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沙画到“忆象趣画·微绘本” 的进阶式教学研究 合肥市张志良初中美术教育名师工作室以项目驱动,为成长赋能
“我们只是一群热爱教学、爱美术的普通老师,我们能做些什么?我们想做些什么?”围绕着这些问题,合肥市张志良初中美术教育名师工作室在行进中探索,围绕工作室三年发展规划,抓细节,强核心,最终形成了以沙画·微绘本为项目特色,整合优秀教师资源,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专业引领作用,形成“忆象趣画·微绘本”教学方法,让团队成员能够在过程中真正有所思、有所感、有所获。团队成员通过不断夯实自己的知识根基,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孩子们一起拥抱未知、面对未来,共同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美好的美育发展画面。
打好“外引”“内提”两张牌
共画课堂“同心圆”
2017年1月,美术教师张志良被高新区社会事业局确立为第一批“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在杨林小学举行挂牌仪式。工作室以培植学生的美术素养、审美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2018年、2021年,张志良连续两届被评为合肥市第五批“美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工作室由此实现了区级到市级的美丽转身。
走进合肥市张志良初中美术教育名师工作室,满墙、满区角的各类画作展示,让人仿佛置身一次小型画展之中,一处一景,见证的不仅仅是团队成员的用心布置,更是他们多彩成果的一次集中展示。一如这一幅幅风格各异的画作一般,据张志良介绍,该工作室由来自高新、蜀山、新站、庐阳、经开5个行政区域的10名优秀美术教师、30多名泛成员组成,他们分别在教学、教研、社团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多年来,工作室在合肥市教育局的领导下,高新区社会事业局及挂牌校合肥市杨林小学的支持下,坚持“五育”并举,增强美育熏陶,工作室以信息化为翼,以课堂、研究、培训、学生活动开展为主线,围绕信息化环境下“忆象趣画·微绘本”的项目,打好“外引”“内提”两张牌,以“课堂教学上出精品,课题研究上出成果,育名优教师、出一批精品成果、造一支学习团队”为目标,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研究成果、特色创新、个人自我评价与反思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针对美术课堂教学‘独角戏’、示范机械化、教学资源匮乏、评课形式化等问题,我们针对性研究如何上、如何画、画什么,培养教师的思考力、学生的习惯性、课堂的有效性,带动全体教师和学生共画课堂同心圆。”张志良介绍,工作室的工作重心将注意力和精力放在平时的常态教学中,提高每一节课的课堂效率;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在美育的润泽下提升素养;基于教材,重视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的梳理;在平时的教学中形成有梯度的教学内容,利用分层、分类、分块的方法提升教学质量;采用分项等级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与诊断作用;以问题为导向,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以学生、老师、活动为主线,实践为途径,提升能力,形成合力,共享“名师工作室”资源,凸显“名师工作室”示范、带动、辐射作用。“‘忆象趣画·微绘本’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解决了课堂师生不敢画的难题。并且工作室提倡先行先试,融合信息技术将教材中的名家作品、范画借微绘本之力以动态和静态两种形式呈现。通过课前、课中、课后解决了教学指导形式化、枯燥的现象。”
精准教研打造“有质量美育”
统筹引领提升“教师素养”
名师工作室建设是优化师资的切入点,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加速器。合肥市张志良初中美术教育名师工作室在团队的建设、研究型教师的打造、成员的专业发展、个性化成长的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做到以下五个环节:1.活动有计划。每次活动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内容、定主持;2.活动有质量。每一次活动都以项目化任务驱动,集思广益,广泛听取团队对活动前的安排,活动后的反馈意见;3.活动有主题;4.活动有小结;5.成员有参与。
与此同时,工作室依托合肥市教育云平台、安徽省资源平台开设了工作室网站、微信公众号,让其成为成员自主研修、信息交流和宣传推广的网络平台。每次活动前在交流平台上预告活动通知又吸引了更多美术老师参加,成员们轮流担任主持,并做好活动签到、形成简报。目前已开展活动113次,形成简报80多期,在平台上传资源1345件。
研而不教则浅,教而不研则空。工作室成员结合专业所长,开展教研活动,形成了从“要我做科研,到我做科研,最后我想做科研”的积极转变。近两年来,工作室3项市级课题成功立项,1项成功结题;3项省级课题成功立项,其中2项省级课题在2020年9月以优秀等级成功结题。工作室研究的成果《沙画中小学美术教学研究》获安徽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工作室团队主编的小学低年级《安徽省非遗进校园读本》、专著《沙画美术教学研究》《微绘本美术教法》分别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专业表达提能力,砥砺思想促提升。两年来,工作室团队在《中国电化教育》《中国中小学美术》等国家级核心期刊、省级刊物上发表14篇、论文30多篇获奖。
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合肥市张志良初中美术教育名师工作室更是铆足了劲营造学习氛围,着力提高整体团队的凝聚力。工作室围绕发展规划和预期目标,穿插专业学习、简笔画、现场绘画、写生共聚交流等轻松、和谐活动,在轻松的交流活动中,教师清楚怎么画,学生明白怎么画,为挂牌校营造美育氛围,形成特色,成为对外宣传的一道风景线。此外,工作室还坚持专业阅读与拓展阅读相结合,专业阅读以提升专业素养,拓展阅读以拓宽视野。宽厚积淀下,让老师们学会带着思考去读书,交流读书心得,带来智慧的分享和思维的碰撞。
强内功的同时,工作室还积极寻求专家指引。团队研究的“微绘本优化美术教学”项目,从“核心素养,问题诊断”、“方案设计,协同学习”、“教学策略,课堂实践”、“理论提升+引领示范”入手,得到了尹少淳、贾小川、崔卫、秦华、朱德义等教育专家的细心指导,专家们在“树立美术教研意识”“熟悉美术教研类型”“选择美术研究对象”“选择美术教研方法”和“付出美术研究行动”几个方面进行详实的理论与案例剖析,为老师们拨开云雾,找到了今后进行教学研究的方向。
几年共研学习下来,团队成员们皆表示获益匪浅。作为工作室的“老队员”,朱晓伟感慨,加入工作室后,个人成长迅速,通过团队之前的互相打磨,不仅多篇论文刊发重要期刊并获奖,还申报主持了独立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在工作室的培养下,她转变了教学观念,通过课堂实践,增强了学生的绘画兴趣,真正达到了美育的目的,亲眼见证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让身为教师的她由衷地体验职业满足感。
今年新加入工作室的成员赵咏馨一边展示着刚创作完成的微绘本《让我们的飞机上蓝天》,一边向我们讲述着她的成长。“以往课堂都是跟着教材走,学生光是听我说,兴趣不高,现在提炼趣味性的元素创作微绘本,不仅孩子喜欢,更启发了他们的想象力,课堂变得更有吸引力,也让我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
经统计,三年多来,工作室成员在学校、区、市、省开展公开课、示范课。出人才,综合表彰18项;出经验,46场讲座与学术交流;出成果,3部专著发表,30篇论文获奖,14篇论文发表。受益学生1800人次,教师200人次,开展成果画展6次。他们分别在教学、教研领域中,成为学科的明白人,立足课堂,聚焦学生,研究学法,形成个人彩铅微绘本教法。成为教研的引领者,打造课堂,立足项目做研究,带团队。
围绕“优质资源”边行边思
多方联动做好示范辐射
工作室成立以来,在张志良的带领下,立足名师引领,聚焦课堂,践行“带领一校,辐射一片”的理念,工作室紧扣“优质资源”边行边思,多方联动只为做好示范辐射。
做传播美的践行者——自2018年以来,工作室成员每周六为适龄重度残疾的儿童送教上门40余次。让孩子学会用简单的色彩、图形与人交流。此事件被评选为第三届“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开展送培送教,促提升。两年来工作室共有6人连续三年在合肥市中小骨干教师培训中担任主讲,受益教师1000多人。
做发现美的引领者——2019年5月,工作室3名成员在休宁支教1个月,2020年6月成员在泾县进行为期一周的支教活动,为大山里的孩子举办了人生的第一次画展。有爱、用心地陪伴,让大山里的孩子不仅受到艺术的熏陶,更感受到美育的力量。
做创造美的促进者——工作室成员将一个个“抗疫”故事淬炼成微绘本美育课堂。通过手绘微绘本、线上教学等形式,让大家点赞人性的光辉与闪亮,为广大学子播种发现美、传递美、创造美的种子。
如今,在合肥市张志良初中美术教育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挂牌校杨林小学素质教育校园文化氛围浓郁,学校科技创新微绘本作品、树根画、沙画、扇画、布艺画等作品获加拿大温哥华教育局、合肥市教育局等广泛好评。
团队探索的信息化环境下的“忆象趣画·微绘本”教学,经过课堂实践,经过省市专家的指导,更是备受肯定。在工作室的指导下,高新区教师作品入选省美展,工作室沙画教室成为合肥市特色功能室,迎来了首个市级美术教师培训基地的落成。成员在全国创新课堂现场取得一等奖,为高新区赢得首个教学类全国优秀奖。
张志良深知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是一个长期任务,“工作室是名师成长的发展平台,挂牌学校是名师成长的助推器,市区领导的关心重视是名师发展的动力源泉,我们将慧心思考,深深扎根教育教学土壤深处,根深叶茂,厚积方可薄发,在润物细无声中,定会听到拔节的生长声!”记者 金玲
新闻推荐
在全国近20个产茶省(市、自治区)中,黄山算得上“优等生”。2016年,黄山市被命名为“中国名茶之都”。黄山毛峰、太平...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