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芜湖人,你可还记得? 票证中的历史、票据里的故事

大江晚报 2021-10-16 02:30 大字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八九十年代,各种票证还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买米面油,必须出示粮票,后来有人把粮票形容为“吃饭的护照”。

自1955年第一套全国粮票发行,至1993年计划票证的全面退出,看似平淡无奇的方寸纸片,实则记录了时代背景与民生生活,见证了我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时代变迁。

在四十年后,作为票证时代的经历者,芜湖民间收藏者郑兵,在古城百年建筑里,用上千张票据票证打开了一道通向历史的门,带领我们回望那段票证时代 。

票证曾经与我们的生活那么近

国庆长假期间,古城的票证票据展每天都迎来大量参观的市民。“好多种票证我都使用过。每逢月底,粮店门前总要排起长长的队伍,人人都拿着本子去粮店领粮票。”“买布要用到布票,做一件衣服要计算好用到几尺几寸布票,要省着用”……老中青市民驻足在粮油副食品票证展示墙前,纷纷有感而发。

“票证的发行是在新中国刚解放初期,市场商品供应严重不足的前提下,为保证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国家决定实行计划经济,发放各种商品票证来分配商品。从1955年第一张粮票发行开始,中国的老百姓进入了漫长的 ‘票证时代’。”郑兵在现场为前来观展的市民详细地讲解道,票证曾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直接挂钩,通常分为“吃、穿、用”这三大类,被视为老百姓生命的基本保障。

“还有碎干子票?买床还配有专用棕绷床票?”“红光针织厂还有自己发行的代用券?”“看了这张票证,我才知道芜湖原来还有自行车厂!”……面对五花八门、各式各样新奇的,有一些还是第一次与市民见面的票证,市民不断发出啧啧声。

其中有一张1972年安徽省休宁县糖烟酒公司发放的、抬头有“最高指示”的“血吸虫病专用糖票”,让不少市民倍感好奇。“除了各种粮票外,各地还专门发行了购货券,一种是日用品购货券,另一种是副食品购货券。这张糖票就是一张特别的副食品购货证。它特别在于,血吸虫病曾经一度是流行于长江中下游水域的寄生虫病,严重侵害患者的肝脾,患者恢复期需要补充食糖,人民的健康牵动着国家领导人的心,毛主席特别批示各地政府组织发行这种专人专用糖票。这种票几乎没有在市面上流通过。”郑兵的讲解里道出了一个时代制度设计的人文关怀面。

每张票证票据里都有故事

郑兵有着30多年的收藏经历,凡是能反映历史事件的物品,一直是他的收藏对象。“纸品中老票证虽是方寸小票,实则反映的是大社会。近年来我主要收藏方向是反映芜湖历史事件的物件,具有芜湖本地特色的票据票证恰恰最能佐证芜湖近现代发展史。”

说起自己如何走上收藏之路,郑兵回忆道,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第一波下海浪潮兴起,他从一名企业员工成了“赶海人”,南下深圳打拼,做过服贸生意,市场的历练练就了他独到眼光,同时,也让他对民间新崛起的收藏产生了兴趣。“当时正赶上芜湖城市改造,长街改造中,一些与芜湖历史有关的老物件浮出来,特别是一些公函证、银行票据、台照等纸品,时间跨度漫长,引起了我的兴趣,当时的想法就是抢救性地留下这些老物件,日后让后人更好地了解芜湖的过去。”郑兵从那时开始在镜湖区辖内收集反映芜湖文化、金融、工商业发展相关的老票证票据。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随着企业改制的拉开,一些企业函证、票据被当做故纸,送进了废品收购站,少部分流入到收藏圈。由于存量少,流通小,也导致老票据的收藏经历了漫长的积累过程。”随着深入地进入票证收藏这个领域,郑兵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收藏想法——历史需要当时的物件引证,才能让人信服。2010年以后,他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来丰富藏品的种类,从民生类的粮油副食品票证到各类工业、金融类票据,他都认真收集整理,并做着完善票证背后相关信息的延伸工作。“这次集中展出的各个时期的税票、汇票、支票、车船票、债券,都包含着大量的历史信息。”郑兵说。

展览中一张1972年4月5日开出的介绍信引发大家一致关注,介绍信内容是:合肥市水产公司派人来芜湖地区食品公司水产站调拨鲜刀鱼一汽车。“这里有两个关键词‘鲜刀鱼’和‘一汽车’。”郑兵解读道,“鲜刀鱼”应该是当天从长江里打捞上来的鲜活刀鱼,刀鱼有离水即亡的特性,是无法暂养和长期保存的,如果要新鲜的刀鱼,只有随要随时下江捕捞,说明当时芜湖地区长江段的刀鱼产量非常丰富,而且能随时满足市场需求。“而‘一汽车’是多大的车呢?在另一份藏品中,我考证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安徽的单位运输车辆一般都是‘江淮’和‘解放’。保守认为,水产站的汽车是江淮汽车。2.5吨一车刀鱼,除去包装净重应有2吨,2吨刀鱼4000斤,随时捕捞装车,说明芜湖长江段的刀鱼产量非常大。”郑兵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一份资料发现,1973年长江沿线刀鱼产量为3750吨。刀鱼每年2月底3月初从东海进入长江,逆流而上,清明至芜湖长江段,到芜湖长江段时刀鱼成熟,产量最大,味更鲜美。郑兵认为,这张票证就不仅仅有收藏价值了,还有研究的价值。

活化藏品是为了不忘来时路

在计划经济时代下的票证,一度对保证人民生活需求、调控市场物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粮食和其他日用品日益丰富,市场达到了供需平衡。直到上世纪90年代,随着中国最后一种票证——粮票被取消,伴随着几代人的各种票证正式谢幕。

虽然票证已经失去了实用功能,退出了历史舞台,进入了收藏领域,但票证的兴衰与时代同起同落,反映了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清晰轨迹。“让躺在收藏册里的票据票证重新回归市民的视线,是活化文物,进一步为丰富芜湖的城市档案提供线索支撑,才是这些收藏的使命。”郑兵说,早在2018年他就开始酝酿这个想法,今年,古城正大旅社这幢百年建筑再造后对外开放,千张票据在这个空间里完成了跨时空的对话。

“很多老一辈的观众在观展时会情不自禁地对年轻人感叹,票证反映的曾经窘迫生活和艰苦奋斗的场景如在昨天,更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还有市民在观展后说自己也有相关票证想要捐赠。”郑兵说,这正是他拿出票证票据办一场接地气的展览的初心——忆往昔的同时,也提醒年轻一代,奋斗的记忆永不磨灭!

记者 王惠文 (图片由沈保安摄)

新闻推荐

把崛起赶超的愿景变成现实发展的风景

——打造山水人文之城,让黄山成为快节奏现代人的心灵休憩之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全域美丽大花园;—...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