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党给的”
9月23日下午,休宁县万宁社区一派祥和景象。崭新的大楼内,活动场地、设施齐全,老人们或载歌载舞,或书画怡情,或运动健身。谈起70年喜人巨变,他们感慨万千。
王春玉今年62岁,从教师岗位退休。回首小时生活,她说,家里兄弟姊妹4人,其时生活苦,打猪草、带小孩、洗衣服、打零工,她什么活都干。“吃的是没油的菜,到学校读书,有辣酱、腌菜吃就不错了。有一次,为凑学费,父母将家里唯一生蛋的老母鸡都卖了。”1978年,她当上教师。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年来,兄弟们凭砖、瓦匠手艺打拼,日子逐渐红火。她老伴从供销社退休,两人退休金加起来有7000多元,“够用了。”儿子在企业从事设计,拥有自己的别墅。两个孙子,一个9岁,一个才3个多月。公婆还在,一家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她自己业余生活丰富多姿:爱好唱歌、跳舞、小品,对现在的好生活,她由衷地说,这是享共产党的福。随后,她深情唱起自己的拿手歌曲《唱支山歌给党听》。“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婉转的歌声回荡在社区大厅。
享共产党的福,不仅是王春玉的肺腑之言,1950年出生的余静璋也有同感。“我以前在公路局做合同工,每月工资28元。公婆身体不好,家里经济困难,一分钱恨不得掰开花。好在乡下有地,我们种菜、种粮,拿到城里吃。我有两儿一女,衣服是大的穿不下给小的,经常打补丁,我纳鞋底都到天亮。”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日子越来越好过。如今女儿定居加拿大,大儿子在休宁承接工程,小儿子在屯溪上班,老伴从休宁县公路局退休。一家和和美美。“我现在充实得很。”近几年,余静璋和老伴玩上了自驾。老伴开车,两人去过云南、贵州、西安、武当山、洛阳、少林寺等地,今年十一后准备去无锡、常州。“现在的幸福生活离不开党,离不开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是发自内心的感恩。我现在身体还可以,希望以后还能为社会多出点力,也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好,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9月26日,在休宁县海阳镇秀阳村竹背后组,村民郑银高在家中拉起胡琴。得心应手的歌曲是那一首《我们这一辈和共和国同年岁》。
郑银高高中文化,毕业后留在休宁中学任教2年,上世纪70年代被安排到休宁县溪口小学任教。此后,随着4个孩子相继出生,每月20多元的薪水实在无法保障家庭正常开支运转。迫于这样的经济压力,在上世纪80年代初,他从教师任上辞职,返乡干起养蜂事业,而后又到家乡附近的颜料厂从事供销工作,此后又在污水处理厂干活。
就这样农忙时务农,农闲时务工,艰难的生活算是熬了过来。郑银高说:“那会儿虽然物资缺乏,但大家都乐观、积极,精神状况比较满足,我和爱人坚信,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过上好的生活。”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在此背景下,郑银高夫妻分到了自家的责任田,他们从事生产的积极性大增,他和妻子甩开膀子干活,仿佛有使不完的劲。在夫妻俩的辛勤努力下,包产到户第二年,他们家里就能全年吃上大米和面食了。历史的滚滚车轮进入21世纪,国家又免除了农业税,种地还有粮食补贴,退耕还林也有补贴,好政策一个接着一个。这让郑银高感到日子越过越有劲儿:“孩子们相继成家立业后,我和爱人身上的担子也轻了许多。”
一路走来,郑银高感慨良多:“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伴随着共和国一起成长,走过风雨沧桑,迈向成功辉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当今的中国到处充满勃勃生机,经济持续繁荣,政局长久稳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农民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我也安享幸福美好新生活。再回望过去,我自豪,我和新中国共成长。祝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黎小强姚大盛·
新闻推荐
本报讯9月27日,安徽省立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市中心血站站长方超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黄山市第3名、安徽省第19...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