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门县倾力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
新安西湖两地联合调解□本报记者姚大盛
50多年来,以“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为主要内容的“枫桥经验”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成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旗帜和丰碑。为确保新时代“枫桥经验”在中国红茶之乡开花结果,祁门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创新发展“枫桥经验”,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近年来,我们探索创新形成了以‘党员红袖标’、‘平安边界党旗红’等为载体的党建引领工程,构建社会多元矛盾化解机制,并形成了以‘平安360工程’、\‘基层基础十百千万工程’为载体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实现从化解矛盾到基层治理的根本转变。这些成功有效的经验有力地促进了平安祁门、法治祁门、美丽祁门建设。”祁门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赵世奇说道。
实施两项工程共筑平安网格
10月18日,在祁门县祁山镇北街社区,党总支副书记余政作为社区的一名网格员,她对“枫桥经验”是这样理解的,“按照相对应的区域,我每次巡查都下放过网格里每个角落,做到有问题及时解决,解决不了的通过平台及时上报,力求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镇。”余政说,比如在她的石山坞网格里,曾经有一根电线杆倾斜在一处三岔路口,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不利于文明创建工作。但是,谈到迁移,却没那么容易,因为线杆上缠绕多家单位的线路。三番两次找不到线杆的“主人”后,余政只好将此事向上级平台反映,结果引起重视,在祁门县委政法委的协调下,此处线杆不仅成功迁移,还安装上了路灯,引来居民一片叫好声。
其实,在祁门县像余政这样的网格员还有很多,他们总是兢兢业业,居民的需求,不管大小,他们总是第一时间反映;哪家需要帮助,只要他们知道,都会第一时间赶到。“近年来,在扎实推进网格员工作上,我们下了不少功夫,相继实施了‘十百千万’、‘平安360工程’等,确保了综治信访维稳基层基础更扎实、更见效。”县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汪自修介绍,“十百千万”工程,即“十”是在全县重点村和社区、重要旅游景区、经济开发区等建立警务室,并配备10名以上治安辅助网格员。“百”是在全县111个行政村及社区建立综治维稳信访工作站,配备综治网格员118名,负责本村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突出治安问题、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法治宣传教育及信息上报等工作。“千”是在全县1039个村民小组选聘综治网格员,负责治安信息的收集上报工作。“万”是指在全县开展以“法律法规进万家、治安防范进万家、安全意识进万家、纠纷化解进万家”为主要内容的“平安建设进万家”活动,并在平安家庭创建的基础上,评选命名1万户“星级平安家庭”。
“平安360工程”则是在充分发挥原有的镇、村、组三级综治维稳力量作用的基础上,投入新生力量,增设视频监控点与智能终端,对乡镇的重点场所、重要路口等处实施全方位360度监控无死角,并建设“应急广播站”,一旦视频监控发现任何突发事件,可以通过音频、直接呼叫、录播等方式,直接传达到所有村组。在“平安360工程”帮助下,祁门县敬老院老人林某被人意外撞伤时,通过相关平台回放功能,成功查找出肇事车辆,提供充分证据,顺利获得相关赔偿。
打造三个品牌多元化解矛盾
近年来,祁门县积极打造“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党员红袖标”、“边界党旗红”等三个品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其中,2016年祁门县在全市率先制定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指导意见,对原有的综治中心、党代表工作室、人大代表之家、党员活动室等场所进行整合组建,在18个乡镇、111个村、7个社区,均设立了“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以网格化管理为载体,建立以“两代表一委员”为核心的平安建设志愿者参与调处机制。同时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心理咨询工作室,将心理咨询引入社会治理,参与社会矛盾化解。目前全县心理咨询协会有56名心理咨询师。
同时,为打造“党员红袖标”,筑牢治安防护网,祁门县还将社区、村组党员作为主力军,整合出租车司机、环卫保洁员、水电抄表员和沿街店面中的党员等多元力量参与保村护院、邻里守望、治守协防、防范宣传等志愿活动,并广泛吸收5000余党员加入到平安志愿者、义务巡防队伍中来,通过落实组织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考核奖励制度,提升整支群防群治队伍的综合实战能力,使之成为公安机关掌握治安动态、加强防范控制的“观察点”“流动哨”和“千里眼”“顺风耳”。截至目前,“党员红袖标”队伍参与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50余起,排摸各类违法犯罪线索50余条,实现了刑事案件发案少、矛盾纠纷少、安全事故少、违法乱纪少、越级上访少的“五个少”的任务目标。
为及时有效化解边界纠纷,多年来祁门县着力实施“边界党旗红”工程。1996年江西省浮梁县西湖乡与安徽省祁门县新安乡两乡的党政领导多次协商后,成立了全国首个跨省的边际地区联合调解委员会,即新西联合调解委员会。20多年来,边际双方在新西联合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实施“边界党旗红”工程,推出“组织互信建机制,党员互比争先锋,联防互动促和谐,经济互补共发展”的新机制,开展边界党建联建,协作配合,逐步完善了矛盾纠纷防控体系,充分发挥了乡、村、组三级网络在联防联调工作中的作用,成功化解边界纠纷上千余起,新西原先的“矛盾边界”早已变成了“和谐边界”。
创新四种机制纠纷抓早趁小
近年来,祁门县不断创新社会治理机制,坚持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相继建立起矛盾纠纷乡、村、组“三长”责任制及“1+1”双向发力模式、“三个三”矛盾纠纷风险评估机制、“问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督办等四种机制,对化解纠纷力求抓早趁小,做到“小事不出户,大事不出组,难事不出村(社区),矛盾不积累、不激化、不上交”,初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平安祁门建设成效凸显。
“我是上岗才4个多月的网格员,但是社区居民有事多跟我们反映的,我们会把他们的需求告诉社区,社区解决不了的通过‘社区管理通’平台告诉镇里,总有人来帮他们解决问题。”祁山镇北街社区的网格员翁瑞娟告诉记者,今年6月份,祁门茶厂棚户区改造过程中,一名80岁的老妪向她反映,她家一楼的邻居种菜施肥,影响到自家2楼的居住环境,交涉中对方很气人,让老妪身体架不住,“我得知此事后,实地查看相关情况,在试图调解时也遇到问题‘瓶颈’。后来,我们把此事通过相关平台向上反映,结果在一个星期内,上级展开联合执法,将违规种的菜予以铲除。事后,我们回访时发现,恰是抓早趁小,纠纷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老人高兴,楼下邻居表示理解。”
祁门县妇联主席顾圣红对县里推行的“1+1”双向发力机制、“三个三”矛盾纠纷风险评估机制等创新举措印象深刻,尤其是在工作中,她们始终按照上级推行的把握以人为本、民主法治、权责一致的“三个原则”,实现了变事后处置为事前预防、变要我评估为我要评估、变单兵作战为多元协作的“三个转变”。同时时刻注重风险评估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全面化的“三化”,对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涉及婚姻、赡养、保护妇女儿童等因素进行先期预测、先期评估、先期处置化解,成效较好,“下周,我们妇联就安排了一起离婚后探视权纠纷,还有一起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财产纠纷的调处工作,力争抓早趁小,妥善处理基层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小纠纷、小隐患,为维护全县社会稳定大局发挥积极作用。”
至于建立“1+1”双向发力模式,则是在大力开展“村组联防、邻里互助”的基础上,实现“一家求助、村组帮忙、互帮互助、群防群治”,通过“驻村夜访+马上就办”“党员承诺挂牌服务”等,以及在祁门县四大班子领导中实行“一线工作法”,推行问政于民,求发展之策,问需于民,求和谐之道,问计于民,求创新之举。在群众反映的道路水利、邻里纠纷、集体经济发展等不少问题都是通过类似举措,得到了有效解决。同时,制定了《祁门县人民政府重大事项决策暂行规定》,全面建立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法定程序。在招商引资、文化活动、重点项目等方面开展风险评估10多起,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的发生。
同时,建立“问责”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督办机制,对涉稳问题和重点群体、道路交通、民生工程等领域的重大矛盾纠纷和治安突出问题实行挂牌督办,下发督办单限期化解。对工作滞后、排查化解不力的乡镇和单位进行通报、约谈,实现了矛盾问题化解有抓手,责任压实有措施,矛盾化解见实效的良好局面。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2日,记者从市气象部门获悉,今年9月以来,全市平均累计降水量仅为58.5毫米,较常年同期的157.0毫米偏少6成,气象...
祁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祁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