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手抓禁渔 一手抓放流——黄山市近十年来保护渔业资源和水域环境工作综述

黄山日报 2011-09-06 22:26 大字

图为近日在丰乐湖放流数万尾鲢鱼苗徐建新/摄□ 本报记者程东灵

虽然较之全国很多地区“江河断流,鱼虾遁迹”的恶劣环境,我们的母亲河新安江流域尚可以“天生丽质”的相对优势津津乐道。但显而易见的是,由于经济发展方式和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因素影响,以新安江流域为代表的黄山市水域生态环境正遭受破坏,部分河流的状态已向我们亮出黄牌。而水域生态是整个生态环境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黄山建成全国生态最好城市的“短板”。鉴此,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江河流域综合治理及水生资源保护工作列入议程,采取各种措施遏制水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复杂矛盾,奋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尤其近两年来,围绕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丰乐湖水源地保护工程和中心城区水源地保护规划等重点工作,黄山市渔政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克服人员少、经费缺、协调难等困难,当好技术参谋,突出发挥渔业生态功能在水域生态保护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黄山市的野生渔业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环境建设付出了艰辛努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全面推进禁渔期禁渔区制度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黄山市就在重点水域实行了封湖(江)禁渔制度工作试点,但因点少面窄,宣传和执行力度不大,收效甚微。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水域环境的江河日下与旅游经济发展带来的餐桌需求激增,河流鱼类资源及与之相关的水域环境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受到了有识之士的特别关注,几乎每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相关议案提案。今年市政协五届四次会议期间提出的《全面开展禁渔休渔,加强保护新安江鱼类资源》提案,仍被列入A类提案交有关方面答复办理,反映了社会呼声不减反高。其实,从2002年开始,根据国家和省两级渔政渔业主管部门的统一部署,全市一盘棋的统一禁渔期制度就得以制定并付诸实施。也是从那时起,市农委每年3月份召开一次有区县业务主管领导和渔政站长参加的春季禁渔动员布置会,布置有关事项,协调禁渔期间的统一行动。确定太平湖禁渔期为每年的4月1日—9月1日,时限为5个月;新安江(歙县段)禁渔期为3月20日—5月20日,新安江(其他段)和阊江水域为4月1日-5月31日,时间为2个月。部分区县在此基础上,还根据各自突出存在的问题,发布了公告、通告,就实施意见做了进一步明确。各地在禁渔期加强了对偷捕行为的打击;并实施了渔业捕捞许可,渔业船舶登记、检验、强制报废等一系列制度,减少了水域资源的开发强度,缓解了水域环境破坏的压力。近几年来,全市每年均出动渔政船(艇)、车200余艘(辆)次以上,出动人员1000余人次以上。一些区县农委的主要领导亲自带队,现场办公,提高了办案效率,全市每年均处理违法渔事案件200起以上,有效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

坚持长年打击“电、毒、炸”等违法行为

影响渔业资源增殖的最大因素就是“电、毒、炸”鱼和违法密眼网具捕鱼,这些掠夺性捕捞手段极大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修复。近十年来,黄山市对“电、毒、炸”进行了坚决的打击,并把每年的十一月作为打击“电、毒、炸”专项斗争月。渔业部门结合中心工作,发布了《渔民须知》、《告渔民朋友的一封信》,坚持教育为主、打击不放松的方针。2008年10月至12月歙县、休宁等地开展了治理整顿渔具和水产品市场的活动。主要针对水域危害极大的密眼网具销售和使用进行了治理。2008年至2010年底,在市渔政站的统一指挥下,在公安和工商部门的配合下,各地共行动21次,查获升压器3个、电瓶20只,各种违规网具214副,地笼109副约1500米,处理各种违法违规案件110余起,遏制了非法渔事卷土重来的势头。今年以来,随着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各区县水域生态保护意识增强,渔业的生态功能得到实践的验证和社会的认可,渔业执法环境得到改善,执法力度显著加大。特别是黟县和祁门两县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加大了资源维护力度,有力打击了非法渔事行为。截至7月底,两县共专项治理已达8次,出动执法车辆(船)57台次,人员300人次,收缴电瓶87只、违规网具26副、地笼16副。美溪乡等乡镇的禁渔专项行动还得到森林公安等部门配合,对个别违法人员予以拘留处罚,起到宣传震慑作用,禁渔效果初步显现。

放流增殖促进野生渔业资源恢复

近年,黄山市及区县渔政站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充分利用国家下拨的渔业资源增殖费,并多方争取资金,逐年增加了鱼苗、鱼种向江湖的放流量,有效保证了渔业资源在自然环境中的恢复。2009年,全市渔业主管部门各渠道争取资金52.48万元,向太平湖、新安江投放鱼苗、鱼种324万尾;2010年,全市投放各种鱼种281.28万尾,价值115.6万元;今年,为配合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的实施,各区县加大了增殖放流的力度,截至8月底,全市共投放大规格鱼种60吨,投放价值120多万元的鱼苗370万尾。在增殖放流过程中,各地严格按照《全国水生动物放流办法》和《安徽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操作规程》,全程公证,接受社会和媒体监督。经专家论证和试验证明,向江湖投放适量适宜品种鱼苗的做法,对于改善水质、恢复原生态、增加鱼类种群及保障渔民收入均非常有效,是保护水域生态环境最优化的生物治理措施。

积极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基础工作

黄山市地处亚热带的华东腹地,生态优良,山清水秀,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仅鱼类就有110余种,拥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但是,山区的水域环境也较脆弱,野外水生动物资源种类和数量都在下降,有的珍贵品种濒临灭绝。因此,黄山市逐步加大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2005年,黄山市争取到国家扶持的黄山大鲵自然保护区项目后,不等不靠,积极扶持黄山市的大鲵产业发展,促进了全市大鲵产业的整体推进,使得安徽省大鲵繁殖产业走在全省领先、全国前列的地位。2009年11月,渔政部门又帮助有关单位取得了全国大鲵增殖放流苗种定点供应单位的资质,为黄山市的大鲵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本地人熟悉的军鱼,学名光倒刺鲃,喜在清澈的河流中生活,具有体大肉鲜、易于驯养等优点。早年新安江中常出没其矫健身影,后来因捕捞过量与生存环境受创,种群急剧下降。为保护开发利用军鱼种质资源,2009年下半年,祁门县争取到了国家级光倒刺鲃保护区的批复。随后,休宁县的省级黑螺种质资源保护区也获得批准成立,全市野生水生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步入轨道。2010年8月,在新安江源头的黄山大鲵自然保护区水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安徽省首次大鲵人工增殖放流活动,一次性投放了价值40万元的800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产生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鱼儿离不开水,河水里少了鱼类也将生机顿失。恢复、再现往昔鱼水相欢的和谐情景,尚需人们切身反思和扎实补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可。水生动物资源保护和水域生态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需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个部门积极配合,还需要全社会理解支持,特别是广大城乡居民自觉爱护赖以生存的母亲河,我们的新安江以及所有河流湖泊才能更加清澈秀丽,充满无限生机。

新闻推荐

驻军某部向黄山市爱心捐款三十万元汪建设叶长荫张普庆出席仪式

本报讯  9月15日下午,市双拥工委和驻军某部在市政府共同举办“2011年捐资助学和扶贫帮困捐款仪式”,驻军某部向黄山市捐赠助学兴教和扶贫帮困捐款30万元。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