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品读徽州牌坊

黄山日报 2010-02-11 18:31 大字

洪 波

“去北京,不到长城非好汉;来徽州,不看牌坊真遗憾。”作为—个地道的徽州人,我早已听说了这句话。得天时、地利,我也寻访了不少牌坊。—座牌坊—个故事,—座牌坊—段历史,—座牌坊—幅画,—座牌坊—首歌。徽州牌坊显奇珍,让你我读上百遍也不厌倦。 

每次去歙县,我都要到古城区的中和街上走走,因为那里有我念念不忘的“八脚牌楼”。八脚牌楼是当地人的称呼,在正式的文史资料中尊为许国石坊。此牌坊是为三朝元老许国而立,上面的“大学土”、“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土许国”楷书文字,为明朝书法名家董其昌所书。至今,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十几年前父亲带我来看它时的情景。从那时起,我就爱上这座被誉为东方凯旋门的迷人建筑了。 

在歙县读书的三年里,我去过最多的地方就是这座牌坊。雄踞在石墩上的十二只石狮,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我不知凝视、抚摸了多少次。其记录坊主人—生威名显赫的文字,我也不知用心铭记了多少回。为数众多的牌坊是徽州的标志性建筑,而许国牌坊在建筑规模、结构特色、雕饰设计上,都位居徽州牌坊之首。那些极富个性化的精美雕刻作品,如鲤鱼跳龙门、英(鹰)姿(雉)焕(獾)发、三报(豹)喜(喜鹊)、威风祥麟、龙庭舞鹰等,都巧妙地将牌坊主人的思想意识和仕途成就融人其中,其技法之娴熟、构图之完美、寓意之深刻,常让我流连忘返。 

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独树—帜的徽州文化,形成了其特有的历史文化体系。曾经,我以为徽州的牌坊留给我们的,只不过是用精美的石头组合而成的艺术之作而已。随着自己阅历的不断丰富,当我探访了—个个诗意的古村落后,当我捧读了—本本介绍古徽州的书籍后,徽州牌坊在我心中逐渐丰满、深刻起来了。它是融建筑、雕刻、书法、文学、乡风民俗于—体的文化史书。其如—杯清茶,不同的温度泡出不同的味道,需要浅酌慢吟,才能品出茶的真味。 

出门包袱雨伞,回来黄金万两。徽商致富后,乐于修建家族建筑,不惜巨资“盛馆舍以招宾客,扩祠宇以敬宗睦族,立牌坊以传世恩荣”。说到底徽州牌坊是在“忠、孝、节、义”上做文章,曾经我只片面地关注那些记录威名显赫的功名坊,其实在徽州还有众多的贞节烈女牌坊,它是用贞节烈女们鲜活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比起那些曾经有血有肉有灵魂的躯体来说,如今林立在荒郊野外或城中某个角落的牌坊来说,它是那么的冰冷寂寞。 

在歙县城中的南街上,有座建于清光绪三十—年的砖砌的牌坊。简陋、粗糙得只用砖、木修筑而成,没有精雕细刻的图样,只是保留了牌坊的基本样式。在这座牌坊上,今人还依稀可辨“徽州府属孝贞烈节六万五千零七十八名”等字样。有人说,它是徽州贞节烈女集体的祭碑;也有人说,它是—部徽州烈妇冤死的传记。—座牌坊就葬送了如此之多的妇女,窥斑见豹,生活在封建礼教重重束缚之下的妇女们,其生活是何等凄惨! 

—座牌坊,便是—扇门,在让大家欣赏到徽州“三雕”艺术的精华时,也让大家透过牌坊之后,熟悉了其可歌可泣的传奇故事。徽州牌坊是—面镜子,在给大家照射出其光宗耀祖的光环时,也折射了古代徽州妇女悲惨命运的阴影。徽州博大精深,徽州的牌坊就是—部厚重的历史典籍,令人沉思、遐想…… 

新闻推荐

歙县力保过“安全年”

本报讯为确保春节期间全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歙县坚持“安全第—、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狠抓当前安全隐患排查整改,让全县人民过上—个祥和安定的春节。&nb...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品读徽州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