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科学发展加速崛起为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而努力奋斗——王福宏在中国共产党黄山市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黄山日报 2011-09-09 22:26 大字

精彩的报告博得党代表阵阵热烈的掌声 强华余勇/摄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回顾

市第四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一战略目标,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圆满完成市第四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成就。

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

五年来,我们不断深化对市情的认识,科学发展迈出新步伐。在发展理念上,提炼出“抓发展必须科学、不发展最不科学”,“既要GDP、更要绿色GDP”,“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等12条科学发展理念,并以此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总体战略上,明确以建设“山青水秀、景美路畅、宜游宜居、怡人怡情”的生态型、文化型、休闲型、友好型现代国际旅游城市为战略目标,以实施“十大工程”为主要抓手,以推进若干重大项目建设为强力支撑的“三级设计体系”,并确立了服务业提升、工业支撑、城乡统筹、开放创新、绿色发展和人才强市“六大战略”。在路径选择上,致力打造并充分利用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四大战略平台,创新推出并全面实施“15个重要节点”改造提升计划、“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绿色质量提升行动、新安江流域综合治理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

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五年来,我们着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大力发展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加快“六个转变”,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在积极拓展观光旅游的同时,着力培育发展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商务会展、康体养生、演艺摄影、文物博览、节庆赛事、乡村旅游、金融保险等新型业态,服务业正逐步成为黄山的特色产业、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和园区经济。按照“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和“三个集中”的原则,积极落实扶持工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狠抓工业招商,九大园区加快建设并初具规模,七大优势产业协调发展并不断壮大。稳步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深入推进“三化同步”、“八个一批”和农业产业化“1122”计划,着力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农业基础不断夯实,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与2005年相比,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从158.6亿元增长到309.4亿元,翻了近一番;财政收入从12.6亿元增长到44.3亿元、翻了近两番。

重点建设掀起新高潮

五年来,我们积极抢抓国家宏观政策机遇,重点建设掀起新高潮。坚持规划引领。在全省率先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2008一2030)修编并获省政府批准实施,黄山风景区第二轮总体规划(2007一2025)经国务院同意实施,与之相关的重点发展区域建设规划、重要支撑专项规划、风貌整治规划等近50个规划将于今年全部完成编制工作,黄山市新型城乡规划体系逐步建立。坚持交通先行。京福高铁已开工建设,黄杭铁路已经国家发改委立项,皖赣铁路新双线绩溪北至黄山北段通过省、部立项;合铜黄、黄塔(桃)高速公路建成通车,黄祁、黄绩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黄山机场4D改造工程加速推进。坚持城乡统筹。中心城区和区县城建设步伐明显加快,高铁新区建设全面启动,黄山、新安江、太平湖等重要节点建设大手笔展开,500千伏徽州输变电工程、港华燃气等一大批项目建成运营,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功能进一步完善。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

五年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各项改革深入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和绩效工资改革稳步实施,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进一步扩大,扩权强镇试点工作扎实开展,国有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完成,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农村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农村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全面推开,农村土地整治整村推进成效初显,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在全省前列,国有资产管理、投融资和招投标体制改革持续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基本完成,金融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文化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对外开放步伐进一步加快。隆重举行改革开放30周年、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黄山建市20周年纪念活动,创新举办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成功承办第四届中国国际徽商大会等一系列重大活动,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五年累计引进内资877.5亿元,实际利用外资6.2亿美元,外贸进出口总额突破10亿美元。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先后获得最佳国际休闲城市、世界特色魅力城市200强、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首个旅游服务标准化示范城市、中国外贸竞争力百强城市等称号,成为中部六省唯一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的城市。

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我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民计民生持续改善。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五年累计投入资金33亿元、惠及全市130余万城乡居民,2010年黄山市民生工程考核位居全省第一。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创新推动战略,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7家、国家创新型企业1家,黄山区、黟县、屯溪区、歙县、休宁5个区县先后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行列,并相继列入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重建和加固19.4万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质量不断提高;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快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新建或改扩建县级医院12家、乡镇卫生院101个、村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732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9.31%。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狠抓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等一系列专项斗争和重点治安混乱地区特别是校园周边治安秩序整治行动,加强重大节庆活动安保;持续推进“平安黄山”建设,强化政法、综治、维稳基层基础,创立了具有黄山特色的“流动人口出租屋旅店式管理法”和“农家乐留宿旅客组团式管理法”两大管理模式。群众安全感在全省测评中连续五年位居前列,信访、安全生产等工作在全省考核中连续多年名列前茅。

民主政治建设开创新局面

五年来,我们稳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民主政治建设开创新局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开展专项督查和执法检查,增强依法监督实效。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决定权,坚持党管干部和人大依法任免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支持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巩固和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履行参政职能,加强无党派人士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重视民族、宗教、对台、侨务工作。重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入实施“五五”普法,切实维护司法公正。重视老干部工作,定期或不定期向老干部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组织老干部开展参观考察活动,充分发挥老干部作用。关心下一代工作卓有成效。

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加强

五年来,我们努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加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隆重举办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党90周年等纪念活动,深入开展向沈浩、张宁海等身边先进典型学习活动,广泛开展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城乡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高。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工作,加强与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和境外重要媒体的联系与合作,围绕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大项目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活动,黄山对外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荣获“中国新闻传播十强市”称号并名列榜首。深入实施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工程,“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百佳摄影点、徽州文化艺术长廊等一批重大文化项目相继展开建设,大型多媒体歌舞《徽韵》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力度,徽墨制作技艺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徽州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入选全国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成各类博物馆4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66个、农家书屋857个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点2473个,文化和广电民生工程考核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

科学执政能力和水平得到新提升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科学执政能力和水平得到新提升。高度重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五年来提拔和重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408名、交流干部212名。圆满完成新一轮县乡党委换届和村级党组织委员会换届选举任务,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正扎实推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行公推公选等竞争性干部选拔方式,深入开展整治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活动,选人用人公信度进一步提高,在中组部开展的选人用人满意度调查中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出台人才强市战略推进工程实施意见,精心打造具有黄山特色的14支专门人才团队。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创新实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动车组”工程,大力加强街道社区工作规范化建设,扎实开展非公经济组织“双争双覆盖”活动,深入推进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实现了机关、农村、社区、学校、规模以上企业党组织全覆盖,五年全市新发展党员11611名。高度重视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意见》,徽州区“三四五”群众工作法、休宁县民情交流日、黟县民意直通车和祁门县“驻村夜访”等做法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着力抓好反腐倡廉建设。黄山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六五四三”工作新机制等得到中纪委和省纪委的高度评价,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的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713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703人,挽回经济损失2639.26万元。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今后五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持续推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强力推进“十大工程”和“四区”建设,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早日建成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今后五年我们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强力实施服务业提升战略、工业支撑战略、城乡统筹战略、开放创新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确保“十二五”规划圆满实现,并为“十三五”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实力更加壮大。力争实现GDP、财政收入、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五个翻番”;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500亿元、工业增加值3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100亿元、城镇化率50%、人均GDP6000美元“五个突破”。

——基础设施更加完善。以高铁、高速、机场等为重点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建成,中心城区、区县城和重点镇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城乡道路、供电、供气、给排水、通信以及绿化、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社会信息化特别是旅游信息化水平全面提升,“智慧黄山”建成运营。

——产业特色更加鲜明。以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为特质的服务业强势扩张,以九大园区和七大优势产业为支撑的工业经济优化升级,以特色农业、生态

农业为重点的农业农村经济提质增效,初步形成具有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现代产业体系。

——对外形象更加靓丽。黄山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取得成功,全国双拥模范城等荣誉称号继续保持,蝉联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并捧得“长安杯”,具有山青水秀、景美路畅、宜游宜居、怡人怡情典型特征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基本框架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全面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就业持续增加,绝对贫困人口基本消除,全市人民受教育程度进一步改善,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生活富足安康。

——党的组织更加坚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加强,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领导干部的骨干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全面提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一个风光旖旎、如诗如画的“山水黄山”,一个底蕴深厚、特色浓郁的“人文黄山”,一个激情绽放、动感时尚的“现代黄山”,一个信息畅达、服务便捷的“宜游黄山”,一个生活舒适、品质超群的“宜居黄山”,一个人民幸福、社会安宁的“和谐黄山”,必将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将来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努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是时代主题,富民强市是崇高使命。我们必须始终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功方向,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奋力开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崭新局面。

加快把服务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

坚持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加快把服务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服务业是黄山核心竞争力所在。要以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对接大交通、繁荣大文化、开发大旅游、培育大产业,加速构建“一三五”特色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地向“把黄山建成瑞士洛桑、意大利罗马那样的著名城市”目标迈进。加快构建“一个枢纽”:建成运营京福高铁,力争建成黄杭高铁并动工实施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全面建成黄祁高速、黄绩高速、济祁高速,加快国省道、城市道路和农村公路、旅游道路改造升级步伐,积极谋划和推进祁门至六安铁路、黄池城际铁路、黄千高速公路、黄巢高速公路、黄山机场4E级提升改造、太平湖旅游服务直升机基地等重大交通项目,初步形成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国际机场为重点的区域交通枢纽。着力打造“三个中心”:完成黄山、新安江、太平湖、齐云山等重要节点改造提升计划,建成并高效运营“智慧黄山”信息化工程,加速推进旅游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国际化,力争到2015年实现接待游客5000万人次、入境游客260万人次,努力形成以自然山水生态为代表的旅游观光服务中心;加快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全面完成“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利用工程,建成屯溪老街、徽州古城、徽州文化艺术长廊等文化产业基地,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努力形成独具地域特色的徽文化展示中心;科学规划建设高档酒店和大型商务会展设施,加快现有酒店改造升级步伐,鼓励企业承接各类会展、会议并培育会展品牌,努力形成与国际会展业融合接轨的现代会展中心。重点建设“五大基地”:大力发展温泉、康体、自驾游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休闲养生基地;整体打造并系列推出百佳摄影点,打响《徽韵》、《宏村阿菊》、花山谜窟激光秀、元一全景剧院等演艺品牌,加快建设影视拍摄和摄影演艺基地;深入推进中法乡村旅游合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专业村和农家乐,创新拓展乡村旅游“三进”营销,加快建设乡村旅游基地;规范发展山地车、登山、高尔夫、水上运动等项目,加快建设户外运动基地;培育和壮大现代商贸物流产业,加快建设商贸物流基地。在此基础上,高水准、全方位优化城市服务功能和人居环境,努力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和世人向往的第二居住地。黄山风景区要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精品、中国一流景区、安徽旅游龙头、全市工作标兵”的目标,加快打造国际精品旅游景区,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走具有黄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坚持“三个围绕、一个不上”和“三个集中”,毫不动摇地走具有黄山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把市经济开发区打造成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低碳高新经济开发区,全面建成市循环经济园,努力使园区成为优势产业的聚集地、新型工业的示范区、工业经济的增长极,全面实施“优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加快推进优势产业发展。全力打造产值超百亿元产业集群3到5个,同时积极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机遇,大力培育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一批极具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集群。全面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行动计划”,不断壮大企业主体。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加快企业上市融资步伐,不断壮大企业规模,着力培育产值10亿元以上大企业20户,促进优势资源向重点企业集聚,增强核心企业辐射带动力,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集中度。要狠抓节能减排,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

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三农”工作。解决好“三农”问题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继续坚持“三化同步”,强力推进“八个一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农村繁荣发展。要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加快推进茶叶、木竹、油茶、茧丝绸、花卉苗木、蔬菜、生态养殖等特色农产品基地化、规模化、区域化生产,全面建成黄山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并积极争创国家级示范区和4A级景区,深入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加速培育壮大一批农业骨干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力争到2015年全市亿元以上龙头企业达35至40家,农民人均纯收入来源于产业化经营收入的比重提高到40%以上。茶叶是黄山市农业的战略优势,要把茶产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深入实施生态茶园“双十”工程,重点围绕太平猴魁、祁门红茶、黄山毛峰、休宁松萝以及屯绿、歙县汪满田等优势品牌,在壮大龙头企业、加快基地建设、注重品质安全、突出科技支撑、延伸产业开发、强化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到2015年全市茶叶综合产值突破120亿元。要切实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版责任编辑/司红  

E-mail:hsrbzbb@163.com

新闻推荐

休宁县陈霞乡里庄小学老师程权仂年如一日坚守在海拔多

休宁县陈霞乡里庄小学老师程权仂,35年如一日,坚守在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甘为红烛,任劳任怨,赢得了广大村民的尊重。里庄小学地处休宁县城西南方向,那里群山环绕,道路狭窄曲折。1977年,在里庄任...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