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黄帝之山”远古来(一)

黄山日报 2014-07-25 11:28 大字

□ 屯溪 吴顺辉

黄山孕诞于亘古的震旦纪,冠震寰宇,名夺古今。黄帝,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远古时觅游黄山修炼羽化得道升天。唐玄宗崇奉黄帝栖真于此而敕名黄山。此三者在漫长悠久的岁月烟雨中不断交融发酵,共同演绎了这座“黄帝之山”的不朽传奇。

美丽的传说——黄帝觅寻黄山修道升天

黄帝,又称轩辕黄帝,相传诞生于公元前2717年,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列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其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衍孕文明的伟绩而载入史册。汉代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中国历史》教科书(人民出版社,七年级第一册,2006年版)这样记载黄帝:发明指南车,建造宫室,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他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了乐谱,等等,被后人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毛泽东曾评价其“聪明睿智、光被遐迩”。因而,黄帝在炎黄子孙心目中具有无以言喻的精神力量和文化价值。

相传黄帝是在黄山修炼得道、羽化升仙的。宋本《黄山图经》载:“黄山旧名黟山,当宣、歙二郡界,在歙之西北,高一千一百七十丈。东南属歙县,西南属休宁县,各一百二十里,即轩辕黄帝栖真之地。”

那么,黄帝为什么要觅寻到黄山进行修炼得道羽化升天呢?

原来,黄帝统一华夏后,经过精心治理,举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开始向往仙道、以求长生不老。《史记·封禅书》记载:“黄帝且战且学仙”、“黄帝接万灵明廷”。他崇尚上古之人“皆度百岁”, 而感叹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他屡向当时名医岐伯问教养生延寿之道,并表示“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以其“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篇·上古天真论》)。黄帝这种渴望修炼得道、长生不老的思想,为其寻觅“仙境”黄山修炼羽化埋下了神秘的注脚。

黄山是“震旦国中第一奇山”,经过漫长的地质运动和第四纪冰川孕化嬗变,造就了其“奇峰叠翠、云涌雾漫”,“空青所凝,遥望成黛”而又“肌理细腻,苍润鲜华”的自然仙境,“诸峰有如削成,烟岚无际,雷雨在下。其霞城、洞室、府窦、瀑泉,则无峰不有。”“奇踨异状,不可模写,信灵仙之窟宅也。”(见于《太平御览·地部》、1988年版《黄山志》)。这为寻求“将钓于一壑,栖于一丘”而进行修炼“栖真”的黄帝提供了最佳的场所。浮丘公对黄帝说:“臣尝遍历名山,惟黟山为神仙都会,山高林茂,可资炭炼药,灵泉甘美,能煮石成丹。”《周书异记·神仙传》记载:轩辕黄帝问道于广成子,受胎息于容成子,吐纳而谷神不死。获灵丹而浮丘翁,遂思超溟渤,游蓬莱。乃告浮丘翁曰:“愿抠衣躬侍修炼。”浮丘翁曰:“择贤而师,学必精奥;栖隐胜地,业则易成。炼金为丹,必假于山水,山秀水正,其药乃灵。东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神仙止焉。地无荤辛,境绝腥腐,古本灵药,三冬不凋,名花异果,四季皆有。山高木茂,可为炭以成药,迸泉直泻,状如飞布。下有灵泉,香美清温,冬夏无变,若能斋心洁己,沐浴其中,饮之灌肠,万病皆愈矣。”于是,黄帝遂命驾,与容成子、浮丘翁同游此山,勤心炼丹。

黄帝在黄山炼丹整整炼了8个甲子,炼成仙丹,服用49粒,在温泉沐浴净化,尔后饮甘露琼浆,披霞衣,戴宝冠,穿珠履,乘上天廷来迎的青龙飘然升天(见于1988年版《黄山志》)。由此可联想,晋葛洪所撰《抱朴子·内外篇·极言》所载“黄帝葬于桥山,山陵忽崩,墓空无尸,但剑口在焉”,正是因了黄帝在黄山修道升天而无留真身的结果。从此,黄山有了“三天子都”(黄帝、浮丘翁、容成公)之说。《山海经·海内经》载“南海之内,有山名三天子之都”,有说云:此“南海”是相对于北方而言的“云海”,指云海之中有“三天子都”。这可资认为是美丽的“黄帝之山”传说的发轫之始。

新闻推荐

聚焦主业突出主责休宁县致力落实“三严三实”

今年以来,休宁县纪委坚决贯彻“三转”要求,践行“三严三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聚焦主业,突出重点,展现亮点,深入推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县纪委聚焦主业主责,强化党委落实主体责任,实行下级党...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