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屯溪江志伟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庙会是旧时设在寺庙

黄山日报 2010-03-12 18:27 大字

□屯溪江志伟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庙会是“旧时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可见庙会是一种并非徽州独有的华夏民间群众性民俗活动,《北平风俗类征·市肆》中就有“京师隆福寺,每月9日,百货云集,谓之庙会”的记载。但徽州庙会却有其独特的“徽州特色”,徽州庙会文化已成为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不能陷人徽学研究的盲区。 

徽州庙会史非常有趣地显示:尽管由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婺源、绩溪等六县组成的古徽州山限壤隔、交通闭塞,然而徽州庙会的诞生时间却与全国几乎同步在唐代,这可从《绩溪县志》中“唐、宋时期,迎神赛会(庙会)多源于崇祭山野鬼魅,祈求地方平安”的记载中得到佐证,足见庙会民俗当年的流传速度之疾、流传地域之广和流传力度之大是十分可观的。倘若再联系到歙县岩寺的上九庙会、休宁临溪的重阳庙会和占川的二月八庙会等徽州传统庙会至今依然年年举办且十分红火的现象,我们又不难感受到徽州庙会隽永的魅力。 

足以载人徽州庙会史册的代表性徽州庙会主要有:歙县的岩寺上九庙会,大阜的八月一庙会,灵山的雷祖会等;黟县的县城出地方会、接老菩萨会和文昌会,田川的玉帝会,西递的观音会等;绩溪县的登源花朝会,城乡各地的保安会、三元会和太子会,上庄的火把会,湖村的观音会等;休宁县的临溪重阳周王庙会,占川的二月八马鞍山庙会,黎阳的汪公庙会,五城的将军会,上溪口的财神会,县城的五猖堂庙会、目连戏会和关帝会,万安的水龙庙会等;祁门县城乡各地的文昌会;婺源县城乡各地的春醮会、秋醮会、迎神仙会和县城的香会等。 

徽州庙会举办的日期,选择的都是当地民众公认的有纪念意义的农历日期,大多与节庆日和节气日相重,有的则与庙会的纪念对象相关,比如:黟县文昌会选在二月十五百花生日的花朝节举办,而绩溪的花朝会虽然也选在二月十五日,但取的是越国公汪华的诞辰日的纪念意义;休宁的占川庙会选在二月初八日,是因为这一天正是该庙会的纪念对象黑面老爷周孝侯王当年建庙登座的日子,而歙县岩寺上九庙会的正月初九,则是该庙会的纪念对象唐朝二忠烈张巡、许远的殉难日。每次庙会的会期也各不相同,少则一两天,多则半个月,但晚上的彻夜狂欢都是必不可少的。各地庙会举办的地点也各不相同,有的在寺庙内外,有的在祠堂内外,有的在街头村口。每次庙会的纪念对象或庙会举办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纪念神仙、菩萨、鬼怪的,如:花神、玉皇大帝、地方白无常、观世音菩萨、土地老爷、牛王菩萨、关帝、城隍老爷、五猖堂菩萨等;有纪念历史名人的,如:汪华、张巡、许远、周处等;有纪念氏族始祖的,如:灵山方姓始祖雷公等。举办庙会所需的活动经费一般由按人口摊派和私人捐助筹集解决。 

徽州庙会的活动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项:迎接。迎接的对象视庙会纪念对象不同而不同,或是菩萨、神仙雕塑,或是名人、祖宗画像。在迎接活动前,有的要清扫街道,有的要吃素施斋;游行。即在仪仗队、鼓乐队引导下抬着雕塑或画像游街、游乡或游村;祭拜。将雕塑或画像落座于寺庙或祠堂里,供人们祭拜,有的还请道士做水陆道场;演出。大多为民间艺术表演和灯会,基本都请来戏班搭台演出,有的彻夜通宵演出,有的连演几天几夜;物资交流。摆摊设点,展销生活用品和家具、农具,既方便了群众,又营造出浓郁的庙会氛围。 

让我们来感受几种徽州庙会氛围: 

歙县岩寺上九庙会。正月初八日夜里,人们高举纸扎的张巡、许远的模拟神像,敲锣打鼓放鞭炮,接送这两位名人菩萨到岩寺下街的大夫祠过夜。正月初九日,两位名人菩萨各自挺立龙舟上,在10对金锣鼓、18对大小钹和众多龙凤飞虎大旗组成的仪仗队的簇拥下,由道士引路,在街道上游神,沿途鸣放火铳助威,散发利市纸。游神接来后将名人菩萨抬进广惠祠中落座,供人顶礼膜拜,祈福求安。人夜,庙会活动主要是嬉灯,较著名的灯彩有色荫山的梅朵灯、韭菜园的白菜灯、牛市坦的蟠桃灯、后街的刀板灯、正街的凤灯和狮子灯等。而在整个庙会期间,岩寺十里长街人山人海,集市热闹,既有卖上九货的,也有交易竹木、铁器的,最多的还是各种备耕农具。 

休宁临溪重阳庙会。该庙会的由来具有传奇色彩。临溪富户娶了榆村一女为妻,谁知好景不长,其妻回娘家后就不愿再回夫家,一打听,原来她不回的理由竟然是临溪没有她娘家的庙会。于是,她的公婆只好答应每年九月重阳节之日将榆村周王菩萨借到临溪来供奉一天,并举办庙会,终于留住了媳妇。临溪重阳庙会从此代代相传,持续到今天。临溪庙会的序幕是由九月初八日的200人仪仗队前往榆村黄坑乡接周王菩萨开始的,一路鸣锣开道,仗鼓震天,旗幡飞舞,铳枪齐放。接回菩萨时,也是夜幕低垂,仪仗队又点燃火把,浩浩荡荡地将菩萨安置在村中周王庙里。九月初九日,人们蜂拥而进人周王庙顶礼膜拜。庙会结束后,又以同样的仪仗阵容护送周王菩萨返回榆村黄坑寺。庙会期间,白天除了祭拜菩萨活动外,主要活动是在临溪街上和村口田畈里举办物资交流;夜晚则在新搭的露天舞台上演戏,一演就是两天两夜,从日落演到日出,俗称“两头红”。 

歙县灵山雷祖庙会。该庙会的历史可追溯到元朝末年,与其它庙会不同的是它祭祀的不是菩萨、神仙,而是灵山村方姓族众的始祖方雷。庙会举办的日期六月二十四日,是旧时村人遇难得救后奇迹般地获得送画老人赠送雷祖像的日子。灵山庙会在村中名世堂祠堂内举行,一共举行5天,祭祀仪式包括悬挂雷祖神像、道士念经、群众跪拜和神像归于原位等,其独具特色的活动内容是一项俗称“倒务”的仪式,即用长棒捆上四根竹子,竹与竹之间挂上面饼,顶端放一个用白面做成的熟娃子,做好后将棒竖起来,由道士念经,做完各种祭拜仪式后把棒放倒,让人们抢面饼吃。一般人吃了此饼可以添福增寿,婚后无子的妇女抢到面娃娃吃后就会早生贵子,这是其他徽州庙会所少见的。另一个值得一提的独特之处,是灵山村一半石板路一半清水渠的五里水街,每逢雷祖庙会期间,村人们便会用木板临时在水渠上铺成道路,使原来的石板路加宽一倍,应付庙会期间每天一万多人的人流量骤增态势,庙会结束后再板去渠现,这也是他处庙会所未闻的妙着。 

从徽州庙会的历史走向来看,大体经历了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衰于晚清及民国初期、渐落或大多消亡于民国后期等几个阶段。即便是直到现在仍在每年举办的几种庙会,实际上也只不过是以“庙会”之名,行“物资交流”之实了。徽州庙会和其他地方的庙会一样,它必定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而逐渐衰落乃至于消亡。但历史地、客观地来评说徽州庙会,它至少也产生过这么几点功能:凝心聚众功能,节庆休闲功能,物资交流功能,数典敬祖功能和繁荣民间艺术功能。据统计:徽剧和目连戏等徽州地方戏剧艺术几乎成为徽州各地庙会演出活动中的首选剧种,徽州庙会舞台对于徽州古老剧种的传承功不可没。同时,为适应庙会需要应运而生或推陈出新的民间艺术样式更是丰富多彩,打击乐、吹奏乐、踩高跷、抬阁、地戏、掷叉、打狪、花灯、火马、舞龙、舞狮、焰火、香龙、得胜鼓、旱船、杂耍、跑马、嬉灯等,这些民间艺术大多在今天仍然有生命力,徽州庙会活动对于这些徽州民间艺术的传承同样也是功不可没的。正如徽学家高寿仙博士在其《徽州文化》专著中指出的那样:“对于徽州人来说,祭祀不仅是宗教活动,也是娱乐活动,各种神会提供了大量有趣的节目,为乡民枯淡无味的生活增添了喜悦和色彩,戏曲演出更使乡民大饱眼福”,“通过这些神会,我们也会进一步了解徽州人及其日常生活,他们并没有被‘礼化\’桎梏得丧失了生趣,在这些迎神赛会上,他们可以尽情欢笑,可以歌之舞之,充分表达性格中放达的一面。”

新闻推荐

休宁农民工就业如沐春风

本报讯日前,市有关部门组织富林电子、泛帛服饰、世达家纺、天佑针织等四家企业,来到休宁县市级贫困村小阜村现场招聘企业员工。尽管只有四家企业、六个工种,但前来报名应聘的村民挤满了招聘...

休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休宁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