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主旋律迈向新征程———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口本报记者袁玉灵
翻开2010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长卷,—簇簇璀璨的亮点无不熠熠生辉,令人振奋。回望过去,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战线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这—战略目标,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各项工作整体推进,全面加强,重点任务实招频出、亮点纷呈,在高度、深度、亮度、广度、力度上实现新突破,为圆满完成“十—五”目标任务谱写出华美乐章。
理论武装工作有声有色理论武装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基础性工作。黄山市紧密结合黄山实际,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人民,精心组织党的十七大以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深人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市委中心组严格执行理论学习制度,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力带动了全市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组织宣讲团围绕“六个为什么”、“划清四个重大界限”、“七个怎么看”等重大理论专题赴全市各地宣讲,受众面不断扩大,推动了党的创新理论学在基层、用在基层。切实抓好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以举办“黄山大讲堂”、“海阳课堂”、“太平讲堂”等为平台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专题讲座。“黄山大讲堂”开办3年多来,共举办36场专题学习报告会,听众达2.9万多人次。在全省党员教育“三项活动”评比中,徽州区西溪南镇党校、黟县西递镇党校、黄山区新丰乡党校先后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校,推荐的优秀党员典型材料和党课教案多次获奖。加强应用对策研究,推出《中国皖南古村落黄山市千村保护与发展》、《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创新与实践》等研究成果,出版发行《徽州五千村》、《徽行天下》、《徽州精粹~~~徽州区文化丛书》等专著,完成省级重点社科资金项目《文化旅游发展》课题研究。“徽州文化生态保护的创新与实践”项目荣获第三届文化部创新奖特等奖,“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程”人选2010年全国十大“国家文化创新工程”。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
舆论宣传引导声势强劲
坚持正确导向,有效引导社会舆论,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任务。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相继组织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先争优、黄山建市20周年、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小平同志“黄山谈话”30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文化节等一系列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宣传,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着力抓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宣传,大力宣传黄山市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精神,积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各项举措和实际成效。全力做好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的宣传,围绕支援四川、青海地震灾区抗震救灾,以及防雪抗灾、防汛救灾等开展新闻宣传,成效明显。
过去5年,中央、省主流媒体刊播黄山的稿件大幅增加,年均增长保持在10%以上,正面宣传黄山的舆论氛围更加浓厚。2006年以来,由黄山电视台报送、在中央电视台一套和新闻频道播出的新闻稿连续五年位居全省地市台第一名,尤其是2010年,在央视发稿159条。其中在《新闻联播》节目播出53条,创下黄山市电视外宣最好成绩。《黄山日报》长篇通讯《沿着小平足迹走》,去年荣获安徽新闻奖特别奖,填补了黄山新闻史上的空白;荣获中国品牌媒体百强——地市党报品牌创新力十强称号并获金长城传媒奖。全市网宣工作体制和机制逐步健全,黄山新闻网和区县新闻网站日益发挥重要作用,黄山新闻网获“中国百强新闻网站”称号。
多年来,全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着力抓好舆论引导。市直媒体坚持办好“民生热线”、“市民热线”、“政风行风热线”等栏目,围绕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开展引导宣传,发挥了释疑解惑、排忧解难、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制定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新闻报道管理办法和应急预案,充分发挥传统和新兴媒体作用,通过权威发布和正确引导,做到重大问题不缺位,关键时刻不失语,牢牢掌握舆论主动权、话语权,最大限度减少不利于黄山市社会和谐稳定和有损黄山对外形象的报道。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
紧扣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特殊定位,黄山市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为根本,以全力推进“城市文明提升工程”为载体,着力优化城市发展环境,市民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提升,城乡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围绕奥运会、世博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等重大活动精心组织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广泛开展了“文明黄山从我做起”、“我以黄山自豪、我为黄山添彩”市民素质提升行动等活动,积极开展了各级道德模范评比推荐及“黄山行业楷模”评选表彰等活动。汪来九荣获首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与洪瑞明双双荣获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十佳人物;郑重当选安徽省首届道德模范;在“中国好人榜”上,黄山市有14人入选;迎客松守护人徐东明、英雄民警张宁海分别当选为2008、2010年度安徽省十大新闻人物,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张宁海事迹报告团在全市巡回报告,引起强烈反响。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门设立思想道德教育(志愿服务工作)科,在黄山文明网专门开设了面向未成年人的网站,开展了“我们的节日”主题教育及“经典诵读”活动。休宁县祈福迎春诵读经典和歙县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已成品牌,得到中央文明办的表扬。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的规模和水平连续多年位居全省前列,2006年以来,在全国征文比赛活动中,黄山市11人次获奖,4人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在全省征文和演讲、讲故事比赛中,42人次获奖;黄山市连续5年荣获全省组织工作一等奖。连续四年成功举办了徽州读书节,市新闻出版局被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评为全国全民阅读活动先进单位。全力推进城市文明提升工程,深入开展“四大整治”活动,城乡环境不断美化。坚持为民惠民、共建共享,探索以城带乡、城乡共建,创建活动全面拓展、纵深推进。黄山市成功争创首届安徽省文明城市,歙县被授予“全国文明县城”,6家单位、4个村镇进入全国文明行列。创新检查考评方式,完善测评体系,由定性为主转向定量为主,由明查为主转向暗访为主,实现了文明创建由主要靠外部推动向自觉主动、由“软约束”向“硬任务”的转变。
文化事业发展欣欣向荣
文化是软实力,是城市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体现着一座城市的精、气、神。黄山市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市,始终把文化领域的改革作为文化繁荣先行区建设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来抓。近年来,黄山市紧紧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根本,积极推进政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完成了三局合一、局台分离、两台合并、综合执法、市级党报发行,以及电影发行放映、影剧院、演艺院团和非时政类报刊杂志社转企改制等方面的改革任务,全市新闻网站自建之初就全部实行企业化管理。市直11家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完成转企改制,280人转换身份。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推行了“三项制度”改革,内部活力日益增强。合并原文化局、广电局、新闻出版(版权)局等机构,成立了市文化委员会,各区县也成立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实现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合并黄山人民广播电台、黄山电视台,成立了黄山广播电视台。截至2010年7月,黄山市全面完成文化体制改革各项重点任务,并顺利通过省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的检查验收。
全市新建乡镇综合文化站66个,农家书屋520个,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连续5年圆满完成年度任务,文化和广电民生工程连续三年位居全省前列。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报业大楼、市民中心、市美术馆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使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式挂牌。屯溪老街被评为“全国历史文化名街”,并跻身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大型多媒体歌舞剧《徽韵》获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并作为安徽省唯一文化旅游定点演出入选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确定的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坚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以及百场演出、千场电影送基层等文化活动,先后举办或承办了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同乐五洲》大型演唱会、“京剧寻根之旅”、“江淮情”艺术团大型慰问演出和闽、浙、皖、赣四省四市民间艺术节,极大地丰富了城乡群众文化生活。扎实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市文化委荣获2010年全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组织先进集体奖,歙县三阳乡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工艺美术大师等特色文化人才建设卓有成效。
忆往昔,风雨兼程,开拓创新;看今朝,齐心合力,阔步前进。站在新的起点上,黄山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正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在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进程中,踏歌而行。
新闻推荐
2月下旬,休宁县公安局商山派出所民警在下村开展人户“大走访”活动中,听说本镇上井村村主任家里来了一对外国夫妇,立即决定去探个究竟。果然,民警了解到这对夫妇来自美国洛杉矶市,丈夫THOMAS...
休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休宁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