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舍小家为大家——记歙县桂林镇敬老院院长江中兰

黄山日报 2011-04-05 16:31 大字

20多年来,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岗位,为了一群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她选择舍小家为大家,用赤诚的爱心为桂林镇的孤寡老人创建了一个温馨的家。她就是歙县桂林镇敬老院院长——江中兰。

3月初的一天,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歙县桂林镇敬老院。一走进大门,就被院落里老人们其乐融融的欢笑声所吸引。在人群中,我们见到了江中兰,一位瘦小又十分精干历练的老人。她虽然两鬓已染满白霜,但精神矍铄,一双眼睛炯炯有神。

小小的敬老院,在江中兰的带领下14位老伙计齐心协力将其收拾得井井有条,院落环境舒适安逸。院子四周种上了树木、花卉,有柏树、樟树、桂花树、翠竹……敬老院的宿舍前开垦出了一片菜地,种上了瓜果、蔬菜。她还在敬老院的一个拐角搭建了一个简易的猪圈,养上3头小猪。江中兰告诉笔者,这样做既解决了老人们的一部分餐饮所需,实现“自产自销”,减轻政府负担,又为老人们营造了一个家的氛围。老人们闲暇时,可以看看花草,打理打理菜地,真正将这里当成他们的避风港。为了使老人们有一个快乐的晚年,江中兰还向上级积极争取经费,订购了一些杂志、报纸,供他们阅读;为每个老人的房间安装了有线电视;开辟了棋牌室,供老伙计们娱乐休闲。

江中兰从小就是一名孤儿,11岁就独立生活。她说,是党将她抚养长大。今年66岁的她,原来担任桂林镇潭石村妇女主任,在职期间她一直认真负责,踏实肯干,口碑很好。1987年她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受到歙县妇联表彰;在1991年抗洪抢险中,她又被评为先进个人,受到中共歙县县委、歙县人民政府表彰。

1991年8月,她听从组织安排,毅然放弃了自己的小家,来到桂林镇敬老院这个“大家”,担任常驻院长。近20年来,她没有回过自己的家里睡过一夜。江中兰告诉笔者,这些敬老院的老人们已经成为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就是自己的亲人。据敬老院的协助管理员胡家法介绍,江中兰育有1个儿子、3个女儿,每个孩子成家立业后,在新房子落成之时,都希望母亲能留下过夜,和他们一起分享乔迁之喜,但是江中兰每次都断然拒绝。她总是说:“敬老院的老伙计们还需要我的照顾。”每逢这种场合,她总是匆匆吃过午饭,便提着女儿为她准备的熟食和水果,回到敬老院,把这些吃的分给和她一起生活的老人们,一起分享快乐。这样的事情很多,儿女的抱怨,丈夫的不理解,并没有阻止她坚守这个岗位。每年农历“大年三十”本来是家人团聚的日子,但即便在这样特殊的节日,江中兰都没有回过一次家。因为每年的大年三十前后,是她最忙碌的时候,这段时间她都忙活着为老人们洗被条、打扫院落房间、包肉圆、裹粽子、杀鸡、杀鸭、做菜。三十晚,她便会和敬老院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节晚会。

家住富堨镇的80多岁盲老太汪东来,没有儿女,无依无靠。进入桂林镇敬老院后,因身体状况,常年卧病在床,江中兰坚持为她换洗被褥、擦身按摩,还经常陪她聊天解闷。这些举动敬老院的老人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笔者向老人们谈及江中兰时,老人王文森拉着笔者的手激动地说:“江院长对我们真好啊!”一句简单质朴的话胜过千言万语,那种发自内心的感激,让笔者深受感动。

当问及江中兰下一步的打算时,她憨憨地笑着说:“这里的老人都是我的家人,只要我能做,我会一直和这里的老人在一起,直到最后。”

·汪东旭·

新闻推荐

口哨轻轻吹□江红波

去年夏日的一天,女儿看着小钰姐姐把二胡拉得悠长低沉风生水起,璐璐姐姐弹古筝更是流畅多变情意深深,她小小的心思开始蠢蠢欲动,时常在我们身边纠缠着说想去学一样乐器。 我说学什么呢?...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