

“三线”老基地今朝新牧场

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上海练江牧场,原为上海市“三线”奶牛乳品生产基地。最多时,全场职工人数达到3500人。到了上世纪80年代,随着城市知识青年政策调整,大批知识青年回到上海工作。大量的职工宿舍和畜牧、工厂厂房一闲置就是几十年,早已破烂不堪。

从去年8月开始,在歙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上海市练江牧场居委会组织人力,引进机械,拆除6个片区的1万多平方米破旧房,将所有的建筑垃圾填埋的填埋,运走的运走,并从附近山上运来泥土填埋。经过8个多月的奋战,练江牧场610亩土地被复垦出来。今年,复垦出来的土地上已经收获春玉米秆1200多吨。眼下,地里又长出了绿油油的秋玉米,为奶牛提供了充足的饲料。望着复垦出的土地里成片的玉米,吴毅忠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歙县强力推进土地复垦,加速了新农村建设,拓展了县域经济的发展空间。2007年到2010年,歙县共向省政府申报了12个建设用地置换批次,项目区面积3220亩,置换出建设用地指标3001.7亩,推进了县经济开发区、新建县人民医院、七川经济适用房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

·吴爱霁胡身正·

本版责任编辑/金一梅

E-mail:hsrbzbb@163.com

新闻推荐

建设一个大项目带动一个新产业歙县“链式招商”引领产业升级

本报讯投资1.3亿元的华正汽配、1亿元的鑫强控制臂、1亿元的中链科技、9500万元的天地源机械、8000万元的东鼎动力机械、5800万元的汽车零部件生产、5000万元的益昌机械、4800万元的汇昌机...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