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轮车
单轮车,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轮子的手推车,曾是徽州乡村一道独特的风景,由于乡路狭窄,山坞田多,独轮车是当时农村生产的主要运输工具。秋收时节,乡道田野,辛勤的农民卷着裤腿,推着单轮车,车的两边各挂一个谷篓,一幅丰收的图景。现如今,随着机械化的推行,单轮车在乡村已渐行渐远,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5月28日,休宁县五城镇月潭村程宇明家,一架单轮车静静地“睡”在柴房里。程宇明说,车子是1980年请木匠打的,至今已经37年,用料是黄檀木,十分结实,用了几十年,运输过至少几十万斤的农产品(稻谷、红薯、萝卜、油菜籽等),是全家人温饱路上的重要交通工具。单轮车除了轮胎,“身板”坚挺,从未坏过。
不过程宇明说,车子虽好,功劳也大,但时代进步快,随着机械化率的提高,近五年来的水稻收割都包给了外地来的久保田收割机,这种机械不用篓子,用的是袋子,加上家里有了电动车和助力车,稻子割好后,直接“坐车”回家,手推的单轮车就此被打入冷宫。
“至少睡了5年的大觉。”程宇明很有幽默感。“不过,虽然不用,但单轮车也成了稀罕物。屯溪的小侄女就特别喜欢坐单轮车,每次来,都要让奶奶用车子推着她玩,特别开心。”程宇明说:“也有人来收单轮车,一位歙县的老板出价50元,我没卖。1980年打成的时候包括工钱木料和伙食费一共花了50块钱,放着再说。”
单轮车利用杠杆原理把负载的抗力点靠近支点(即车轮)而令本身运作有效率,亦把负载分担在独轮车及操纵者之上。因此单轮车会让笨重或大量的负载移动变得轻松,所以它曾在我国大部分山区乡村十分普遍,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单轮车的记忆,不只是丰收,还有不堪,年逾五旬的汪四海1989年从歙县农村到苏州打工,之前在家务农数年,最难的事就是每年秋收时用单轮车运送农作物。斯斯文文的汪四海说自己从小瘦弱,不但腿细、手也细、力作不足,而他在家务农时才十六七岁,由于山路狭窄、颠簸不平,他曾经两次将单轮车推翻,一次是把独轮车上的稻谷翻到田里,一次是单轮车上的打稻机翻下田沟。“当时感觉很丢人,自己很没用,一辆车子都推不好。”汪四海说。
或许单轮车的经历刺激了汪四海离开农村、外出打拼。出去打工后,他吃苦耐劳、勤奋学习,从一开始的油漆工干到了车间主任,再干到了家具厂的老板,现在是苏州圣明家具厂的总经理。
单轮车的记忆,更多的是童年的苦涩。来自黟县的王国宾,现在市里从事广告印刷行业。说起单轮车,他最深切的感受是曾经感受过的彻骨的冷。他说:“我家在村里很穷,三兄弟到冬天都是穿单裤,而且补丁盖补丁,连袜子都没有。为了帮助家里增加收入,17岁时,他就学会了打柴卖,但打回来的柴要从村里推到乡里去卖,虽然只有三里路程,但是大冬天的大早晨,寒风刺骨,由于衣裳单薄,又没有手套,推单轮车的手几乎冻断,没有知觉,那种彻骨的冷至今难忘。”
冷至极处便是热,随着走的路多,推的路远,身体开始发热,推到乡里时,已是汗流浃背了。时间过去了30多年,但推单轮车时冷和热的感觉刻骨铭心。
王国宾说,自己现在在城里生活,虽然生活压力也不小,工作很忙也很累,但比起当初推单轮车的日子,已经是泡在蜜罐里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讯截至目前,休宁县已为近千户贫困户发放小额信贷3995.68万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的2640万元年度计划任务。为了切实发挥小额信贷的杠杆作用,注入***的“源头活水”,该县深入贯彻落实省...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