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赐福状元黄轩

黄山日报 2020-06-10 03:27 大字

□李军

五城,自古为休宁南部重镇。此地有望族黄氏,分出军户、霞天、正三、古储、和祥五支,各建“山青水秀”“楼瞰玉京”“江夏名宗”“五城中衢”等五座厅楼,酷似五城门,得名五城。

黄轩出身五城古林黄氏家族,乾隆三年(1738年)生人,字小华,号蔚塍。他自幼聪颖,喜好读书。据说他为了让自己集中精力、不受外界干扰而读书,想出一个绝妙的法子:每天早上用梯子爬上家中堆放柴草的阁楼后,再让家人将梯子抽走,到了晚上才让家人拿来梯子放他下来。

正是如此勤奋苦读,黄轩不到20岁参加休宁县学考试,就考取廪生,成绩名列秀才一等。后参加徽州府试,成绩亦在头等。乾隆三十年(1765年),状元出身的安徽学政梁国治(乾隆十三年状元)爱其才,拟将27岁的黄轩作为拔贡生保送入京。没想到黄轩在参加拔贡考试的当日,突感头晕目眩,握着笔写不出一个字。梁学政不得已,只得以另一休宁县生员吴鹤龄(休宁人、乾隆四十年状元吴锡龄堂弟,后远馆溧水,以伤寒病终,终于贡生)代之。待黄榜公布后,黄轩的病却又一下子好起来了。黄轩感觉是命运在捉弄他,从此灰心于功名。

黄轩的父亲黄兴仁,雍正年间初任刑部江西司员外郎,后擢福建司郎中,乾隆初因鼓励苗民开荒种植有功,被授湖南衡州知府。黄兴仁辞官后在苏州买下始建于元代、一直作为高僧修行的狮子林,精心修整后取名“涉园”,在此闲居。

乾隆帝第一次下江南时,听说苏州狮子林别有一番天地。第二次下江南就慕名临幸,一看果然名不虚传,之后四次下江南必到狮子林。黄轩的父亲黄兴仁作为园林主人,自此便有了亲近皇帝的机会,君臣交往多了,感情自然亲密,黄兴仁的子女们也会得到赏赐。不过,乾隆前两次驾幸狮子林时,黄轩还在故里五城古林读书,未能见到乾隆皇帝。

乾隆三十年春末夏初,乾隆皇帝又乘南巡四游狮子林。乾隆悠游其中,倍感心旷神怡,乘兴写下《游狮子林即景杂咏》七绝三首、七律一首,其中有“城中佳处是狮林,细雨轻风此首寻”“每阅倪图辄悦目,重来图里更怡心”等句。乾隆皇帝一高兴还下了谕旨:生员黄轩、黄腾骧著各赏缎一匹。同时勉励弟兄俩励志学习,建功立业。黄轩由此倍增自信,在六年后的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高中恩科状元(休宁县状元博物馆可见此科小金榜,休宁人黄轩独占鳌头),授翰林院修撰,掌修国史。

不久,黄轩又奉诏入值上书房,任内廷行走、日讲起居注官。黄轩自此有了时常侍奉皇帝的机会,深得乾隆的信任和器重。乾隆四十二年,黄轩出任山东乡试同考官。乾隆四十三年,任会试同考官。乾隆四十四年,出任顺天乡试同考官。后升任洗马。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乾隆帝南巡五幸狮子林,黄轩作为内廷近臣随驾同行。在狮子林陪着皇帝畅游自家的园林,黄轩的心情好到极点,乾隆皇帝亦非常愉悦,御笔一挥,将一个大大的“福”字赐给了黄轩(休宁县状元博物馆收藏有此“福”字匾)。

黄轩擅长书法,效法赵孟頫,清秀俊逸。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休宁溪口人、吏部尚书汪由敦主持重修休宁京师会馆,黄轩亦积极参与,同心操办,带头捐银。次年会馆建成后,黄轩书写了碑记(休宁县状元博物馆有拓印件)。另,黄轩父亲黄兴仁的正室为汪由敦之妹,惜早殁。

不久,京察大考,黄轩获一等,提升为四川川东道道员。时逢台湾用兵,黄轩奉命督办四川协济台湾用兵军粮,终因操劳过度,病卒途中。乾隆知道后非常悲痛,特命给黄轩追加三品按察使官衔,以示慰念。

黄轩虽已作古,但他的确有福。时至今日,位于五城古林的故居依在。“江夏名宗”正对的黄氏宗祠,已搬迁至万安古城岩景区集中保护。该祠前后三进,一进高于一进,乾隆帝御赐黄轩的“状元及第”匾更是熠熠生辉。他家留下的苏州狮子林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每年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驻足观赏。

新闻推荐

《长物志》:明代文氏一族的吴中风雅

【编者按】晚明万历时,伴随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风气日益奢华。文徵明曾孙文震亨著《长物志》一书,探讨园林设计和器物的鉴赏...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