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宋国权(2010年11月30日)
同志们:
《中共黄山市委关于制定黄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以下简称《建议》),是在市委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王福宏书记对“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非常重视,亲自深人基层调查研究,听取有关部门专题汇报,对“十二五”期间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并多次主持市委常委会和市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对《建议》稿进行了深人细致的研究讨论。
在提交全会审议前,又广泛征求了各区县、各部门党委(党组)和黄山军分区、武警支队、黄山学院、市属企业和各乡镇党委负责同志、党内老同志、在黄山的党的十七大代表、省八次党代会代表和市四次党代会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并组织力量进行了认真修改。可以说,《建议》形成的过程,是认真总结过去、全面规划未来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凝聚各方智慧的过程,是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广泛共识的过程。《建议》经全会审议通过后,市政府将据以编制“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明年市五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的委托,对《建议》作几点说明。
这次提交全会审议的《建议》,共有十三个部分49条,其中,第一部分主要是总结“十一五”发展成就,分析“十二五”面临环境;第二部分主要是提出“十二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第三至第十二部分,从十个方面对“十二五”重点任务作出部署;第十三部分就加强党的建设,为完成“十二五”规划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提出要求。
一、关于“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十一五”时期是黄山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确立了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的战略目标,积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重大机遇,深人推进“十大工程”,积极推动“四区”建设,着力构建“四大体系”,努力探索具有黄山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成功战胜多重自然灾害,“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能够胜利完成,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经过五年努力,黄山市经济总量跨上新台阶,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改革开放深人推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综合实力和对外形象大幅提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黄山改革发展的新篇章。实践证明,过去的五年,是黄山发展定位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愈加清晰的五年,是黄山市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黄山对外形象大幅提升、人民群众所得实惠最多的五年。
《建议》分析了黄山市“十二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概括地说,未来五年是黄山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黄金发展期。国内外产业转移深人推进,泛长三角区域合作不断深化,黄山市产业升级的条件更加有利;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经济布局逐步从沿海向内陆延伸,黄山市得到的政策支持将更加有力;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扎实推进,为黄山市加快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消费结构加快升级,持续投人效应不断释放,黄山市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动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体系不断完善,区域交通枢纽地位逐步确立,综合承载力明显提高;旅游、文化、生态“三位一体”融合发展势头强劲,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更高水平。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世界经济增长格局面临深度调整,我国和安徽省经济发展的条件和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黄山市综合经济实力不强,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艰巨,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压力。我们必须切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二、关于“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三次全会精神,结合黄山实际,《建议》明确提出,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转型、加速崛起、富民强市为主线,大力实施服务业提升战略、工业支撑战略、城乡统筹战略、开放创新战略、绿色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持续推动转型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强力推进“四区”建设,加快构建“四大体系”,为实现经济繁荣、人民富足、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早日建成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上述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贯彻“一个主题”、围绕“一条主线”、实施“六大战略”、推动“四个发展”、推进“四区”建设、构建“四大体系”。这是在规划研究编制过程中,根据中央和省“十二五”规划建议精神,结合黄山实际逐步提炼形成的,完全符合黄山市基本市情和发展阶段性新特征,必将推动黄山市“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我们一定要全面深刻理解,认真贯彻落实,切实把《建议》的指导思想在实际工作中体现好、落实好。
按照实事求是、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原则,综合考虑未来省内外、市内外发展趋势和条件,以及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紧密衔接,《建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力争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旅游总收人突破500亿元、工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00亿元。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突破50%,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
——城乡居民收人普遍较快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人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人、农民人均纯收人翻一番,贫困人口基本消除,人居环境持续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就业持续增加。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市人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农村综合改革深人推进,集体林权改革与发展取得成效,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国有企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深人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经济外向度显著提高。
《建议》提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充分体现了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的要求,既为编制“十二五”规划提供依据,也留下空间。“十二五”规划将根据《建议》确定的目标,制定包括少量约束性指标在内的具体指标,提交市人大审议。
三、关于“十二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建议》立足黄山科学发展全局的需要,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共十个方面。
(一)深人贯彻扩大内需方针,努力在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上开创新局面。解决黄山所有问题的关键是加快发展。《建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导向,抢抓政策机遇,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黄山加快发展的主动力,积极扩大有效投人,充分挖掘消费需求潜力,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一是深人实施“十大工程”。紧紧围绕旅游、文化、生态、综合交通、园区经济、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构建多层次、多系统、开放式、动态性的“十大工程”重点项目支撑体系,确保“十二五”期间“十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超过2000亿元。二是着力优化投资结构。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对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重大基础设施、民生工程、商贸物流、社会事业、节能减排、生态保护等领域的投人。三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增加城乡居民收人,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文化娱乐、教育培训、体育健身、家庭劳动社会化等成长性服务消费,引导和培育消费热点。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繁荣城乡市场,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二)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努力在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上谋求新跨越。“十二五”期间,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将在黄山市全面展开,这是黄山市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建议》强调,要以全面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和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加快推进“六个转变”,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一是全面实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新生活服务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休闲、养老、健身等生活性服务业,努力打造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全国乡村旅游示范区、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中国徽文化展示中心、全国重要的商务会议中心以及休闲康体中心,全面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率。二是着力打造旅游新型业态。巩固提升旅游观光产品,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积极发展康体养生产品,做深做精文化体验产品,创新发展节庆赛事产品,培育繁荣商务会展产品,加快构建复合型旅游产品体系。三是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旅游交通、宾旅馆、游客集散、咨询服务等接待服务设施建设力度,基本完成“智慧黄山”旅游精品信息化工程,夯实旅游加快发展的基础。四是持续推进乡村旅游发展。整合乡村旅游资源,开发乡村旅游产品,推出系列精品线路,组建乡村旅游集团,按照“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营销、统一品牌”的要求,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步伐。五是加速提升旅游国际化。强力推进旅游营销、产品、人才、服务、品牌国际化,促进旅游国际竞争力的全面提升。
(三)大力发展园区和工业经济,努力在培育优势产业体系上构筑新格局。黄山市仍处在加快推进工业化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增强工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坚持的发展战略。《建议》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部署:一是打造产业集聚平台。加大园区建设投人,全面实施“百亿园区培育行动计划”,打造承接产业转移、推进产业集聚的发展平台,努力使园区成为优势产业的聚集地、新型工业的示范区、工业经济的增长极。二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全面启动“优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机械电子、新型精细化工、新型印刷包装、茧丝绸服装、生物医药和旅游工艺品等七大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产值超百亿元产业3-5个。抢抓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机遇,重点发展LED光源、平板显示器、新型元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电动车和环保设备等一批主要产品,力争新兴产业经济总量“翻两番”。三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大力引导和扶持企业创建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中心,不断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四是培育壮大企业主体。全面启动“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提升工业经济集中度。以骨干企业和园区为依托,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要强化政策支持,加快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促进企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稳步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努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迈出新步伐。“十二五”时期,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建议》强调,要以增加农民收人为核心,以“八个一批”为主抓手,推进农业产业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一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深人实施生态茶园“双十”工程,继续推进林业产业化,大力发展油茶、“一竹四果”、花卉苗木和蚕桑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基地、规模化养殖示范小区,积极培育农产品绿色名牌,培育壮大一批骨干龙头企业,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二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和新农村建设市级“十有”目标,加快一批示范村建设。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加大“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投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推进。三是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健全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经营组织化程度。
(五)全力振兴文化产业,努力在提升文化软实力上实现新突破。“十二五”时期,将是黄山市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建议》强调,必须充分发挥文化资源优势,努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把黄山市建设成为文化竞争力和综合实力居全省前列的文化强市,建设成为地域特色鲜明、辐射面广、影响力大、竞争力强的文化繁荣先行区。一是加强徽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积极推进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进一步提升物质和非物质遗产保护水平,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文化遗产和文化生态保护体系。加大徽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度,建设一批非遗传习基地、活态展示区。二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政策体系,发展一批重点文化产业,推进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一批重点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培育一批骨干文化企业,打响一批节庆赛事品牌,力争“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增长30%以上。
(六)加速构建基础设施体系,努力在改善发展条件上迎来新变化。“十二五”时期,将是黄山市现代基础设施体系全面形成的关键时期。《建议》强调,要围绕现代交通、现代能源、现代信息等重点领域,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突出重点,加大投人,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努力提升综合承载力。一是构筑现代综合交通体系。要全力推进综合交通提速升级工程建设,力争京福、黄杭、皖赣“三条高铁”全面建成通车,黄浮、溧黄、济祁“三条高速”黄山段建成通车,高速公路通达各区县,形成通达南北、连接东西的综合交通路网骨架。全面加快国省道、城市道路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步伐,积极推进黄山机场扩建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促进铁路、公路、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全面协调发展。二是构建现代能源供应体系。要加快一批输变电工程、城市中低压配电改造工程以及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建设,积极推动水利、沼气、太阳能等能源开发利用,努力形成安全、可靠、环保的能源供应体系。三是打造信息化服务平台。完成电信网、广电网和计算机互联网“三网融合”。以“智慧黄山”体系建设为重点,努力把黄山建设成为“城市网络化、政府智能化、产业数字化”为主要特征的“智慧城市”。
(七)强力推进城乡统筹,努力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上赢得新进展。“十二五”时期,将是黄山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时期。《建议》强调,要以全面实施新编城乡总体规划为引领,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加快城镇化进程,积极构建新型城镇规划建设体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全面实施新编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强化城乡规划的引领调控作用,实施“中心极化、组群互动、梯度推进、城乡协调”的城镇化战略,全面推进中心城区和南部城镇群建设,逐步形成“一群两轴两区”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南部城镇群为主体、区县城为骨干、建制镇和重点中心镇为支撑的城镇体系。二是突出中心城区建设。加快构建由屯溪组团、徽州组团、新城区组团(高铁新区、开发区、梅林-新潭三个片区)构成的市中心城区基本框架,积极推动休宁县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加快城市路(桥)、电、气、景等配套设施建设,优先发展和完善城市公交系统。加大城市重点街道、节点的风貌整治力度,努力打造中国最佳人居环境城市。三是加快发展县(区)域经济。进一步扩大县(区)域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拉开县(区)城框架,增强县(区)域实力,力争有1-2个县(区)进人全省二类县行列。《建议》结合县(区)资源条件和发展实际,分别对各县(区)“十二五”发展的目标、方向提出了总的要求。四是着力统筹城乡发展。建立健全统筹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城镇化与加快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推动城市优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以国家发展改革试点镇、省扩权试点镇、省级产业集群专业镇以及市域南部城镇群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努力把城镇建设成产业集聚区、人口集中区、和谐社会示范区。五是加强城镇化管理。着力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化建设,形成依法管理的长效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逐步将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市建成区人口密度。稳步推进农村社区规划和建设,逐步推动由传统村落管理向新型社区管理转变。
(八)全面加强生态建设,努力在实现可持续发展上谱写新篇章。绿色是黄山最靓的底色、本色,也是最大的特色。《建议》强调,要以良好的生态资源为基础,树立绿色、低碳理念,强化生态资源保护,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建设生态文明展示区。一是推动建立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加大生态补偿机制资金的投人,加大新安江上游治理重点项目谋划和建设力度,促进以新安江流域为重点的全市水环境的可持续维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实施绿色质量提升行动,加强自然生态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加快建设一批乡镇污水处理厂,加快形成农村垃圾收集转运和集中处置系统,积极推进各类生态示范工程创建工作。三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积极培育低碳产业,逐步淘汰落后产能,降低高碳产业比重,引导企业加大对节能减排改造项目的投人,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完善城乡环境基础设施,提升设施运行能力,认真落实工程、管理和结构节能减排措施,合理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建议》指出,要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完善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人,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促进社会公平。一是构建教育均衡发展体系。建立多元教育投人机制,深化教育改革,加强基础教育建设,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二是构建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完善规范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强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基本满足群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三是构建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依法维护和保障劳动者权益。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四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构建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五是构建困难群体基本住房保障体系。以解决低收人家庭住房困难为重点,加快各类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六是构建公共安全保障体系。改进公共安全服务方式,创新公共安全服务体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管理体制,提高危机管理和抗风险能力。七是大力提高城乡居民收人。合理调整收人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人在国民收人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深人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确保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八是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关爱留守儿童,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十)积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打造新优势。《建议》指出,改革是推动黄山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的气魄、更务实的举措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继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行政层级、职能责任,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二是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国有企业、国有资产和财税体制改革,积极推进资源要素价格、社会事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在重点领域改革上实现突破。三是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把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摆到重要位置,加大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营造宽松发展环境。四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与合作,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全国百强、世界500强企业和战略投资者,不断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充分发挥黄山口岸对外开放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流。五是建设人才强市。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人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环境和平等公开、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推动人才事业全面发展。
《建议》最后一个部分,专门围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从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不懈推进政治生态建设、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提出了要求,为确保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政治保障。
同志们,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对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同心同德、扎实工作,为实现《建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而努力奋斗!本版责任编辑/张之代E-maiI:hsrbzbb@163.com
新闻推荐
1月17日上午,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主办的“2011春风行动”在休宁县五城镇启动,48家黄山市重点缺工企业入场招聘,累计向广大求职者提供5000余个工作岗位。当日活动现场,市人社局还组织就业服务、社...
休宁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休宁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