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特别之力解特殊命题走特色之路——写在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一周年

黄山日报 2012-04-17 15:20 大字

万以学

新安江上水/可以濯吾缨/不自源头洁/何因彻底清。

(清 程庭)

三百六十滩/一滩高一滩/高高不可及/新安在天上。

(徽民谚)

一、高层关注互利共赢

2011年,国家财政部、环保部正式启动了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试点方案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的生态补偿原则,“明确责任、各负其责,地方为主、中央监管,监测为据、以补促治”,不仅明确了皖浙两省的责任和义务,而且对于补偿资金的来源、补偿范围、补偿标准、水质评价、考核方法、后期监管等都进行了制度层面上的规定。这表明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新安江发源于皖赣交界的怀玉山山脉休宁县境内六股尖的东坡。据说其名称源于祁门县西五十五公里处的新安山。新安江经古徽大地,东流到浙江淳安、建德,纳兰江与桐江相接,即为富春江、钱塘江。在这山水灵秀的新安江流域,有名满天下的黄山风景区、世界文化遗产地西递、宏村,四大道教圣地齐云山等一系列风景名胜地。1959年,国家在新安江主流上开工建成新安江水电站(即新安江水库),功能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灌溉、养殖及旅游开发等,平均水深34米。由此新安江流域的山水风貌彻底改变,海拔108米以下皆为水域。1982年,国务院确定“富春江—新安江”风景区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并指出“新安江水库碧波万顷,湖中岛屿密布,林木繁茂,有千岛湖之称”。资料表明,“千岛湖是我国极为难得的优质水资源,加强千岛湖水资源保护意义重大。”

新安江是千岛湖的主要水源。新安江流域横跨皖、浙两省,总面积11674平方公里,干流总长359公里。其中,安徽省境内新安江流域面积6261平方公里,黄山市境内流域面积5545平方公里,干流长242.3公里,分别占流域总面积的47.5%和干流总长的67.5%,涉及全市7个区县,覆盖人口122万。省界断面(街口)多年平均出境水量为60多亿立方米,占千岛湖年均入库水量的近七成。长期以来,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保持良好,新安江黄山市段8个例行监测断面水质,均长年达到或优于三类标准,系全国水质最好的河流之一,千岛湖因此成为浙江及华东地区水质最好的大型水库,为下游及长三角地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水资源保障。

二、山水相依人文相亲

新安江流域山水形胜,滋润一方人民,曾哺育了称雄明清500年的徽商。历史上,新安江流域山水相连,人文相亲,人与自然和谐,上下游地区友好相处,形成了独特的以今黄山市为核心的徽州经济文化圈,以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民安居乐业而素享盛名。新安江水库拦腰一截,黄金水道不复存在,上下游地区差别不断扩大,但新安江上游人民敬天畏命,持之以恒抓好环境资源的保护工作,对保障下游水环境和饮水安全,促进长三角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多年来,黄山市委、市政府突出生态保护主题,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环境保护,特别是去年实施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以来,生态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全市上下牢固树立全局意识、责任意识,坚持不懈地把环境保护作为自己分内的事,作为上对祖宗、下对子孙的事,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具体实事,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一是强化制度建设。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强生态市建设的决定》、《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的决定》、《2011年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工作要点》、《黄山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流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并层层建立了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度,分解落实县(区)和重点企业减排任务,细化完善考核办法,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实行“一票否决”,有效控制并逐年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专门成立了新安江流域生态建设保护局,全面负责新安江水环境保护工作。省委省政府对新安江的环境保护工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莅临指导,对新安江保护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十一五”期间专门出台了《新安江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规划》,将黄山市列入全省生态建设首批试点市,全面加强了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规划控制。2011年,省政府单独把黄山作为四类地区,取消了工业指标考核,加大生态环保、现代服务业等考核权重。

二是强化工程措施。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先后启动实施了生态林业建设、水土流失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河道整治和生态恢复等一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程项目。全市已建立生态公益林344万亩,退耕还林82.3万亩。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1100平方公里;先后完成了176处地质灾害危险点治理,使4173户、1.46万人消除了地质灾害威胁。全面推进以防洪堤岸、河道清淤、沿江截污管网、滨江生态维护、湿地公园等为重点的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建成防洪堤岸50余公里,完成流域河道整治近百公里。大力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用5年时间、投入10.7亿元,完成1162个关键点的绿化提升工作,目前已完工523个点、完成投资5.35亿元。

三是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关停和淘汰了一批造纸、印染、建材等污染企业。“十一五”期间,全市共关停淘汰各类污染企业150多家,完成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65个。2011年黄山市万元增加值能耗0.46吨标准煤,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99方,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59%。工业企业主要水污染物达标排放率达100%,全流域未发生一起较大以上的环境突发事件和跨行政区域水污染事件。严格环保准入,对所有建设项目,严格执行环评和环保“三同时”制度,严把招商引资项目“准入关”,“十一五”期间没有新上一个“两高”项目。近三年,全市共否定外来投资项目160多个,投资总规模达160亿元。加快了黄山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实施循环经济重点建设项目33项,总投资42.9亿元,已完成投资5.8亿元,实行了集中供热供水、集中脱盐治污。目前徽州区34家精细化工企业已搬迁入园,歙县28家企业正在搬迁中。与此同时,依托地区旅游文化生态优势,致力发展服务业。2010年11月,黄山市被列为首批全国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其后省政府专门出台了10条支持政策,决定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扶持引导黄山市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

四是推进生态补偿试点。借助全国第一例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这个平台,市委、市政府统筹安排,计划用5年时间,实施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重点项目500个以上、投资总规模突破400亿元。仅2011年,全市新安江综合治理资金投入达88亿元,实施水利、林业、截污、民生等项目143个,其中使用补偿资金的8大类61个试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5亿元。重点推进了6方面工作:一是农业面源整治。包括河面打捞、村级保洁、垃圾处理、规模养殖场污染整治、网箱整治等,组建了5支江面(垃圾)打捞队,购置清捞船11只,开展新安江干流漂浮物清捞;在流域30个乡镇建立垃圾中转站或焚烧炉、配置清运车;在沿江100个行政村、418个自然村组建了保洁队伍,建立“组收集、村集中、乡镇中转或处理”农村垃圾收集处置体系。二是工业点源污染整治。主要包括现有有污染工业企业的关停并转和各经济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污水管网73公里。三是城镇截污、垃圾处理。包括中心城区污水排放口改造、水源地综合整治、污水综合治理工程和配套管网工程等,当年建成污水管网67.7公里。四是生态修复。包括绿色质量提升行动、退耕还林、重点公益林建设、生态移民等,全年投入10亿余元,森林覆盖率达77.4%,是全国平均水平20.36%的3.8倍。五是水环境治理。包括污染防治、环境监管、修复湿地、水资源保护开发等,总计投入4.2亿元。六是河道治理。包括防洪保安建设、河流综合治理等,当年投入5.9亿元。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黄山老百姓为保护新安江贡献最大、付出最多。保护生态环境,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进行治理,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老百姓参与和支持,牺牲即期很多发展机会。如歙县新安江沿岸尚有8.9万后靠移民,仍然分散居住在库区深山区,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们因陋就简,切坡建房,造成大量地质灾害隐患。因建设新安江水库放弃家园的后靠移民,很多从事水面养殖,至今仍有1万余人没有脱贫。今后,为保持千岛湖及新安江水质稳定,他们又将面临网箱退养后生产生活的新挑战。

三、现实之痛  期待突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中国以有限的资源,全力推进着史无前例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时,新安江保护中积累的历史问题和新出现的矛盾交织,其尖锐程度也是史无前例。

一是发展差距越来越大。占新安江流域面积47.5%、干流总长67.5%的黄山市是典型的山区城市。2011年,全市总人口为148.1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11.45万人;全市GDP总量为378.8亿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7952元,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8669元;规上工业增加值114.0亿元,财政收入64亿元,2011年旅游接待3040万人次,三产的比重为11.9:46.3:41.8。纵向看,新安江上游包括安徽黄山、绩溪及浙江淳安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社会进步明显。但横向比,总体均属中部欠发达地区。统计年报显示,2010年,黄山市的人均GDP、人均财政收入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6.5%、48%,浙江省的45.5%、32%,与新安江下游杭州地区相比,差距更明显。外部,下游地区高速发展带来的环境要求溢出;内部,上游地区群众加快发展的内在需求凝聚,如何使之统筹协调,达到一致,更使得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压力。

二是水环境变化巨大,特别是受气候异常变化导致的水量变化平添变数。研究资料表明,1999年—2009年新安江年均径流量比前一个十年减少26.8%,直接导致水体自净化能力降低、水质变差。随着黄山市城镇化、工业化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物排放方面,自然增加城镇污染物、工业水污染物的排放类型和总量。按国家污染减排相关核算规则,每增加1万人的城镇常住人口,将增加主要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237.25吨,氨氮排放28吨。还有旅游人次的逐年增多,尽管量化计算其对环境的实际影响有困难,但直观看带来的环境压力,已不容小觑。

三是历史欠账积重难解。环境要保护,保护需投入。长期以来,新安江上游地区各方为此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使本来就处于窘境的财政增添压力。而发展特别是民生改善的即期需要却难以充分满足。城市特别是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的局面没有根本改观。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严重不均,上游地区至今尚无大型生态用水调蓄工程,水利工程调控丰缺能力薄弱,大旱之际,人均水资源达6600立方米的黄山市亦有人口因工程性缺水遭遇清洁饮用水问题。传统山区老区库区的扶贫脱困任务依然繁重。新谋划项目更需要巨额投入。尽管前景很好,但由于目前本级财政实力弱小,如要顺利实施也是困难重重。

四是发展方式有新要求。转型发展是时代主题,但后发地区落后的经济基础和滞后的思想观念,所形成的路径依赖,使得转型发展的压力较先行地区显得更为艰难。如新安江两岸将垃圾倾覆在江边似成习惯,仔细分析,实际是农村环保基础建设滞后,农民无力或无意识处理大量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从而使未经处理污物直接排入河流,增加了地表水污染负荷;山高坡陡加上地力瘠薄,不合理使用农药、过度施用化肥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也是人们多年形成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然。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此外,从技术层面看,黄山市新安江上游出境水水质为河流Ⅲ类水标准,继续提升水质等级,愿景美好,但却难做到。任何事物发展受客观因素制约都有内在的极限值。新安江流域水资源保护涉及皖浙两省,更涉及许多未定领域,技术范围及操作标准更需深入研究方能确定。唯有本着有利全流域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态度,方能实现互利共赢。

四、科学发展努力前行

国家实施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既是对这个地区人民历史贡献的认可,也是对存在问题与矛盾的清醒认识,更是对新时期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主动作为、有力举措。实施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有利于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理清相关各方责任,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促进新安江流域地区持续加大力度保护环境,维护长三角地区生态安全;有利于推进不同地区、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发展,探索建立上下游“生态共保、资源共享、经济共赢”的共建共享机制,体现社会资源分配公平、公正,满足流域内经济发展和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有利于整合行政、经济、技术、法律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理流域诸多矛盾和问题,破解保护与发展、防治与民生兼顾这一世界级难题,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实验。这是一个重大的标志性事件。从全国范围看,也是新时期践行科学发展要求的一个鲜活的流域治理个案,具有现实典型示范意义。

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黄山市区位独特,不东不西,是中国最繁华最富裕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屏障,是千岛湖主要水源地,也是流域合作、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的主体。黄山在发展阶段上,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前半阶段,水平还较低,努力缩小与东部地区、下游地区的差距,全市上下加快发展,赶超跨越的心情特别迫切。这特殊的时空条件,决定着黄山要同时解决转型发展、跨越赶超两大任务。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首先要把科学发展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坚持并坚信生态建设是有前途、并有大前途的这样一种理念,敢于破除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工业文明、再到生态文明必须亦步亦趋的这样一种神话,坚决放弃用粗放发展工业来积累经济基础的思路,避免重蹈部分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共同保护“我国极为难得优质水资源”,于国于家有利,于人于己有利,于今于后有利。生态建设是社会财富积累的一种方式,也是资本积累的一种方式。第二要避免走为治理而治理、为控制而控制的路子,怕动脑子,不思努力缩小地区差距,不在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上下功夫,简单化地处理十分复杂的当代社会经济生活,甚至想完全比照未开发地区的保护模式,也是幼稚的。保护与发展,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缺少哪一面,都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也不能实现中央领导同志的新要求。诚如环保部有关领导所言:如果我们的试点工作真正影响了黄山的发展,那是一个不成功的试点。希望黄山在高的起点上更好的来发展。第三,生态建设不是上下游之间的零和游戏,做好了,一定是互利共赢。生态建设不是争相掠夺资源,而是共同呵护家园,不是单纯消耗财力,而是培植财源,在保护中不断增加新的财富,创造新的财源,能够更快更好地改善民生,促进流域内人民安居乐业,共享保护成果。第四,这是一项新的伟大实践,知易行难,存在无数的困难与矛盾,特别需要勇气和智慧,需要顶层设计,特别需要给力。难以想象,仅靠一地能独力完成这一伟大事业,它需要中央及省,也包括社会各界的强力支持。

黄山未来的发展要创新思维,用特别之力走生态、富裕、文明、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路子,就特别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在科学发展观这面大旗的指引下,认真落实生态优先发展战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切实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方式,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围绕经济发展、城市靓丽、治安稳定、社会和谐,大力加强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上下游地区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致力提高区域内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推动上下游地区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继续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上下游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步化,努力在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历史潮流中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在保持了青山绿水的同时,又实现小平同志讲的“要把黄山打造成全国最富的地方”,如此新安江跨省流域的生态补偿试点才真正具有示范意义。这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

深入规划研究,注重顶层设计。要以保护为基本导向,以富民为基本要求,瞄准国际先进水平,全面规划这一地区生态建设的目标和基本任务,明确建设新安江全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特别试验区,给帽子、给政策、建机制、增投入,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人民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打造“东方瑞士”。要科学界定政府社会企业责任,落实投资责任,以确保地区生态平衡。要突破现有行政区域造成的划地为界,加强上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保护、环境治理、产业布局的协调,尤其是湖区及主要来水地的协调一致。二是围绕水质、水量、洪水控制,不断完善基于水量分配和水质控制的补偿及环境合作协议,深化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内容。特别关注优化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这是生态补偿机制中最核心部分。1994年进行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并未考虑生态环境因素。把现代化因素及生态功能区因素及利益相关人因素整合进生态补偿,完善一般转移支付“因素加系数”的制度设计框架,是构建科学合理生态文明建设体制的重要基础。支持当地百姓直接分享工业、水电、旅游开发收益等因为流域生态保护带来的经济效益。完善上下游政府间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安排。创设国家新安江生态建设基金,并整合金融、土地、财税等方面政策,形成合力,共同支持流域生态与环保方面的建设项目。三是鼓励基层创新,用特别许可来鼓励使用特别举措,防止条块利益分割而导致的政策效用低下。帽子比政策重要,政策比项目重要,项目比资金重要。赋予本地区敢闯敢试的重任,激发当地干群保护与发展的热情与智慧,这是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的根本措施,可能比什么都重要。四是搭建平台,促进流域上下游区域协作,研究借鉴新加坡、马来西亚水权交易和莱茵河河水分配制度,要求并鼓励采取资金投入、技术援助和经贸合作等,支持上游地区开展生态保护、污染防治及优势资源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进一步加大低碳高新园区建设,吸引下游产业升级转移。

强化投入,落实生态优先发展战略。生态补偿资金数额不大,但却具风向标意义,是整个试点工作的“眼睛”之一。应加强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研究,努力创新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放大资金效应的路子,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进入新安江流域、进入生态文明建设。资金使用要继续突出项目建设、工程治理,并重视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加强绩效评估。在资金使用方向上,一是要理“水”。积极涵养水源,如湿地、生态堤岸、绿色环保等工程建设,特别是争取月潭水库纳入国家规划,早日开工建设,以发挥蓄丰补枯的积极作用。二是要治“土”。黄山的地质构造特殊,洪水来得快去得快,破坏力很大,目前水土流失的治理面积很大,有1000多平方公里需要治理。要引导和教育农民科学种植和养殖,不滥施化肥和农药。特别是要引导山上农民下山,加强生态移民工作。三是要育“林”。黄山的古木古树曾经被很严重地破坏,最近二三十年我们高度重视林业,植被恢复得很好,起到水土涵养作用。但真正能蓄水的古木古树、杂交林、阔叶林很少,应加强林地改造,并提高林地补助标准,扶助林区老百姓致富。四是要养“气”。尽管黄山本身工业较弱,重化工业更少,但黄山的酸雨程度仍很厉害,主要受周边环境影响。因此,流域的环境保护视野应更宽一点,加强高层监管,在更广范围内注意生态安全问题。

鼓励探索,重点发展服务业。民生以就业为本。而就业是以产业依托的。没有强大的产业发展,解决民生问题只能是空中楼阁,属于空想。依托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两大平台,大力发展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现代服务业,在创新生活服务业发展方式的同时,也创新生态经济的新模式。打造精品旅游景区,科学规划和布局景区景点,精心设计旅游线路,形成山水相依、动静相宜、天人相合、城乡相益的旅游格局,打造“天地之美、美在黄山,人间有梦、梦圆徽州”的整体城市形象。文化是旅游之魂,徽文化独到的魅力,是发展黄山现代服务业的强大动力和资源。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开展徽文化主题的特色旅游,鼓励举办大型演出和赛事,支持试办一些国际通行的旅游体育娱乐项目。积极发展大型购物商场、专业商品市场、特色商业街区。积极引导和发展与文化旅游业相适应的房地产业,鼓励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发展富有徽文化特色、高品质的星级宾馆、度假村等房地产项目。大力发展茶叶、水果、花卉等现代特色农业,积极发展高尔夫旅游,培育会展中心、总部经济、研发基地等。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上倾斜,加大对试点工作的支持力度,通过财税、金融、土地、价格等政策引导,促进黄山在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上寻求突破。

集中力量,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是实现转型发展和赶超发展的基础,也是协调经济、社会、民生,实现和谐发展的战略突破口。要构建安全、方便、快捷的陆海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大力推进黄杭高速铁路、黄千高速公路、黄山旅游轻轨、高铁站前区枢纽建设等;推进新安江妹滩续建工程和柘林枢纽工程,实现中心城区和歙县渔梁坝直通千岛湖的航运目标;推进黄山民用航空机场4D完善,满足E类包机起降需求,谋划4E扩建,开工建设通用机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能源、水利及城乡污水、垃圾处理体系建设;积极发展风力、太阳能等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引进管道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大幅度提高民用燃气覆盖率;尽早开工建设月潭等重大水利工程,解决城乡防洪及季节性少水缺水问题。尤其要重视生态移民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以县城为中心的中心集镇和部分条件较好地方的小集镇建设,为移民创造工作和生活基本条件。

科学规范,推进新型工业集约发展。省委书记张宝顺指出,黄山应立足优势,大力发展高端的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等绿色低碳工业,确保工业有特色、高水平、不短腿。李斌省长也指出,省里不考核黄山的工业增加值,不等于黄山不要加快发展,也不等于黄山不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关键是要在加快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生态化改造工业化,走一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工业发展路子。要大力支持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原则下集约发展新型工业。支持现有工业园区加快建设,提高档次,发展集群经济,防止集中治理变成集中排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低碳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特色优势产业,如依托本地资源优势的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旅游食品、工艺品等制造业,很多是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促进富民的,也有利于我们将经济开发活动控制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应当成为我们关注的发展重点。

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事业同步发展。一是加大社会事业投入。比照国家限制开发区域政策,争取把相关扶持政策延伸覆盖到全部区域,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安全饮水、生态人居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落实各项民生政策的能力,促进流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上下游群众平等共享流域水资源和环境保护成果。二是积极转变生产生活方式。以唤起公众生态建设、保护环境的伟大觉醒为目标,大力开展科普宣传,广泛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宣传教育,引导游客和居民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和责任感,提高生态保护意识。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使群众主动选择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尊重自然规律,用人文关怀治水治污,用传统徽文化“敬惜字纸”的精神抵御产品大量使用、废物大量丢弃的消费模式。广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彰显地域特色,全面改善人居环境。

认真组织,实施生态补偿机制试点项目。作为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正式实施已一年,要坚持已有做法,持之以恒坚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工作:一是农业面源整治。扎实开展农村环境成片整治,加强畜牧养殖污染防治,有效控制大型畜养养殖场环境污染,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提高化肥使用效率,加快实施病虫害绿色无害化防控和专业化防治工程,推广高效、低残留新农药及新技术。二是工业点源污染整治。严把项目环保准入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进一步提升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水平,形成倒逼机制,促进流域内涉化、涉重企业的环境综合整治。三是城镇截污、垃圾处理。积极推进乡镇污水处理厂和污水配套收集管网建设与管理。四是在做长远发展战略的同时,重视即期的生态修复,加强林地、湿地等水环境治理力度,制定优化方案,分块分段、分期分批组织实施小流域及河道治理。同时继续探索流域保护的长效机制,拓展生态管理的新思路、新机制,尤其是要创新管理与监督体制。试点补偿资金应在主要用于直接水污染防治项目的基础上,向直接补偿日常工程管护和生态保护者拓展,切实减轻基层保护生态的压力,提升老百姓的幸福指数,将新安江打造成一条生态、文明、富裕的河流,实现流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和自然和谐共处,为全国同类流域的生态保护提供示范和借鉴。

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是国家破解生态补偿机制这一重大改革命题的探索,也为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和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相信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能够更大层面的得到国家和国际社会的认可,也能够造福流域内包含安徽黄山、绩溪和浙江淳安地区广大的老百姓。

(2012清明)

新闻推荐

中国黄山休宁松萝茶文化旅游节开幕程迎峰宣布开幕

本报讯春满黄山景如画,千年松萝香天下。4月20日,’2012中国黄山休宁松萝茶文化旅游节在休宁县海阳庄园开幕。安徽农业大学校长宛晓春,市委副书记程迎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胡新方,副市长舒志民...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