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尺街的“七十二变”
“这段路曾经是村里最热闹的七尺街,但是路面太脏,到处是猪屎、牛粪,大家都叫它‘猪屎街’,下雨天都要绕路走。”沐浴在十月的暖阳下,祁门县新安镇高塘村村民汪翠莲望着眼前整洁的石板路,想起曾经娘家亲戚嫌弃村里的“脏乱差”而不愿串门的往事,不禁感慨万千。
高塘村与江西省浮梁县勒功乡接壤,距镇政府所在地5.5公里,距祁门县城60公里,尤其是高塘村内一些极为偏远的村民组,即使到镇政府所在地,都要走几公里的山路,生产生活资料运输极为不便,山区特有的一些土特产和经济作物也难以运输。全村有10个村民小组1425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7户234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该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村里没钱,想发展都没有门路。村民们的思想观念也差,连外出打工的概念也没有。”高塘村党支部书记王德祥说,由于无村办企业、村集体林场,高塘村集体经济收入一度处于空白状态,更别提整治村庄环境、发展村集体产业了!
近几年,党的扶贫政策春风吹进了高塘村,美丽乡村建设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党员干部带头开展房前屋后大整治,河塘清淤、旱厕改造,加快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短短几年,汪翠莲口中的“猪屎街”就变了模样。以旧修旧的石板路依稀可以看到岁月的痕迹,两侧的居民白墙画上了“梅兰竹菊”的写意画、《村规民约》写在了最显眼的位置、废弃石槽里盛开着娇艳的太阳花……从“猪屎街”变成鲜花小道,伴随着七尺街的华丽变身,整个高塘村逐渐丢掉了“脏乱差”的帽子,不仅成功脱贫,更成了远近闻名的省级美丽乡村。
日益向好的幸福生活背后,离不开定点帮扶单位“真金白银”的精准帮扶。2016年,黄山军分区和共同扶贫单位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武警黄山支队及市移动公司多次对高塘村进行实地调研,决定分别从通信宽带和交通道路两个方面对高塘村实施精准帮扶。说干就干,黄山军分区携手帮扶单位先后出资200余万元修建了江家坞村民组到高塘村的道路、安装查源组道路两侧路灯、修缮鸿溪河生态护坝、维修群众文化中心、向上争取资金420万元修建高塘大桥……基础设施的完善,让当地山货特产有了新出路。村里电商平台成立后,村民的香菇、木耳、灵芝等土特产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受到极大欢迎。为了增加集体经济收入,黄山军分区等帮扶单位还出钱出力,帮助改造老旧油茶林,新建茶厂,争取扶贫资金入股祁门县多个扶贫联建项目。伴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生根,高塘村集体产业开始走向正轨,预计今年村集体总收入可达到18.5万元,创下历史新高。
路修好了,环境变美了,村民们脱贫奔小康的信心也越来越足。每天一大早,贫困户王端德就早早来到家门口的泉水鱼池,将准备好的菜叶喂鱼,顺便清扫鱼塘附近的杂草落叶。几年前,王端德由于意外造成了严重的腰伤,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躺在床上的时候,想着以后不能出去打工了,医药费、孩子学费、家里开支没着落,觉都睡不好!”王端德的情况引起了扶贫干部的注意,很快,村里将他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安排公益性岗位,负责鱼塘管理工作。加上家里的茶叶收入,基本可以维持家里日常的开销。“村里对我这么照顾,我一定好好干,不辜负大家的关心!”王端德相信,只要人勤奋,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
“拥军优属、树立新风,美化家园、健康生活……”如今,脱贫后的高塘人不忘帮扶单位的支持,把“拥军优属”写进了《村规民约》里,将这份军民鱼水情代代相传。
·朱西敏章灿明·
新闻推荐
9月29日,黄山市作家协会创作专业委员会主办的“赏中秋月,品天之红”中秋诗会,在黄山市文创小镇天之红祁门红茶博物馆举...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