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休宁扶持贫困户发展山泉流水养鱼,户均增收5000元小鱼池变成山区脱贫“聚宝盆”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7-05-05 15:00 大字

■ 本报记者程茂枝

“2015年我修了7口鱼塘,去年卖了3000多斤鱼,纯收入15000元左右,成功脱了贫。 ”5月3日,说起自己养鱼脱贫的经历,程鑫林显得非常开心。程鑫林的鱼塘位于休宁县龙田乡江田村,依泉水而建,每个只有十几平方米,“鱼都是在山泉水里养大的,可吃香了,每斤能卖到二三十元。 ”

泉水养鱼在休宁县很多乡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所养的泉水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价格较高,经济效益较好。 “过去只是一家一户养着自己吃,没有形成产业。这几年,随着脱贫攻坚工程的实施,泉水养鱼才作为脱贫的一个产业发展壮大起来。 ”龙田乡乡长张贡献告诉记者,该乡仅江田村2014年就发动全村贫困户和农户修建泉水鱼塘42口,去年带动3户13位贫困人口脱贫。 “去年底江田村第一批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泉水养鱼功不可没。 ”

不仅仅是龙田乡,2016年,休宁县21个乡镇就有15个乡镇发展泉水鱼产业。该县板桥乡围绕泉水鱼产业发展,免费给贫困户发放泉水鱼鱼苗,并注册成立了泉水鱼股份合作社,负责泉水鱼的统一养殖、管理和销售。经测算,每口10平方米鱼塘可以喂养100尾草鱼,同时养殖800尾石斑鱼苗。一年后,一口鱼塘可增收7000余元。

在龙田乡浯田村,村支部书记、养殖大户程自衡2014年初投入200多万元,一口气修建了12口鱼池,“养殖泉水鱼3万余斤。 ”他告诉记者,他的养殖基地上联黄山市泉水鱼产业开发有限公司,同时成立合作社,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吸收7户贫困户入社,带动他们一起发展。 “贫困户不仅有分红,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每天收入80-100元,户均年增收5000元左右。 ”

不仅如此,程自衡还在泉水鱼基地旁搞起了“渔家乐”,吸引城里人来山村品尝泉水鱼,带动渔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他介绍,自去年国庆节开业以来,来他家的“渔家乐”尝鲜的客人络绎不绝,“有黄山的、合肥的、江浙的,前两天还来了一拨台湾的客人,都对这里的鱼赞不绝口。 ”程自衡说,目前他养的鱼,仅能供应自家的“渔家乐”。此外,他的“渔家乐”还能带动村民蔬菜以及山货的销售,让村民的农产品就地卖给城里人。

休宁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发展鱼旅产业,该县共辐射带动211户417名贫困人口脱贫,占贫困户的33%。经初步测算,“渔家乐”可以带动周边贫困户销售蔬菜等农副产品,户均增收2000元左右。目前,在板桥、龙田、流口等泉水鱼养殖核心区,该县一共打造集垂钓、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泉水鱼规模基地7个,建成“泉水鱼体验馆”和鱼博馆各1家,渔家乐60余家,年接待游客15万余人,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户增收。

据介绍,为了扶持泉水养鱼产业发展,休宁县出台相关办法,按5000元每口的标准,加大对贫困户鱼池修建的补助。截至目前,该县泉水鱼养殖鱼池达到5000余口,家庭养殖户近3600户,约占山区农户的20%。其中贫困村集体及贫困户家庭鱼池1619口,占全县的30%。贫困家庭养殖户563户1052人,户均增收5000元,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13%,直接带动284户635个贫困人口脱贫。在19个出列的贫困村中,15个村有泉水养鱼脱贫措施,小小的鱼池正在成为促进贫困户增收的“聚宝盆”。

新闻推荐

维护知识产权黄山市大力开展专利行政执法工作

□记者李晓洁晨刊讯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2016年该局以“双打”和专利专项行动为重点,与区县知识产权局、相关知识产权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共查处假冒专利案件19件,其...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