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振:点滴真情用心书写养育恩
图为王永振和母亲、弟弟聊天□ 记者 汪悦 文/摄
“孝”是一种文化体系、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部分。尽孝,并不在于我们给了父母多少钱,让他们享受了多么优越的生活,而是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在身边。在休宁县海阳镇,有这样一个普通人王永振,他用最纯粹的孝心和爱心,及时尽孝,侍奉父母,用点滴真情书写父母养育之恩。
A 兄弟姊妹和睦事亲
今年60岁的王永振住在休宁县海阳镇玉宁街,妻子在一楼门面房开了家农资店。在他家二楼客厅空调正上方,放置着一张他精心收藏的兄弟姐妹八人与父母的合影。王永振告诉记者,他老家在齐云山镇小源村民组,距县城10公里。家里原来很穷,父母养育了八个子女,是个大家庭,所以当时父母压力很大,光靠种田把兄弟姐妹们养育长大很艰难。“尽管生活清苦,但父母从来不言放弃,勤勤恳恳把我们兄弟姐妹八人拉扯大,这种性格也深深影响了我。”王永振说。随着他们兄弟姐妹逐渐成长,分别成家立业,家里条件也逐渐有了好转。
“我们八个兄弟姐妹和谐相处,对老人家都非常尊重,过年过节都会拿些钱或者礼物去看望父母。”王永振说,从父亲60岁开始,兄弟姐妹就开始根据家庭情况承担生活费。但是由于八兄弟姐妹生活条件、收入条件大不相同,遇到老人家生病急需用钱时,能够多承担的家庭就多承担一些。
八个兄弟姐妹中,只有王永振1975年高中毕业后在单位工作,于是,王永振也主动挑起了赡养父母的重担。父母生病了要在哪看病,是由他来处理;母亲想住在谁家,也是由他来协调……王永振在家中排行第四,但他不是老大,胜似老大。王永振1994年在县城买了房子,从那个时候开始,只要是父母生病了,兄弟姐妹们就会将父母送到他这里来,到县城看病休养。王永振的父亲原来有气管炎、哮喘病,母亲有高血压、哮喘病,这些用药都是由他来处理、负责。王永振回忆说,2015年清明节那天晚上,母亲想下床小便,不注意从床上跌下来,结果脚粉碎性骨折。到医院花了36000多元,王永振也主动承担了大部分。
B 及时行孝 倾其所能
王永振的父亲2015年去世,原来他的父母二人在休宁租房住。考虑到父亲病故之后,母亲不能单独住,王永振及时与兄弟姐妹们商量母亲如何居住的问题。“我跟母亲说,我们每个兄弟姐妹都会在家里给她准备住的地方,让她能住得舒适,并且可以随便到谁家里去。”王永振说,母亲如今愿意到哪个儿子、女儿那去就可以随时去,大家都会尽自己的能力接纳她,照顾好母亲。
在王永振家中二楼阳台旁边,有一个房间是专门为他母亲预留的。“这个房朝东,早上一起来就能照到太阳,这边上厕所也很方便。”王永振介绍说,母亲如今基本上住在弟弟老六家。而到王永振家一般都是连续两到三个月。因王永振家农资店3-9月生意相对较忙,冬季生意相对平淡一些,在那个时候妻子可以更好地照顾母亲,于是王永振主动提出母亲冬季可以在他家多住一段时间,在他家过年,平常想来也可以随时来。王永振告诉记者,这四五年来,母亲的听力不太好,和她交流有一点困难。但无论怎样,每当和母亲聊天时,王永振都是笑呵呵的。王永振觉得,岁月无情,及时行孝才是对父母最大的爱。
C 养我长大 送你终老
在王永振看来,作为子女,赡养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王永振说,在乡镇担任负责人期间,他处理过很多农村家庭不赡养老人的事件,很多农村子女对老人不尊重,为赡养老人的事情还争吵,但在他家没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所以我一贯主张,母亲还在的时候,我们兄弟姐妹们应该尽我们的义务和能力,尽量满足父母的要求,让母亲活得轻松愉快。”王永振说。
这种孝老爱亲的举动让王永振一家人十分团结和谐,逢年过节,后辈们会主动向老人拜年,延续着良好家风。在一家人精心照料下,已经85岁的母亲叶金粉身子骨十分健朗,天气好时还能拄着拐杖到门口走走。“现在母亲还可以走动,她愿意到谁家住,想去谁家就去谁家。”王永振说,如果过几年母亲实在不能走动了,可以长期住在某个兄弟姐妹家里,我们也会选择给她请一个保姆照顾她。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一如既往地把母亲照顾好。
几十年来,王永振努力工作,尽心侍奉父母,乐观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挫折。2015年,父亲在他的照顾下安详离世;之后,他用双份孝心,精心地照顾母亲。“自己并没做什么事,只是尽了应尽的责任。”王永振说道。
新闻推荐
晨刊讯休宁县汪村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积极开展政策指导宣传,制定贫困户帮扶计划,进一步落实帮扶机制,重点突出扶志扶贫和...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