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广信:引山泉水养致富鱼
今年5月30日是首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值此来临之际,本报推出“科技工作者风采”专栏,刊登第四届市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事迹,弘扬“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良好风尚,营造关心科技工作者、尊重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社会氛围,激励引导黄山市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建设“更美丽更富裕更文明黄山”发展目标,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开创黄山市科学发展新局面多作贡献。
休宁县陈霞乡回岭村五龙山脚下,自山坳深处引出的泉水“哗啦啦”流进一方方依山而建的鱼塘,一尾尾“土著”石斑鱼在鱼塘里畅快地游来游去,游出喜悦的丰收,游向广阔的市场,游出山区致富梦。这就是第四届市青年科技奖获奖者、休宁县龙堂生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汪广信的泉水鱼养殖基地。
汪广信是陈霞乡回溪村人,曾经在基建、生物制药等领域摸爬滚打了20余年。难以割舍的乡情和偶然发现的泉水鱼养殖商机让他毅然放弃高薪工作,于2011年回乡创业,一头扎在了回岭的深山中,成为了黄山市以公司形式组织泉水鱼养殖的第一人。市场敏感度极强的他感到草鱼市场趋于饱和,于是,他将目光放在了“土著”石斑鱼上。
石斑鱼是一种耗氧量大、营养价值高的野生小型鱼,对水温、水质及水的流速流量要求极为严格,疾病防治和人工繁殖的难度也较大。汪广信坦言,虽然此前的工作经历在养殖规划、鱼病防治等方面有所帮助,但隔行如隔山,泉水鱼养殖门外汉的他,在改养石斑鱼的第一年里赔了个精光,“投了50万尾,存活率只有5%,再投了30万尾又亏了,当时真有点想打退堂鼓了。”挫折让摸着石头过河的汪广信不得不放慢脚步,思考对策。
“要养好鱼,除了肯干,还得讲科学讲技术。”汪广信一页页翻阅颇有些陌生的养殖书籍汲取知识,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到市、县水产站取经学习,同时着手创办龙堂生态渔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业技术研究攻关,并与安徽省水产研究所、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等合作,向专家学者虚心请教。通过潜心研究,2014年他终于成功摸索出泉水养殖石斑鱼的技术,并改良了绿色饵料,让肉质更甘甜。目前他的养殖技术已经较为成熟,还获得了《一种光唇鱼的高密度绿色生态养殖方法》发明专利,也使得公司成为黄山“土著”石斑鱼养殖标准起草单位及国家863皖南石斑鱼技术研究计划承担单位。在汪广信的艰苦创业和潜心研究下,他的泉水鱼基地逐渐发展了起来,产品数量、品种也日渐丰富,销量也逐年上升。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自汪广信创业以来,先后吸纳了近百名村民到他的基地务工,为村民创收近百万元。他还结对帮扶了24户贫困户,以入股分红的方式帮助大家脱贫致富。汪广信还以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为当地上百家农户泉水鱼养殖提供了无偿技术支持和保障,目前他的养殖技术已经基本覆盖到安徽、浙江、江西相关城市。
“接下来还是要在技术推广、基地升级改造、带动大家致富上下功夫,尽可能丰富业态,找到更多创收增收的可能性。”汪广信说。
·刘 晨·
新闻推荐
·休宁县海阳二小小记者站陈璐璐·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一座小茅屋。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柳,那长长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条特别长的,垂在水面...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