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学发展显成效农民创业得实惠新管村蔬菜做成经济大文章

黄山日报 2010-03-01 18:29 大字

本报讯一排排钢构大棚拔地而起,一个个灌溉水龙头安到田间,一簇簇菜苗正探头而出……在歙县桂林镇新管村良干组的蔬菜大棚里,菜农们正在辛勤地施肥耕地,翠绿的辣椒,茜红的西红柿正在等待收获,处处洋溢着春天的活力,饱含着农民致富新的希望。 

2009年9月开展深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新管村两委干部更有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钢构蔬菜大棚、电灌站等惠民项目先后完工显效,蔬菜专业合作社活动风生水起,“蔬菜经济”发展年年攀高,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农民种菜,政府建棚;农民投资一成,国家补助九成,建起了钢构大棚,菜农再也不用年年搭建年年投人,只管一心一意挣钱。国家的政策是一年比一年好呀。”新管村村民余爱国望着身后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今年,余爱国家建起了6个钢构蔬菜大棚,总投人6万元,自己仅出资1万元左右,其余资金全部由政府补助。望着身后郁郁葱葱的菜苗,他算起增收账来是清清楚楚:“没说的,如果蔬菜价格好,我家今年增收4万元根本没问题。” 

2009年12月以来,新管村争取国家农业综合项目资金90万元,统一为菜农建起了钢构蔬菜大棚,全村近90%的菜农用上了钢构大棚,往年一开春就砍竹子的现象也没了,既节约了劳动力,又保护了生态资源。 

“我们农民种菜,就怕沟渠不畅,排水、灌水困难。如今建起了电灌站,水也通了、水龙头安到地里,村民种菜的劲头更足了!”新管村村支书谈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桂林镇良干电灌站给菜农带来的实惠,言语之间充满感激之情。 

新管村周边没有水库,蔬菜灌溉基本采取小水泵提水,缺水季节个别经济条件不好的菜农只能挑水浇菜,“菜地灌溉难”是该村群众反映最大的问题。2009年底,该村两委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过程中,听民情,解民忧,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15万元,仅用一个多月时间,就建起了新管村良干电灌站,自来水管铺到了每个蔬菜棚,既解决蔬菜浇水问题,还为菜农年均每亩减少负担3000元。农民扩大种植规模的劲头更足了,今年初,该村蔬菜种植面积又增加了300多亩,原来只种一季的村民也改种四季蔬菜。 

“原来村里蔬菜种植是分家分户小打小闹,形成不了大气候,如今建起了合作社,农资化肥统一购,技术培训统一办,对外营销有路头,我们的蔬菜经济是越来越成大气候了!”新管村村委会主任说到自家村里的“绿野”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如数家珍,自豪之情不言而喻。 

“绿野”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0月,由村里15位蔬菜种植带头人组成。这15位能人有的种植技术好,有的销售路头宽,有的擅长网上查询信息,个个都是蔬菜种植能手。如今,新管村菜农的农资、化肥、农药都由合作社统一采购,价格更低,也更有保障。今年,协会还引进了韩国“白玉春”萝卜和美国大豆两项新品种,进一步做大做强新管村蔬菜经济。新管村“蔬菜经济”得益于国家的好政策,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壮大,百姓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带劲儿。2009年,该村蔬菜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亩,蔬菜种植收人超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人达8600元,一个富裕文明、充满生机的“蔬菜经济”专业村正大步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吴建平胡晓燕·

新闻推荐

在大学生普遍感觉就业难的今天,由于经验、资金等条件制约,想创业更不容易。歙县80后女大学生汪脉,用自己精彩的创业故事告诉社会———创业女大学生也厉害

一头整齐的短发透着精明和干练,一双敏锐的眼睛透出坚毅和果敢,一身素色的职业装显得利落而爽净,这就是汪脉给笔者留下的第一印象。汪脉现在是歙县经济开发区黄山协同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

歙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歙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