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胡秋媛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城镇那些事儿在汹涌着的

黄山日报 2010-02-03 18:33 大字

□ 胡秋媛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那些城镇,那些事儿,在汹涌着的时间河流中,仍然铭刻了下来,不得不让人肃然起敬。

——题记

序章

不管你愿不愿意,总是会与一些事物发生非常深刻的联系。于我来说,我与生俱来的,即是那白墙黛瓦的城镇,除了血浓于水这镌刻于我身上的印记之外,还有很多东西是我也说不清的。

自来到他乡求学以来,就时时在梦里见到那朦胧的黑白场景,如烟如幻般萦绕,湿润而芬芳的气息,让我小心翼翼,不敢用力去呼吸,即使知道是梦境,也希望停留得更久……我一度以为日思夜梦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不知道原来真的可以这样,梦,如此的反反复复。

古城

刚来到异地他乡的冬天,那些寒气已抵不过春的气息,缓缓退却,我甚至远在异地都可以感受到路边那些高大的香樟所释放出的春的气息。是的,这些高大的香樟此时也成了一种关于家乡的思念。那是幅多么美好的画面,阳光透过树影洒下一地的斑驳,摇曳着为古城谱写着序曲。

早晨,雾还没有散去,就已经有勤劳的人们开始了一天的工作,那些雾气中隐约见到的是洁白的粉墙,黝黑的屋瓦,飞挑的檐角,鳞次栉比的兽瘠斗拱以及高低错落层次叠起的马头墙,仿佛是画家饱沾了墨一气呵成,整个县城就是那样存在在画里,也许没来过这里的人永远无法了解,黑与白可以被协调,被创造,成为一幅画、一首诗、一种境界…… 

一切都像是绵亘着一幅宗族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穿行其间,思绪随着青石板巷步移景异,遥远的历史记忆渐渐复苏。

我是个喜欢看故事的人,总觉得一切的纷扰一定要沉淀一段时光之后,再回过头去看,那样一切才可以更加清晰,就像面前的这些房屋,虽然静默,但却时时在向人们诉说。

古城温和的存在,从不仰望周围拔地而起的水泥森林,她始终诉说的是一个平淡的故事,故事的色彩单一却缥缈,只是年轻的我们很少驻足去欣赏,但古城依然微笑着匍匐在时光中。

我喜欢踏着那样的青石板路,会觉得越发的亲切,一路蜿蜒,耳边充斥的是乡音,那古朴的徽州方言,每一扇木门后面历史没有舍得匆匆走过,而是选择自此停留下来。

我想与她们打招呼:

你们好。

你们都已存在了分秒指针划成的百年

我经过这一刻还牢牢记得你向我描述的历史与传说

是的,在这黛瓦下盈盈的是每一刻眷恋,在那白墙中汩汩的是每一缕守护。

你们守护着我们的世界,世世代代。

城镇安然着,人们看着日升日落,外面世界庞大的利益也不会掀开你的瓦,推翻你的墙,在这里生活越发平静。 

我是借着你给我的羽翼存活下来的;

我是借着你赋予我的力量在世间行走的。

借着你的形态,你的名字,你的眼神与你过去执着不败的信念。而我只有借着记忆的不朽将你保存下来。

我借由笔记录下你的影子,你的传说,我从不寂寞,缓缓地讲述你的故事,人们为了精神的生活忙忙碌碌,但感受到你的传说却仍会垂下眼帘。

春的嫩芽会在你的手边破土而出,你微笑着,周而复始。

在那个瞬间,我忽然明白:

你由此将一直存在永不消失。

山水画卷

被功课、作业、考试困扰着的我,总是无暇停顿下来关注自己的每刻感悟。即使忽而来了灵感,下一秒也有可能被我置之脑后。某日,当我真的如此时这般安静下来,去写些文字,脑海里最直接的印象便是故乡那山那水。

猛然间发现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借着春光去接受自然的洗礼了,记忆里的那道暖阳却仍旧可以温暖心灵。

记得从小学到高中,每年老师都会带我们去春游,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这是件十分令人欢畅的事,我们就如同出了笼的鸟儿,跑着、闹着、唱着、笑着,飞向那春色渲染下的目的地,如今想起,心里仍会被感染,嘴角仍会上扬。

这些欢乐也是故乡那随处是景的自然优势给予我们的,那摇曳起伏的远山与那蜿蜒宁静的河流,组成的美景画卷……

这里的山,不同于昆仑的巍峨,不同于五岳的俊朗,不同于蜀山的险难。坚毅而安详,静静伏于人们的周围,千百年就这样守护着,所以这里的风永远不是疾风,这里的雨也会很湿润,空气是山上那清新的味道,犹如父亲的气息,给人们带来安全与宁静,一切纷争都能散去。

这里的水,不同于长江的奔腾,不同于黄河的蜿蜒,不同于珠江的繁华。她清晰且平静,缓缓地围绕着整个城池,人们在她的怀里生活、嬉戏,她毫不吝啬地奉献着自己,从不愠怒,从不咆哮,一如母亲温婉地照顾自己的孩子。

山,水与我们,共沐日月光辉;

所以我坚信他们是有灵气的,他们了解,他们感受。照顾我们,生生世世。

状元故里

我相信,每一位热爱自己家乡的人都会觉得自己的家乡人杰地灵。而我出生的休宁县就位于古徽州的要冲,人杰地灵自是不必说的,然而最让世人啧啧称道的就是仅一个清朝,休宁县就出了63位文科进士,约占当时整个徽州地区的三分之一;状元之多,令人称羡。虽含寄籍,也就留下了“状元县”的美名。

坐落在休宁县城中心位置的“状元博物馆”正是状元故里的最佳见证。推开两扇厚重的城门,仿佛扣开的是时空那头的大门,伴随着城门发出的悠远的吱扭声,梦想的罅隙,渐渐地,推开了……

依旧是那样的青石板路,步步踏上石阶,带着虔诚,怀着信仰,走近了,走近了。

一阵幽远的檀香味飘散开来,引领着人们迈过那门槛,远远便可看见那大螯背着的明黄诏书。经过历史的风尘洗礼,它等待着什么,仿佛仍散着淡淡的光晕,又仿佛在酝酿着一段段古老的篇章。

一排排的楷体字,向阅读过它的人们展现着那段庄严的历史。在那个对状元对科举制度推崇备至的时代,即使已历经百年,它静静地守候在那里,历史终究铭刻。

那一瞬间,耳边似乎又听到了那“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宣诵。千年的科举制度让无数的读书人为了这一刻的光荣前赴后继,然而人已老,物仍在。

今天的游人们虽不能完完全全的感受,但仍能在此拾到一片片文化的碎片,细细观赏,原来博大的徽文化早已深深透入人的骨子里了。

抬头,迎面的中堂是一幅巨大的清代殿试图,展现着寒窗十年的学子奋笔疾书着的场面。左侧是一面古代的放榜墙,一张金榜挂在人们面前。这是张清代乾隆四十年的金榜,首位赫然写着休宁吴锡龄。此外,榜上还有休宁另一位著名思想家——戴震。

看到这里,一股自豪感油然而升。对于家乡,谁不是爱的呢,只是此时,一种我是休宁人的思想越发坚定。在经历着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中,一切无非是激动人心的,但在激动过后,那种感觉不是空洞,而是激励的感觉,带一丝压力,却又很兴奋。

那些先辈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当志向满怀,饱含着对家乡的热爱回到这片土地的时候。用我们的这双手,即使是成为很小的一部分,也能为家乡的融合出上一份力。

历史在前进,一切在改变,尔等皆需努力。

新闻推荐

休宁县扶持生态经济做大做强

本报讯近年来,休宁县扎实推进“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文化塑县、开放兴县”的发展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2010年伊始,该县又结合实际出台《关于鼓励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试行)...

休宁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休宁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