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名医堂怎么建,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黄山晨刊 2018-11-06 07:54 大字

在新安名医堂筹建阶段,黄山市出台《黄山市新安名医堂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其中明确:以市中医院为平台,以高层次人才为引领,以学科建设为纽带,吸引新安医学领域优秀专家加入,整合专家团队开展科研项目和难题攻关,开展疑难杂病会诊,推广新技术和新项目,帮带培养学科人才梯队,打造一批技术精良、医德高尚、社会认可的新安名医名科,使新安名医堂成为学科人才高地和人才培养的实践示范基地,让群众得到新安名医优质的医疗服务。

看病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传承,培养一批新安医学人才,进一步弘扬新安医学。这样的观点,黄山市多名受访的中医人士表示认同。

其实,面向全市遴选师承人员,培养新安医学后备人才,在新安名医堂开诊之前,此项工作即已筹划。然而,时至今日,似乎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其中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个是不愿学,一个是不愿教。”市中医院一名不便具名的中医如是说。

根据《办法》,黄山市选拔优秀中医专家作为新安名医堂领衔人,并配备青年中医人员跟学,组建领衔人工作室。领衔人要求有丰富、独到的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是本学科带头人或专科专病的专家,并具形成特色疗法体系趋势。原则上要求担任中医副高职务5年以上,新安医学省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可放宽到中医师以上,市级以上非遗传承人、市级以上重点中医专科专病负责人可放宽到主治中医师以上。

在新安名医堂的入口处,专家门诊介绍栏里贴着10多名名医堂专家的照片,详列每名专家的职称及门诊时间。记者注意到,所有专家均为副主任中医师及以上职称,多数来自市中医院院外,包括市人民医院、市新安医学研究中心、休宁县中医院等多家医疗机构和研究机构,且绝大多数来自中心城区。

新安名医堂开诊后,受身体条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个别领衔人培养青年中医人员意愿不高,甚至有退出者。“思想比较保守,不想带徒弟,不愿带徒弟。”前述中医说,这或与新安医学传统文化有关。近代以前,新安医学一直以家族传承为主,有“传儿不传女,传内不传外”之说,特别是看病用药方面的“拿手绝活”。

与此同时,由于过于偏重职称,一批有才华的青年中医师却被挡在新安名医堂门外。前述中医说,有的年轻医生中医功底扎实,西医理论也很扎实,平时病号特别多,完全有实力进新安名医堂。“但是,人家不看重职称,不去搞职称,到现在还是个主治中医师。”惋惜之余,也有几分鸣不平。

至于跟学人员,则要求每个工作室安排2-3名,需有中医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具有中医师以上职称,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和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临床上坚持中医辨证施治,有志于研究和继承领衔人学术经验。每次随诊或学习需记录跟师笔记、查房记录和学习记录,每月书写医案医话1篇以上,每年在CN等医学核心期刊发表领衔人学术经验的论文或论著1篇以上。

且不论要求高不高。新安名医堂一名专家说,现在中医院校培养出来的年轻医生,大都是按照西医的模式培养的,《医古文》都不一定能看得懂。一进医院就要进病房轮转,轮转完了,仅有的那点中医基础也丢得差不多了,谁还愿意再去上中医门诊?更何况跟师学中医,到时恐怕自己都养不活自己。

没有年轻人愿意学中医?其实也不尽然。安徽省名中医、休宁县中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潘宏图在新安名医堂开诊之初进驻,他在休宁带了一名跟学人员,对方是社会上的中医爱好者,双方签订跟师合同。潘宏图说:“一个星期跟我学3天,另外4天帮父亲做事,生活过得艰难。”

市中医院一名负责人说,总体来说,中医的收入比西医的低,特别是刚从院校毕业的年轻人。另外,中医的成才道路很漫长,也很艰难,一个坐不了“冷板凳”的人是不可能成才的。这也许是年轻人不愿学中医,也是新安名医堂遴选跟学人员4年几无进展的主要原因。

体制内外的差异,对新安名医堂的建设也存在冲击。有人坦言,如果受聘于社会举办的中医诊所,收入要比在新安名医堂坐诊高得多,在新安名医堂坐诊更多是为了图个名声。当然也有服从组织安排的因素。

2017年,黄山市曾开展以新安医学为特色的健康养生产业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指出:从实际看,新安名医堂很大程度成了专科门诊,新安医学传承人定期到堂就诊、领取一定报酬,其人才培养、医术传习功能发挥不足,技术科研、争取国家项目支持、发展师承和重点专科建设等也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历史上,新安医学曾以“南新安、北华佗”之名蜚声杏林。这一以古徽州为核心的地域性中医学术流派,肇始于唐,兴盛于明清。自宋迄清,见于资料记载的新安医家有900余人。明清时期,仅祁门县就有御医21人,被称为“中国御医之乡”。黄山市也被中医界誉为中医人才的“硅谷”。

然而,近年来,与全国中医药人才短缺一样,紧缺人才招不来,招来以后留不住,黄山市新安医学人才培养也出现“断层”之忧。新安名医堂的人才传承问题只是一个缩影。市卫计委有关负责人称,安徽省要求95%以上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中医类别医师占本机构医师总数的20%以上,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占基层全科医生的比例达到20%以上,黄山市存在较大差距。

“用不了10年,中医药将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记者采访中,这样的哀叹经常出自中医药人士之口。

进入“大健康时代”,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黄山市以新安医学为特色的健康养生产业迎来重大机遇。日前,黄山市出台《新安医学振兴工程实施方案》,大力实施特色中医诊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药材产业规模发展工程、中医药养生养老深度融合工程、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工程,推进“医、药、养、旅”产业融合发展。

市卫计委中医药发展与服务管理科(基层卫生科)负责人武兵说,与以往不同,这次出台的《实施办法》淡化了规划的色彩,也不是征求意见时提出的“行动计划”,更多是以项目建设的形式呈现,明确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完成时间和责任部门,“重在落实”。

目前,黄山市已建立市级新安医学振兴工程领导组。按照要求,项目建设的重要环节、关键节点将实行跟踪督查,每年开展项目建设考核,并纳入领导班子绩效考核,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对工作不负责任、不作为或乱作为、完不成目标任务的,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29项新安医学振兴工程重点任务,列在首位的就是“新安名医堂传习基地建设”。目标任务为:以新安名医堂和名医世家为依托,通过名师带徒,开展传承保护,每位新安医学名医世家带徒2-3名;重点扶持5-7个民间中医诊所,筹建新安医学传习馆,维护其原有的活态传承模式,积极探索新型传承形式。项目要求2019年完成。

新闻推荐

政务区将打造慢行出行品质城区 为区域内综合交通谋划新蓝图

为区域内综合交通谋划新蓝图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