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汪红兴文图骀荡的金风在高高的回岭劲吹瓦蓝瓦蓝的天空

黄山日报 2013-10-24 22:05 大字

汪红兴 文/图

骀荡的金风,在高高的回岭劲吹,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避开喧嚣,轻轻地,又一次登上云端深处的休宁县陈霞乡里庄村。

这里是海拔800多米的高山古村落,离皖赣边界五龙山脉主峰、海拔1468米的五龙山最近的一个村庄,最近,刚刚被国家财政部、文化部、住建部联合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明媚的秋光,似乎丝丝透明,明艳闪着光泽。这里空气清新,离天更近,负氧离子密度大。

这一次来,我只为寻找晒秋景色。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是丰收的季节。秋天的大地,穿上了五彩的花衣,一路欢歌,轻快而迷人。

田里的稻谷、玉米,山上的黄豆、绿豆、红豆、芝麻,地里的南瓜、冬瓜、辣椒、茄子、花生等,瓜果蔬菜,野果杂树,粉墨登场,收回家中,乡村庭院大聚会,红橙黄绿青蓝紫,把农家院子装扮得五彩缤纷,喜庆洋洋。诚如诗人何其芳《秋天》中所吟咏的:“用背篓装起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在徽州,晒秋本是一道寻常风景。但如今随着摄影人光影的巧妙点化,晒秋俨然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最著名的莫过于古徽州婺源县的篁岭村,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因为晒秋而一举名声大震,财源滚滚。我去过篁岭,见过那晒秋,佩服篁岭人的大胆与创意,如今它已是山鸡变成金凤凰,跻身民俗文化影视村之列,是成熟的景区,看去抢眼,但千人一片,多少失去了那分纯真与原味。而一般乡村钢筋水泥结构,背景缺少了徽味。

而里庄的晒秋不一样,却依然保留了那分淳朴,那分天然。里庄村的秋天,它的底色依然是葱绿的,因为它有万亩竹海,一望无垠,漫山遍野,铺天盖地,绿波荡漾,将村子层层环绕,村子就躺在一个山窝中。有了大山的呵护,它就像睡在温暖摇篮里,恬淡,宁静,波澜不惊。唯有村东的那一大片水口林,古木参天,到了深秋时节,才会丹枫如火。晨曦初现,旭日初升,那几株百年红豆杉的树冠上,红豆点点,好似满天繁星,装点着山村的秋色。

里庄寻秋,需走进村中,500多人口就聚集在弹丸崖石上,寸土寸金。房屋层层叠叠,密密匝匝,错落有致,像是一架古琴安放在天地间。房前屋后,少有大块空地,古巷多青石,串成了迷宫。聪明的山民因地制宜,于是在村子的四周,纷纷依山而建搭起了晒台,长方形,一层又一层,宛若天梯。因为竹多,这里的晒台是竹片竹簟,轻便、牢固、实用、耐腐。虽经风吹雨淋,但能够保持长久。村子外围的晒台,阳光充足、大气。而村子里的晒台,因地势所限,边边角角,捉襟见肘,形状各异,相对秀气,但多了几分烟火味,堆放着南瓜、冬瓜、辣椒之类的蔬菜瓜果。

四年前,第一次来里庄时,我就被这竹晒台迷住了。

里庄人的装束也颇有特色。许是与山外相隔太久,这片世外桃源的中老年妇女,依然还沿袭古徽州婺源山民旧时穿着打扮之传统,出门干活大多会戴块方帕或丝巾之类的,遮挡灰尘,但这里人的色彩比一般地方要大胆、艳丽得多。

小小竹篓,山寨风情。这里的劳作装扮也别具一格。出门便是山,山高路险,地无三尺平,使得这里山民出门劳作,便要翻山越岭。采摘瓜果、箬叶、茶叶之类的,都得背着个竹篓。家家户户都有竹篓,而且有好多只,大大小小。山门洞开了,但习惯未变。

村中的房屋基本还保持原貌,粉墙黛瓦,徽派格局,上世纪七十年代建的,还夹杂着一些土墙屋、木板屋,年代更久远,颇有沧桑感,真实地记录了历史的脉络。

村庄坐北朝南,阳光充足,好似一个天然大阳台。蓝天白云之下,青山绿水为背景,一整片竹簟之上,是晒着刚刚采收过来的黄豆豆萁或者芝麻,一架架,一块块,纵横交错,排列有序。不久,豆萁笑了,裂开了嘴,就像露出了小孩的乳牙。将其摊晒在竹簟上,村民们挥舞起长把的连枷,一甩一甩,“唞唞唞”,空中飞舞,很有节奏,声音在竹海中回荡旋转,形成回声,久久不息。

更有家门口的晒台上,村民把火红的辣椒、翠绿的绿豆、金黄的稻谷、玉米、黄豆等搬出来,盛放在一个个大小不一的圆形竹匾中,衬以四周的南瓜、冬瓜等瓜果,五颜六色,在灿灿的秋阳中,显得色彩斑斓,美不胜收,似乎把自己对生活的希望都拿来晾晒。兼有老人孩子坐在门口的青石板上闲聊、玩耍,更是充满了无限的生活情趣,村民淳朴热情,有了更多徽州烟火之味。

记得四年前,也是这时节,我和几个朋友在村中转悠,看见了三个小孩和母亲一起在晒台上晾晒谷物。三个小孩,两女一男,大的十岁左右,小的七八岁,正抱着南瓜在津津有味地着玩,我迅即抓拍下了这珍贵的镜头,光影俱佳。事后得知其中的一男一女竟然是对龙凤胎,颇为惊奇。后来,我洗了几张照片托人转交给了他们家。今天,我再次来到他们家,想看看他们。发现晒台上依然斑斓生辉,但大门紧锁,静静的,向一邻居打听,说,今天他们一家人去山外的亲戚家了。那个大点的女孩,如今已是亭亭玉立,成为中学生了,在山外就读;那对龙凤胎也在离家二十多里地的中心小学求学。

时光一晃而逝,又四年了。每一次,看见那几幅照片,我都会记忆良久,也成了我和朋友经常谈论的话题。有故事的照片,多有味道。我倍加珍惜人生旅途中每一次这样的机会。

今天虽然与那一家失之交臂,可我们在一位村中女寿星门前,也拍到了一幅精美的晒秋图。老人的儿子媳妇正在家门口晾晒黄豆、辣椒,男的用谷耙在翻晒,女人背着背篓在整理晒台,我们赶紧拍下。闲谈之中,竟意外得知他们的母亲今年97岁了,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身体健康。走进他们家简陋的老房子,看见老太太正在掰玉米,虽然脸上写满了岁月的沟壑,但气定神闲。老人的长寿,一则得力于其自身身体素质的过硬,二是里庄一流的生态环境,加之儿子媳妇孙子孙媳的孝顺。天时地利人和,一幅多么美好的家庭和睦图。我们让他们一家簇拥而坐,笑意灿烂间,我们再次按下快门,记下这温馨的瞬间。

这又是一张有故事的图片。

里庄晒秋,唱着五彩的歌。有山有水,有竹有天,有人有情,色彩绚丽,更有那些美丽而动人的乡村故事。这样的晒秋,愈发变得有诗意,有嚼头,有徽州滋味。

这在如今的晒秋场景拍摄中,已是难得觅得此景。

我迷醉在这里庄的秋韵中,心儿慢慢地静下来,脚下步子放缓,继续在村中寻觅,期待新的惊喜。

新闻推荐

请您欣赏休宁枧潭原生态神韵

休宁县蓝田镇枧潭村,不仅有清秀迷人的皖山皖水、徽派古建的风韵遗迹,而且具备绝佳的生态环境和一流的自然风光,是夹溪河源头最后一块文化与自然相融的原生态之地,成了现代市民特别是文人墨...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