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聚人气关键靠产业留人

咸阳日报 2018-10-29 08:12 大字

○史英静

如今大家都在提“乡愁”,城市人想要找回自我定义中的“乡村田园”,但事实上一些村落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也难以承受这份满载期待的“乡愁”。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三农”短板日益凸显,一些地方就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农户“空巢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时代把做好乡村振兴这道考题,郑重地摆在了我们面前。

有这样一组数据:长江黄河流域的902个乡镇,6年间减少了近4000个村落。在这些消失了的和即将消失的村落中,有些是具有历史风貌的传统村落。

乡村缺少人气,自然难以振兴。“人”是一个村落赖以存在的基础和灵魂。党的十九大提出“产业兴旺”,要拓宽增收渠道,这意味着传统的乡村产业并不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唯一出路,深度挖掘村落独有的价值,发展多种产业,这样才能留住年轻人,振兴乡村。而其关键还是要立足形成自身的特色产业,避免村落同质化。

有些村落的产业是依托原有传统农业基础之上的,以“互联网+一村一品”方式发展起来。比如安徽休宁的岭脚村和石屋坑村,打出了“高山冷水鱼”的牌子,将明清时就有的老产业连接了互联网,实现了线上线下的销售。而歙县卖花渔村则通过定期举行赏花节,打造“中国徽派盆景第一村”,很多年轻人也回村利用网络进行盆景销售。同样,乡村产业发展也可以发展与众不同的乡村旅游业。绩溪家朋下辖村落旅游主打“油菜花梯田”“摄影小镇”和“祠堂牌坊文化”,吸引了周边省份的游人。

此外,较为新鲜的一种乡村产业便是文化研学,这个文化点可以是村落自身就有的,亦可以是“移花接木”而来的。比如,江西景德镇进坑村就是通过陶瓷大学的老师黄薇带动了乡村发展,她租村民房子建立了“东郊学堂”,以村落遗存的古窑遗址价值挖掘开始,恢复了传统水碓、运瓷石道、寻找酒文化和陶瓷文化的融合点,形成了村落陶瓷的旅行线路,带动了村民的增收和致富。

村落产业兴旺,没有始终如一的模板,而应该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宽容,避免东施效颦,关键在于形成专属于村落自己的特色产业,重要的是能结合自身历史文化形成“卖点”,但这所有的起点和终点必然是“原生态的村落”和“村落中的人”。也许彼时,乡村人气才能聚起来。(B)(13)

请作者与本报联系 以便奉寄稿酬

本版邮箱:xishui3002@163.com

新闻推荐

破坏古村完整违章建筑被拆

□范彬晨刊讯10月24日上午,休宁县溪口镇联合县执法局、国土局、规划局等部门,并组织镇村干部、行政执法中队等近90...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