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高山村落一心
一心,也叫七里顶,休宁县西北部齐云山镇龙源村的一个村民组。该村是典型的高山村落,海拔600多米,风光旖旎。但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一直藏在深闺人未识。该村还有一个现象,年轻一代几乎全部选择到城里打工读书,他们的父母却选择了坚守在村里。5月9日,记者前往——
A
一个美丽高山村
从屯溪出发,驾车20公里后到休宁兰渡右拐,再行3公里后到龙源村,一条叉路往左,经北山、叶家、七桥、白云、山脚村民组,又行约20公里后,到达休宁北部山区的高山村一心。
在暮春初夏时节,身旁茂林修竹,葱绿养眼,和着欢唱的溪水,如在画中。只是行驶在崎岖蜿蜒的乡间小道,容不得人有“想法”,一路的险峻收敛了“怦然”的心动,旖旎的风光也只能藏在心中。
车子在山间“哼哧哼哧”拐了十几个弯,终于爬上山顶。600多米的海拔,连绵的群山,拥抱着小村,枝头的映山红热情招展,几十户人家,破旧不堪的土墙房,鳞次栉比地坐落在山腰,守护着这里的乡民。
登上七里顶,影影绰绰的群山绵延数十里,休宁和屯溪的高楼隐约可见,绿毯一样的茶园,如母亲的怀抱,爱抚着这个小村,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B
一个高山茶叶村
初夏时节,黄山市茶叶主产区都已过了春茶采摘季,而在这里,却迎来春茶采摘的旺季。山上,茶山如毯,满眼葱绿,采茶的农人正忙着收剪碧绿欲滴的春茶。
见到余春红和吴水仙夫妇时,已近天黑,可夫妻俩还不舍收工。余春红说:“现在天黑迟,再剪一点。”山下,家家户户都有茶厂,人人会制作茶叶,在这个傍晚,茶厂上空青烟袅袅,满山满村茶叶的清香氲氤了整个村子,沁人心脾。
村民组长胡立高说,一心是休宁县典型的高山村,也是高山茶产区,共有高山生态茶园700余亩,人均七八亩,少的五六亩,多的七八十亩,茶叶收入占整体收入的65%以上。
C
一个留守老人村
4个站在茶厂前聊天的男人,最小的62岁,最大的71岁,可他们都是村里的重要劳动力,在子孙们纷纷“外逃”的时代,他们是坚守村庄的中坚力量。
“过年的时候有一桌人,元宵一过,就剩两个人。”余百岁73岁了,有两个儿子,一个在休宁做水电工,另一个在苏州打工,两个孙子都在城里读书,平常就他和老伴两人在家,侍弄茶叶、菊花、毛竹,成为他和老伴生活的全部。
据了解,一心村共有33户140余人口,常住户籍人口110人,实际居住人口50多人。村中以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土墙房为多,村民主要经济收入为茶叶,人均年收入约1.5万元。
村中的年轻人几乎全部在外打工,以休宁和屯溪居多。村中留下的均为老人,由于年轻人在外打工,小孩在外读书,妇女在城里陪读,村中清一色的老人面孔,年纪最大的87岁,最小的48岁,那是村民组长胡立高。
一心村,虽然通往外边的道路狭窄、交通不便,虽然居住的房子多为破旧的土墙房、条件一般,虽然留守的都是老年人,空心严重,可这个村的资源很丰富,茶叶面积居全县全市前列。
在这里采访,茶农一点都不会藏富,而是很自豪,这个村所有的壮劳力都在城里务工,所有人家都在城里买了商品房,几乎所有人家都有车子,有的甚至还有两三辆,所有人家的孩子都在城里读书。
尤其是这里的高山风光,正吸引着城外的游客,不时有车友、驴友、摄友前来采风观光,村民胡升级为此还动了心,正在着手办“农家乐”。
D
一个“待字闺中”村
由于之前不通公路,一心村交通闭塞,鲜有游客前往,乡村旅游处在“待字闺中”状态。但该村物产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都相当丰富,其高山茶叶、高山菊花、高山竹笋、高山云海等资源未扩大价值,据说村里还有洪秀全活动遗址,水帘洞瀑布,鸡公山等景点。
龙源村村委会主任朱百康说,虽然今年3月打通了最后的公路,但从七家桥往里的10多公里道路病害严重、坑洼较多,加上道路本身狭窄,出行还不是很方便。不过,镇村计划今年进行改造,完善基础设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新闻推荐
徽州区范围休宁县范围歙县范围根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39号)第二十七条规定,黄山市辖区内杭黄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并公告如下:一、杭黄铁路线路安全保护区划定见下表:二...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