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身边风景湖村随行

黄山日报 2017-04-01 15:00 大字
□ 张启立

湖村,白岳之南,紫溪以北,历史悠久,田园景美,是休宁县渭桥乡一颗埋在沙砾中的玉石。近几年美丽乡村建设,把湖村弄了个姑娘十八变,越变越好看。于是,在油菜花撩人的诱惑下,城市中的驴友们,驾着春光,闻着花香,纷纷走进湖村,体验一番接地气的村野生活。招蜂惹蝶的花事采风,把我这个喜欢猎奇的老顽童,也拉入了群内。

湖村建置始于唐大中年间,朱氏为村中大姓。相传1100多年前,村里大姓原为胡氏,被后迁入的朱氏“宣宾夺主”,胜者为王败者寇,占村为王的朱氏将败下阵来的胡氏赶出村寨,无奈之下,胡氏被迫移居龙源北山。后来,湖村又陆续迁入了势力相当的金、潘两姓,金家开启蒙馆,办学堂,潘家在杭州开当铺,皆是名门贵族。湖村三个姓氏“三足鼎立”,维系千年。因先祖朱瑾为进士,官至歙州观察使,属于“官府”的人,其孙朱昌义,为上海青红帮小头目,号称“朱一霸”,因此,朱姓仍坐着村中龙头老大这把交椅。这从如今早已苔藓斑驳的“朱家祠堂”、“朱家大院”、“朱家花园”等规模可观的遗存旧址中,可见一角。

湖村依山抱水,群峰逶迤,田园阡陌,生态环境甚佳,是一块宜居的风水宝地。全村300余人口,80岁以上老人就有30多人,占10%,是休宁县数得着的长寿村。提起长寿这个话题,被采访的4位80岁以上老人,众口一词,如数家珍,向我讲起了村里七口泉水池的故事。徽州乡村各地,大多有池有井,但在一个小小的自然村里,竟有一溪一井七泉,且每一泉皆浸润着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实为少见。为何要建七口泉水池?原来和神话传说中的八仙扯上了关系。相传一年秋季,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曹国舅、吕洞宾、韩湘子、蓝采和七位仙人(何仙姑因事未能同往),沿紫溪河乘竹筏来到湖村玩耍,突然,铁拐李发现葫芦里忘了装酒,汉钟离说,别急,看我的,说罢,巴焦扇朝前一指,草地上顿时现出一泓泉水,汉钟离将泉水装进葫芦吹口气,铁拐李一闻果然好酒!于是,大家乘着游兴,口念真经,倾刻点水成泉,每人分别在村的四周点了一池泉水。泉深丈许,大小不同,形状各异,有方形、圆形、月牙形等,水质甘冽,清澈见底。正在云岩湖采莲的何仙姑闻讯后,不甘示弱,立即在天桥岩旁的烂锦崖下,劈一“天泉”,不久,朱熹在天泉之畔建造“天泉书院”,开班讲学,授道解惑,传为历史佳话。

次年大旱,三月无雨,河流断水,土地干裂,颗粒无收,唯有湖村的七口泉水,救了村民和牲畜性命,还足够浇灌农田,保住了当年的收成。说来也怪,这泉水怎么也挑不完,快见底了,一夜间又喷涌而出,满池清水。不仅解决了本村用水,附近的村子也常来“讨”水,解救了邻里之困。

湖村坐落齐云山余脉,山峰不高,丹霞地貌,沙岩层叠,朱砂玛瑙,如披红绸。山间林密,修竹成海,百鸟啁啾,瀑飞水鸣,人行其间,尽享森林浴、天然大氧吧之养生乐趣。据87岁汪转运老阿婆介绍,山上有“龙洞”、“岩厅”、“螺蛳髻”、“草鞋耙”、“仙人岩”等诸多天然美景。前面仍有好景色,只缘晚钟头上催。我看看手表,只得惋惜作罢,将悬念装进下次的行囊。

新闻推荐

泉水鱼村“长街宴”

3月25日,大山深处的休宁县板桥乡徐源村摆起了“长街宴”。徐源村地处皖赣交界处的浙水河畔,历来有养殖泉水鱼的传统,家家均有鱼塘,被誉为“山泉流水养鱼第一村”。当天,近千人涌入该村品尝泉水鱼,...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