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变废为宝休宁县“小创意”扮靓美丽乡村
本报讯 旧钢筋变身五星形柴火垛,毛竹根筒里长出了铜钱草,老酒坛中清荷正艳……8月18日,走进山环水抱的休宁县流口镇流口村泉坑组,房前屋后随处可见村民就地取材、变废为宝制成的各类花器、盆景,让人眼前一亮,赏心悦目。
钢筋柴火垛是泉坑组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独特创意。不久前,镇村干部在开展环境整治中发现柴火、竹片等燃料随意摆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除了堆放整齐外,是否还有更好的处理办法?干部和村民们一起琢磨,迸发出用废旧钢筋焊制架子堆放柴火的创意,并先后制成五星、房屋等造型柴火架,成了富有创意且又实用的街头小品。“过去竹子砍下后竹根都是当燃料用,现在我们在里面填泥种花草,成了天然的花盆,老百姓都夸这个点子好。”全程见证了村庄变化的泉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谢随便老人高兴地说。
泉坑村的变化仅是休宁县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的一个缩影。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该县坚持尊重差异性、杜绝千村一面的原则,注意处理好大项目与小创意的关系,通过发现挖掘乡土资源,就地取材、变废为宝,用小创意改写乡村面貌。
初秋时节,走进青山碧水、静谧安详的源芳乡梓源村,游人总忍不住驻足为随处可见的花桥、花墙等原生态景观拍照留念。断壁残垣简单修葺后画上了丰子恺画风的墙绘,石磨、猪食槽组合成园林小品,废旧砖瓦砌起的花坛种上了山上挖来的兰花、杜鹃花,一种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就地取材、几乎零成本改造庭院,已成为一种风尚,而更为重要的是让农民在参与中唤醒乡土自信。”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大学生村官程晓兴介绍。
渭桥乡湖村村是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也是一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徜徉在红麻石村道上,两旁老墙上不时闪现的“农耕文化、传统技艺”壁画,让人瞬间有躬耕田园、稻花飘香的感觉。该村将散弃在家家户户的旧石料收集起来铺设在村道边缘,成为古巷道的美丽“注脚”。同时,充分利用墙面原有肌理,通过创作系列主题国画,既有效遮盖墙面“牛皮癣”等视觉污点,又传承了当地历史文脉。而在商山镇霞阜村农耕文化馆内,党员群众自发捐献的犁、蓑衣、独轮车等80多件农具和生活物件引人注目。该村将美丽乡村建设的个性化与农耕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有机结合,实现了变废为宝的文化创意。
休宁县美丽办负责人表示,因地制宜、变废为宝的生动实践,达到了“花小钱也能办大事”的功效,而因为尊重群众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他们建设自己家园的热情正被不断激发,一个个符合本土文化和农村风情的美丽村庄正逐步显现。 ·陈 佳·
新闻推荐
本报讯五城、商山、溪口、流口……各乡镇齐头并进,掀起全域环境整治新高潮;招商、国土、住建、交通……各部门齐心协力,打响冲刺年度目标攻坚战。“实干兴休,勇争一流。”这是休宁县上下贯彻落实...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