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个“乌石人”

黄山日报 2011-10-31 15:51 大字

□  阮文生

“茶博士”

黄山区乌石西南,山的块头一个比一个大,草木拥叠着往云端里去。深秋了,绿色仍在大起大落。长长的溪水挑挂石头上,在山谷沟壑里响亮着。黄山毛峰茶叶集团天韵茶厂在群山簇拥之中,历经着花开花落、春来秋去。

一口外乡人口音的集团总经理章志强说,他们对全国的茶摸了个透。经过对比,发现黄山区乌石镇桃源清溪片的生态环境、地理气候,土壤酸碱等综合指数,非常符合高品质茶的培植生长。其中茶多酚适中,而安基酸的含量高达2%。绿茶带着兰花的清香,经久持续,汤汁清亮,口感好,制作工艺简单,不搞日本式的合成方法,全凭天然。上天造就了这么一块地方,自然有他的道理。章总的意思,高山云雾出好茶,太平湖已经深入到这里的沟沟壑壑,春秋时的雾气,饱含天地精华,这里的茶想不好都是不可能的事了。2008年他们过来了,投资了9000多万元。章总原来在海南群力药业,后来到了上海高星有限公司。实践证明,他们的投资方向是对的。目前年产大众名优茶1000吨。销往北京、天津、上海、西安、乌鲁木齐等地。特别是已经注册的黄山牌和奇松牌产品,市场前景看好。章总坦率地说,也走了点弯路,有时经销商催急了,他们就到外面某地调了些茶来应急。长远看来此法不可取,外面的茶的品质是不可能和这里茶相比,不能因为急用而乱了方寸。

黄山毛峰茶叶集团由于拥有一定的市场背景,他们准备针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以夏秋茶为原料推出一种新产品。我说,夏秋茶不是有些苦涩吗?章总说,欧洲人口味重,正要利用这一点做些文章。当然他们会用科技的手段,将苦涩度降到一个让对方接受甚至喜欢的范围里来。目前已有600公斤的样品。俄罗斯一家公司对此很感兴趣。我们本地人觉得,夏秋茶和春茶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如果这条路走通了,那么此举真是意义非凡充满了光明。

陆葫芦

陆珍平的气色比几年前红润多了。估计是他的黄山区乌石镇粒粒香吊瓜子加工厂发展了,日子顺畅了。

新的厂房高高大大的,有四亩地。老陆说,这都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的结果。本来这里是地,镇里找到各家各户做工作,才拿到手的。镇领导常来参谋,这里该种棵树,那里搞个盆景,才有现在这个样子。吊瓜合作社已由2008年的70来户,发展到260多户。他所在的长芦村种的吊瓜最多,占全镇面积60%以上,成了名副其实的吊瓜村。全镇吊瓜种植面积已稳定在1800余亩,亩效益达到2500元,高的达到3000余元。陆珍平荣获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2008年产品注册了“陆葫芦”商标,现已全面通过QS国家质量安全认证。吊瓜协会被评为市、区示范协会,吊瓜合作社获得省先进合作社称号。陆葫芦特色农业已成为乌石镇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产品销到合肥、南京等地。太平盛世,人们作兴休闲文化。据《本草纲目》记载,吊瓜子能养颜美容,通便,治支气管炎。为了做大做强,经镇里牵线搭桥,老陆现在有了一个战略伙伴,叫疏金斌。老陆说他们本来就是好朋友。

几年不见,变化很大。老陆还搞了木榨菜籽油。也是和领导聊天,他萌发了油脂加工的想法。榨床是一个很大的家伙,大木头里含着油腻腻的酱黄色的菜籽,成饼状地被发亮的铁箍箍紧了。一个长长的榨棰,对着榨床。空气里飘着好闻的油香。古远的榨油方式在老陆的新厂房里复活了。他说,这可以让老百姓吃到健康的油,放心的油。农民用100斤菜籽可以换32斤油,常年存在这里,随时来取油,想拿多少就拿多少走。老陆坦率地说,100斤油他能赚一斤油,另外赚点饼。

老陆是个善于思考的人,几年前他去湖州打工,是个木匠身份。别人种吊瓜,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按现在的说法,2005年他从湖州引进吊瓜业,试种20余亩,大获成功。于是有了今天可喜的局面。几年前我写过它的报道,至今记得那些挂在架上的红红绿绿的吊瓜,给村头田间添加了喜庆的景致。真是又好看又好吃的特色农业。今天趁着走基层的机会,我非常高兴又一次看到他。

米老板

10月22日记者走基层,来到黄山区乌石镇上高村一个米厂,老远就听到轰隆隆的机器声。这里自古是太平的粮仓,大片的田畈在山湖之间起伏连绵,秋阳照着青山绿水和留着长长稻茬的田野。低矮的作坊里,齐整地码着一袋袋标注立胜米厂出品的大米。八九个工人穿着蓝色的工装,在米袋错开的走道里进进出出。

厂长汤立胜浑身上下有些灰蒙蒙的,显然是刚刚停下手中的活,那样子不是在扛包就是在装米,方正的脸上目光明亮,表情质朴。立胜米厂是他创办的,一年一般要加工1000多万斤稻谷,约占全镇稻谷产量的四分之一。这么多稻谷应该是原野里的大果实。摆弄起来,汤立胜一个人不行,为此他请了9个人帮忙,一年付给的工钱有20多万元。团队组成了,也不是事情全成了,所以汤立胜对镇里领导关心厂里的事,非常感激。他说,今年,张筱敏书记至少来过四次,问有没有困难要帮着解决?周转资金有没有问题?张书记希望他把乌石米的牌子打出去。立胜加工的是本地的稻谷,也就是乌石、南安、和平、广阳一带的稻谷。米在区里每年要销500万斤朝上。歙县、休宁也要立胜的米,每三天往屯溪发一车,一年约在500万斤的样子。我有点意外,在屯溪我还不知道有乌石上高的米,回屯后应该找找哪里有立胜的米。有这样的说法:本地人吃本地的米,对身体有好处。韩国人就是这样认为的。这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是相通的,高级的生命,同样需要补充出生地的水,阳光以及土壤里更多不知名的元素和养分。就像同一系列的零部件,撤换和维修起来更顺当些。生命和自然的关系,应该说我们还有许多未知的部分。

汤立胜原是乌石粮站的站长,2002年买断工龄,自己干了。他当过兵,家在上高。他觉得自己受党和部队教育多年,让大家吃上好米放心米是自己的责任。他努力从源头把关,从贵池买来优质稻种,免费发放给农户。

墙上的黑板写着,今日粮价:优质杂交稻每百斤130元,圆粒杂交稻每百斤125元,长糯每百斤140元,圆糯每百斤150元。金黄的秋阳照着粉笔字,发出米粒一样雪白明亮的光芒。立胜厂连着千家万户,价格上下一点点,都会牵动着洒在泥土里的粒粒汗水。

新闻推荐

操明花回故乡传习民歌

近日,歙县籍旅京民歌演唱家、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歌传承人操明花回到故乡传习徽州民歌,将徽州民歌唱进了课堂,带到了学生身边。“一绣红绣鞋呀咳,正月那个梅花开咳哟;开了梅花,绣一双红绣...

歙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歙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三个“乌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