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熊鹏飞把更多土特产品卖到大中城市

黄山日报 2010-01-25 18:34 大字

有人说,没有不赚钱的行业,只有不赚钱的经营者,关键是否用心去做。对这句话,黄山区鑫黄山食品厂厂长熊鹏飞深有同感。今年46岁的熊鹏飞,在他二十多年的创业史中,白手起家,一步一个脚印,把当地土特产品做成特色品牌商品,进入全市60多家超市、商场,部分产品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南京、兰州等许多大中城市。

1985年,熊鹏飞借贷3000元收购当地野生小竹笋,加工成半成品运往杭州等地销售。第一次尝试成功了,也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不久,他又萌发了加工竹木工艺品的念头。说干就干,熊鹏飞到屯溪、歙县等地参观学习,并从外地聘请了师傅,办起了小工艺厂,一干就是十年。这十年创业虽然没有发上大财,但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尔后他曾被镇里聘请到黄山北大门劳动服务公司工作,干到常务副经理职务。

“我想干一番事业的梦想从来没有消失,虽然在镇办企业里也取得了一点成就,但我期待有更好的发展平台,好大展身手。”于是,1998年,他毅然辞职,带头承包了集镇中心一带的百亩荒山,栽植雷竹、毛竹。几年后,荒芜的山坡披上了绿装,每年产鲜竹笋十几万斤。竹笋生产量大,市场难销售,他就搞半加工。这样虽然能缓解一些销售困难,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当时数千亩雷竹园已陆续产笋,一遇持续阴雨天,大量竹笋烂掉,不少老乡受了损失。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觉得这样不行,必须搞竹笋深加工,扩大生产能力。经过深入市场考察、调研,2004年他投入几十万元购买了竹笋、山野菜等食品真空保鲜精深加工设备,建起了600多平方米厂房,办起了土特产品精深加工企业——鑫黄山食品厂。以后几年,他又将经营收入全部投入到增加设备,研发新产品上,并积极注册产品商标和申办QS认证。办厂第二年,他的产品成功销往北京、上海、南京、温州等地,并在合肥、南京、安庆、芜湖等地市设立了总代理;2007年产品已进入到本市各区县的69家大小超市、商场里。

熊鹏飞成功了,但他追求的远不止这些。他说:“一人富不算什么,要带动周边人致富才能实现和谐发展。”于是,他又有了新动作。2008年初,他牵头成立黄山区金桥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首批吸纳57户农民以山场、竹园作为股份加入专业合作社。两年来,鑫黄山食品厂和金桥农特产品专业合作社,以“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方式扩大生产经营,成功开发出40多个畅销商品,市场占有额进一步扩大。尤其是结合黄山大旅游,积极开发旅游土特产品,成效明显。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使更多农民走上富裕路。2009年,企业销售额达到800多万元,带动农户350多户,为合作社成员直接增收120万元,还为周边农民提供了50多万元劳务收入。

大鹏翱翔,志在千里。今年,熊鹏飞计划将企业整体搬迁到工业园区里,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把更多的黄山土特产品销往大中城市。

·胡晓发·

新闻推荐

徽州府衙大堂大木结构封顶

本报讯  1月28日,60多个工匠历经半年、花费一万多工时修复的徽州府衙核心结构——大堂大木结构封顶。徽州府建置于888年,其府衙历经数次扩建,到明代中期“规模宏敞、气势雄正、...

歙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歙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