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让文化成为发展的杠杆——休宁县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纪实

黄山日报 2010-01-31 18:33 大字

“文化是一个地方最为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休宁等6个市县能跻身‘全省文化先进县\’,这一殊荣必将会让更多的休宁人为之精神振奋。”日前,刚从省城捧回新年首块奖牌的休宁县有关负责人兴奋地说。

属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的休宁县,近年来,坚持以争创全省文化先进县为抓手,大力实施“文化塑县”发展战略,探索出了一条山区县塑造县域文化品牌、提升县域文化软实力、增强县域综合实力的路子,促进了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强基础,惠及城乡百姓

“文化大县”休宁,近些年来一直坚持同重视经济发展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全县文化建设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和谐持续发展。该县每年将文化事业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长。2006至2008年共6802万元,年均增长54.2%,均高于同期县财政一般预算性收入增幅,为状元文化公园等重点文化项目快速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该县还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文化事业建设专项资金扶持,自2006年来共争取中央、省级专项资金(设备)1000多万元。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同时引导社会力量予以资金赞助,形成了财政投入为主体、社会捐助为补充的文化建设投入机制,为文化事业发展提供了长期、持续、稳定的发展保障。

“‘文化共享\’就是好,致富信息随便找。”在休宁城乡,这句顺口溜可谓家喻户晓。目前,该县在城区初步建成“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四大中心的基础上,还在农村、学校、社区、企业中建成了219个图书馆(室)、46个电子阅览室,共有藏书49.5万册;同时全部规划新建了2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6个村级文化活动室、74个农家书屋及15座农民文化公园也相继建成,170个行政村开通了城乡联网的有线电视……一个城乡协调发展、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拓宽了山区农民信息致富渠道。

“文化共享”一经开通,很快就成为广大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得力助手。该县鹤城乡右龙村张光武通过“文化共享”网做起了“右龙茶油”生意,年收入6万余元。他还带动村民共同做起香榧、茶叶生意,一起奔上了致富路,成了当地名副其实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如今,在休宁各地,依托“文化共享”网络资源致富的例子不胜枚举。

重保护,大造文化观园

对于历史文物来说,保护就是积蓄财富。历年来,休宁县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同对生态保护一样高度重视。该县引入中美文化交流基金会100万元修复了“省保”黄村进士第、中宪第;县政协牵头筹资300万元修复了“国保”三槐堂;县财政投入了80万元修复了“市保”文物单位胡正言故居、胡开文墨店……一大批文物保护单位在拯救“海阳三古”行动中得到修缮和保护,也为休宁文化旅游的发展备足了后劲。

谈及休宁文物的保护工作,该县主要负责同志欣慰地告诉我们:近年来,休宁创设“海阳献宝”这一平台,鉴藏家程道德先生等来自社会各界的一些热心于休宁文化建设的个人和单位,都积极向“中国状元博物馆”捐献宝物。该县自2005年以来共开展“海阳献宝”活动26次,接受捐赠的各类宝物280多件,为状元博物馆增添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展品,也为状元文化、徽州文化的传播和打造开辟了新的窗口。

为更好、更全面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休宁县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领导组,组建了文物义务保护员队伍,完善了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制定了文物保护单位应急预案,并全面完成了第二次全国“非遗”普查任务,普查成果共计10类237项。德胜鲁班木工学校、万安老吴鲁衡罗盘店被省文化厅授予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万安罗盘制作技艺、齐云道乐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松萝茶、五城茶干、五城米酒、皖南火腿制作技艺等已被列入省级保护名录;万安罗盘传承人吴水森被列为省级“非遗”传承人……面对丰硕的“非遗”保护成果,休宁县文化部门负责人告诉我们说,“如今,我们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已新发现文物230多处。”

当前,休宁县在加强“非遗”保护的同时,正借黄山市“百村千幢”古民居保护工程为契机,将万安老街、海阳西街、五城古镇、黄村古村落等七个徽派古民居集中区域列入保护工程实施规划,计划总投资超亿元。

彰特色,发展文化产业

如何将县域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着力彰显地方特色文化品牌?休宁县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注重挖掘本县风土人情、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着力在抓特色、树品牌上下功夫,全力打响“中国第一状元县”等三张名片,塑造了休宁文化新形象。

为弘扬特色文化、提振百姓信心、助推经济发展,休宁县制订了“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如今,中国黄山茶文化博览城、齐云山云山诗意开发、观音山中美文化交流中心、黄山美术家基地、新安医药文化博览园等一批投资力度大、建设标准高、文化内涵深的文化产业项目在休宁谋篇布局,开工建设。2009年,该县仅文化产业项目投资额就达1.6亿元。

“在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中,我们始终坚持文化与经济互动的发展方略,充分挖掘地方特色,不断激发文化活力,不仅极大增强了休宁发展的文化自信心,更成为了推动一个地方发展的最为有力的杠杆和支点。”休宁县主要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近些年来,该县借状元文化牌,不断引领经济发展,状元旅游、状元茶城、状元酒店、状元传媒等以“状元”命名的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据统计,截至去年底,该县共有文化企业103家,文化产业增加值26790万元,占GDP的8.1%,年均增长15%以上。

满目风流说不尽,休宁,这个有着1800多年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状元之乡,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文化正扛起发展的脊梁,沿着“保护与发展同步、文化与经济互动、改革与创新同兴”的特色之路,不断抒写着时代新篇章。

·黄俊军·

新闻推荐

王福宏在休宁县领导干部大会上强调繁荣文化促发展和谐城乡争一流

本报讯记者汪海燕报道 2月8日下午,休宁县召开领导干部大会。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福宏到会作重要讲话。王福宏强调,全县上下要迅速把思想统一到省市委决定精神上来,大力弘扬“...

休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休宁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