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新安源头祭先烈

黄山日报 2010-03-29 22:42 大字

参观皖浙赣省委旧址余勇/摄 □本报记者 徐海生

瞻故址、祭先烈、唱红歌……3月28日,黄山日报社编辑记者30余人会同休宁县委宣传部骨干通讯员前往新安江源头——六股尖,缅怀先烈,祭奠英雄。 

素有“皖南革命摇篮”之称的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曾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皖浙赣省委机关驻地。省委在这里建立了党支部、农民团和妇女会等群众组织,开辟了鄣公山游击根据地。他们积极开展鄣公山根据地以外的游击活动,大力开展抗日宣传,筹集活动经费,组织发动群众,利用有利的山形地势机智灵活地牵制和打击敌人。英雄的老区人民和英勇的红军游击队战土在血雨腥风、艰苦卓绝的战争中血乳相融、患难与共,取得了累累战果,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当时仅有36户98人的小村,竟有7人为革命事业献出生命,20余人被抓坐牢…… 

沐浴着明媚的春光,沿着崎岖的山路,踏访皖浙赣省委旧址,一草一木,一枝一叶,不由勾起我们对那段艰苦卓绝的革命历史的追忆。大家纷纷表示,当前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更要倍加珍惜,以实际行动继承先烈们的遗志,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美好。据汪村镇党委负责人介绍,镇村将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把这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好宣传好,更好地警示后人,珍惜现在美好生活。记者在现场看到,镇村正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开发,修葺皖浙赣省委旧址,目前已进人收尾阶段,不久将开门迎客。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作为新安江、钱塘江、富春江的水源发源地,六股尖的革命历史也是波澜壮阔,令人久久不能忘怀。1935年12月,30多名红军游击队战士遭到敌人夹击,经鄣公山由赣人皖,到六股尖忽遇暴风雪,饥寒交迫,被无情的暴风雪活活湮没了。雪过天晴,当乡亲们找到他们时,只见他们或呈坐状,或为站姿,铁骨铮铮,正气凛然;让人无不为之动容,灌然泪下……为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休宁县委县政府斥资数十万元在休宁县鹤城乡六股尖下的冯村村头兴建了“无名烈士纪念碑”,2008年又斥资20万元在纪念碑原址征地扩建广场,并建成回廊式徽派建筑陵园。

聆听乡亲们的回忆,工作人员声情并茂的解说,大家都神情凝重,站在墓碑前,深情祭奠,诚心默哀。之后,大家异口同声地唱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等红色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雄壮的歌声在天地间回荡。

新闻推荐

实行土地流转探索增收新路休宁农民“转”出致富新天地

本报讯 “租地一年,既能节约出家里的男劳力出外打工、长见识,又能让咱妇女在家门口打工、学技术,这可是两全齐美的大好事呀……”4月1日,正在与种粮大户签订水稻种植土地流转合同的休宁五...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新安源头祭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