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耄耋还乡梦圆徽州——吴象先生二三事

黄山日报 2014-03-28 11:48 大字

王勉之

吴象是休宁县商山村人,他从小念书习文,求学求知。学生时代就投身革命,进抗大、赴延安,任新华社、人民日报社记者、编辑。建国后,继续从事新闻事业,曾任山西日报总编。之后,改文从政,先后在山西、安徽任省委副秘书长和国务院农村发展中心研究室副主任等职,是一位老革命老前辈了。

吴象书生本色,致力写作,以《阳光道与独木桥》、《从昔阳到凤阳》、《论中国农村改革》等著作而闻名,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农民、农村的挚爱,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忧思,对文明、正义、良知的呼唤,彰显了一位老革命的良知和胸怀。

我认识、交往吴象先生,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他调安徽工作之后,因为是老乡也曾是新华社的同行,故而更加亲切、亲近、亲热。其人、其事、其言、其声在我的心目中永远难以忘怀。

吴象长期在北方工作。上世纪70年代才调家乡安徽任职,既是机遇,又感任重。他在安徽实践“大包干”农村体制改革中,十分敬佩省委书记万里的领导决策和胆识。从凤阳小岗村20户农民实行“大包干”,拉开农村体制改革序幕到安徽江淮大地农村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爱着自己的一份工作,没有辜负领导和广大农民的期望。1980年吴象调回北京,在离开安徽的日子里,他依然关注安徽农村改革与发展,几乎每年都要来合肥参加省农村改革方面的会议或研究、交流活动。还多次陪同国家和省领导考察,对大黄山、古徽州已在实施的生态、文化、旅游三位一体的整装组合,对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等举措倍加称赞。

吴象16岁走出休宁县商山村,离开故乡已几十年之久。他儿时对休宁的印象只有商山村、万安(读书地)和屯溪老街,而对休宁全县的地域、交通、生态环境、风物人情等是一片空白。吴象每次回家乡探视活动,都怀有浓浓的乡情,有写回忆屯溪的文章或临场即兴作诗感叹。休宁盐铺村是全省美好乡村重点示范村,它集菊花产业、生态、旅游为一体,是全县带头致富的先进村。吴老参观后赞叹不已,欣然作诗《新盐铺》:“湖光山色新盐铺,状元县里做先锋,生态之花先致富,休宁大地皆盐铺。”当踏上万安老街一条长石板路时,吴老忆起这是一条去母校徽州中学(今休中)的必经之路,上可达县城,下直达屯溪。在古城岩,吴老边走边说,那时万寿山上有个“半亭”,是供游人观景品茗的,水南桥旁跨路亭提供行人憩息,亭内经常有位老人在卖鱼饵。亭外石栏杆下,溪水汇为深潭,放鱼养生。潭池中可见成群结队的大红鲤鱼、君鱼在嬉水。路北有董其昌题“鱼乐国”三个经尺大字刻于墙壁。由于历史原因,许多精致的景点景物古迹现已不复存在了,实在可惜。登高白际岭,沿途有看不完的树海竹海和原始森林以及百年红豆杉。吴老留下了“白际瀑布迎远客,生态旅游创辉煌”的诗文美句。休宁绿色原始生态瑰宝地——岭南三溪大峡谷令吴老兴致倍增。谷内有原始森林、参天古树,有奇峰怪石、泉水淙淙,瀑布飞流直下,水光四射。吴老说:我是休宁人,对此从未有闻,耄耋还乡,得有幸见之,大慰平生。

吴象平易近人,乡音未改并善于言谈,什么话题都提得起兴致。记得一次叙谈中,当谈起古徽州崇文重教和祖训家规的话题时,吴老认为那时的徽州,无论书香门第之家,还是徽商百姓之家,都非常重视、讲究祖训家规,每家有家规,农村有乡约。其家训家规都渗透着一个家和一个人的道德、良知、品行,人格和尊严以及厚重的民族情怀,并以此代代传承与推崇。吴老还讲述了商山“还金亭”的故事。他说,明(1634年)崇祯七年,休宁商山吴姓后裔为褒扬祖辈吴清拾金不昧的事迹,在当年祖辈拾金归还原主处的深坑口(今商山境内)建“还金亭”。至今此亭尚保存完好。“还金亭”的故事是古徽州祖训家规的一例缩影,让人感悟到当时古徽州厚重的道德风尚。

吴老曾经询问县领导,休宁有多少个百岁老人和多少个长寿村。他认为家乡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环境俱佳,是一处宜居兴业、游览观光和休闲养生的福地。

吴老书生本色,朴实执着。他说他准备写《中国农民的今世与来生》文章。他还说,徽州有许多东西可以写,值得写,上次去白际、右龙、黄村匆忙,希望能再回徽州故里,到黄山各地多走走看看,多写些这里的人和事,效力于故乡,圆梦在徽州。

新闻推荐

休宁启动立体式森林防火

本报讯 “天干物燥,注意森林防火。”4月1日,休宁县山斗乡山斗村的街道上一位护林防火员,边鸣锣,边高声喊道。他告诉笔者,从早5点到晚8点,他们会不间断上路鸣锣、打更,提醒百姓注意森林防火。...

休宁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休宁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