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茶“突围”对日照茶的启示(之二)
本报记者 陈晓波 张守坤 特约记者 陈永强
新安源:专走绿色生态有机路
“新安源”作为中国有机茶的代表之一,也成为我们此行走访的对象。
在新安源茶厂办公楼一楼大厅的显要位置,悬挂着一张大幅图片,展示的是2013年10月23日,一位茶艺师向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献茶时的画面。这幅照片,让该厂董事长方国强非常自豪,问起原因,他腼腆地笑了起来。旁边的新安源茶厂市场部经理冯辉告诉记者,照片中向俄罗斯总理亲自敬献新安源有机银毫茶的茶艺师,就是方董事长的女儿。
回头再看这位拥有“安徽省农民创业之星、光彩之星、有机茶开发第一人”……一系列光环的成功企业家,突然感慨,“人不可貌相”这句话,用在方国强身上再恰当不过了。方国强就是一个祖祖辈辈生长在山里的农民,土里土气,据说跟下属或司机一起出差,他的身份都往往被搞错颠倒。
可是,这个老实的山里汉子,一双小眼睛里射出的却是山鹰的目光,能够穿透崇山峻岭,翱翔蓝天,环视大地,捕捉着有利可图的商机和改变人生的契机。
在休宁流口群山怀抱中长大的方国强,19岁就当上生产队长,带领社员们精心管理茶园,并偷偷做起木材生意,这在当时是严重违反经营政策的。1984年,木材流通体制放开搞活,方国强如鱼得水,甩开膀子做木材生意,并带动一批人踏上了徽商祖辈们的足迹。几年下来,他的收获不仅是攒了一笔钱,更主要是眼界开阔、思路敏捷了许多。他意识到完全靠木材贸易成不了大气候,带动不了群众脱贫致富,于是把眼光投回漫山遍野的茶园。他积极响应政府开发名优茶的号召,于1993年承包鹤城乡茶叶初制厂,研制出“新安源银毫”优质茶新品种,并让利于农民,让茶农尝到更多的甜头,同时聘请中国茶叶研究所专家指导茶农改造茶园和茶树,推行科学种茶、采茶、制茶。
“新安源银毫”采自常年云蒸雾蔚的新安源头右龙一带,由萌发十日左右的鲜嫩芽叶所制,绿如翡翠,形同银针。细细品味,唇齿留香、神静气宁,倍受高端客户青睐,为方国强开发名优茶打响了头炮。紧接着,他的名优茶加工厂扩建到临近乡镇示范点。星火燎原,以“新安源”冠名的一系列优质茶新品种纷纷出山。为加快发展步伐,方国强加入休宁菌业集团,依托集团的资金、信息、技术、市场优势,低成本扩张,租赁了倒闭的流口镇茶叶精制厂,创办了流口茶业公司。出自流口深山的一批批名特优茶销往全国各地,促进当地茶叶结构由大路茶向名优茶的大调整。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正当方国强想把名优茶销往海外时,国际上尤其欧洲的“绿色壁垒”使中国绿茶出口面临严峻挑战。当国人陶醉于名优茶档次高、形态佳之时,发达国家对普施化肥、滥用农药的所谓名优茶关闭了大门,这给中国茶业界有识之士敲响了警钟。方国强觉察到,名优茶内销上尽管眼前不会遇到什么障碍,但随着生活水准的提高,食品的安全意识、健康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不可逆转的世界潮流。当茶商同行们抱怨欧盟的检验标准过于苛刻时,方国强用辩证的眼光看待这一壁垒,正视自身的不足。当时“有机茶”理念刚刚出现,市、县领导强力引导,媒体也在呼吁。方国强以其敏锐的嗅觉,迅速接受了这一新概念、新事物,尽早适应国际国内绿色食品消费的需求,大力发展无公害茶、有机茶。1998年,他向上级政府递呈了《流口地区有机茶开发项目申请书》和《有机茶开发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为该项目顺利列入国家山区综合开发计划铺平了道路。当年,安徽省首家有机茶开发公司由方国强在休宁县宣告成立,以“自然新安源,健康有机茶”的科学定位,开始发展有机茶。
有机茶开发的关键仍在源头,难度也在源头,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势必影响产量和眼前利益。方国强一方面利用自己已经树立起的威信,进村入户做思想工作,鼓励使用农家肥,另一方面到上海寻访有机肥货源,公司垫款赊购给农户,为茶农排忧解难。有机茶的基地挑选远离村庄、道路的山坡上,防止茶树受到环境污染,方国强先后建立253公顷有机茶园,均获得国际权威机构颁证。1999年生产出的300吨有机茶全部销往德国等西欧国家。
为了巩固与千家万户的经济合作关系,确保有机茶源头质量稳定,2004年方国强在业内率先组建新安源茶叶农民合作社,按照“民管、民办、民受益”原则,发扬徽商“七家赚钱八家用”传统,放大了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功能,现已拥有社员500多户,辐射周边地区近11万茶农,带动流口地区展开了又一次茶业革命——— 由名优茶向有机茶过渡。在基地不断壮大规模的基础上,方国强在休宁新城区投资1500万元建成年产千吨的标准化精制茶厂,并与上海一家茶叶外贸公司合作成立新安源迪贝曼有限公司,拓宽了外销渠道。
目光决定目标,思想决定境界。如今,新安源在全国的有机茶企业当中,都称得上业内领先,通过推行“生态环境保护与有机茶产业同步发展”模式,按照“健康有机茶,自然新安源”的定位,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管理经营模式,在新安江源头流口区域建成出口备案示范基地2.5万亩,拥有连续20年通过欧盟、美国和中国国家有机标准认证的茶园基地面积6800亩。
松萝茶:主推外销加延伸产业链
在安徽的最南端皖赣浙三省的交接处,有一座“悠静清秀、状元故里”的毓秀小城,这就是黄山市休宁县。走进休宁,映入眼帘的是一处处绿油掩翠、梯阶规整的茶田,茶农们往来其间,真是茶田处处、仙茗飘香,漫步其中,宛如走进茶的世界。
在黄山市休宁县茶业局采访时,有两个特色,让记者颇为惊讶。一是该县的茶叶主管部门不是“茶叶局”,而是“茶业局”;二是他们提出“买全国、卖世界”的思路,全力推动茶产业发展。
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就是该县“买全国、卖世界”典型茶企。据了解,与其他很多茶企只在春季忙碌不同,松萝公司一年四季都很忙碌,因为该公司外销占主导,而外销的茶叶并没有季节限制,老外甚至更喜欢颜色偏黄的“旧茶”。
都说禅茶一味,这一思想在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光熙身上就得以显现,60多岁的他,脸上自始至终都透露出一种祥和,微笑是他对每个人表示欢迎的最自然的方式。从他谈笑间的淡然,很难想象他种茶、制茶、卖茶的艰辛创业历程,但事实就是如此,这就是他创业的开端。
1980年,王光熙时任休宁县一个村的村支书,村民收入的来源主要靠茶叶,而当时的现状是村民“卖茶难”“难买茶”,作为村书记他心里十分着急,当获知休宁毗邻的江西行情好时,便带上村里的茶叶、骑着自行车“闯江西”,自此便走上了茶叶推销之路。随着对市场的深度了解,王光熙决定将销售重点放在上海,并亲自带领自己的团队在上海打拼,通过近10年的努力,松萝茶在上海内贸市场年销售超过40万斤,王光熙本人也因此被人们称为“上海滩炒青大王”。
上海茶叶销售的成功,更加坚定了王光熙对于家乡“松萝茶”的信心。1994年,他又抓住乡镇企业改制的契机,毅然将上海如火如荼的内贸销售业务交给别人打理,自己回到家乡接手了一家乡办企业,同年,创立了黄山市松萝有机茶叶开发有限公司。
两年后,王光熙敏锐地发现,中国绿茶在国外特别是欧盟、中东地区很受欢迎,只有开拓外销市场才能使企业做强做大。据王光熙介绍,如今中国出口的茶叶大多是拼配茶,而徽茶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记得有次展会,一种出口茶里徽茶成分较少,老外喝了一口后直摇头,喊道‘NO!NO!’”
到如今又一个10年过去了,公司的“松萝山牌”茶叶已经远销中东,欧盟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国际市场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认知,同时也获得了稳定的市场份额,迈出了创业历程中最坚实的一步。
“公司每年的营业额在2亿元人民币左右,70%来自外销。”王光熙说,“我们是内外销相结合的,但内销这块,受制于地域和品牌影响力,很难让浙江、福建的人更多地接受徽茶,他们有自己的龙井和乌龙茶。另外,安徽茶叶本身就品牌众多,我们的内销重点也就在黄山与合肥。”
版图如同一片枫叶的黄山市,不偏不倚正好“压”在北纬30°线上。73万亩茶园,分布在这里的青山绿水之间。两天的采访,记者感受到的是黄山茶农的勤劳、茶企的努力,以及对徽茶未来的期盼。在这个以茶著称的古徽州,尽管徽茶行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但却没有人因此而放弃。不管是茶农、茶企还是政府,大家对振兴徽茶的决心从未消退。正如一位品茶专家所说,黄山茶不仅是茶叶,更是渗透进徽州人血液里的文化积淀。我们衷心祝愿黄山茶能像当年的徽商一样,创造出新的传奇。也衷心希望日照茶业能充分汲取黄山茶业市场突围的成功经验,创造出属于日照茶业独有的辉煌。
新闻推荐
文|刘彦希、江宇琦 编辑|吴燕雨8月18日这天,生长在富春江边的杭州青年导演顾晓刚,又一次畅游了他的“母亲河”富春江...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