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化遗产薪水相传生生不息 2019年黄山市暨屯溪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侧记
□记者李晓洁
“正月梅花带雪开,二月里杏花迎春来……”悠扬的曲调,动听的歌喉,市级非遗传承人余立瑛一曲徽州民歌《十二月花》引发现场欢呼连连。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被定为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6月8日,活动的主题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非遗活动的主题“非遗保护,中国实践”。
6月6日,2019年黄山市暨屯溪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在屯溪区黎阳in巷古戏台广场举办,徽剧、目连戏、程大位珠心算等众多非遗项目以展演的方式展现,让观众在现场感受到了传统徽州文化的魅力。
意大利贵雅汇文化交流协会主席王星懿说:“昨天就听说今天这里有个非遗的活动,我一大早就过来看了。因为我很喜欢徽州,目连戏、徽剧都了解一些,但从来没有看过实景演出,今天看到了非常正宗的现场演出,觉得非常惊艳。我也想把徽州的珍贵的传统文化带回意大利。”
璀璨非遗,精彩亮相
“现在就让我们的小朋友们给大家现场展示珠心算!”来自屯溪区大位小学的学生们通过和现场观众的互动,成功演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珠心算,观众们啧啧称叹,拍手叫好。之后,徽剧《徽剧传承满校园》,徽州民俗《十番锣鼓》《跳钟馗》,徽州戏曲《小放牛》更是将演出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活动现场下起大雨,但大部分观众都没有离去,而是撑开伞驻足观看,并不时拿出手机拍摄。演出结束后,还有不少观众上台和演员们合影留念。
古徽州在历史上一直以富庶秀雅、文化昌盛闻名于世,徽州的漆工艺美术,也在传统文化的浸润之中不断生发,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2008年,徽州漆器髹饰技艺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天,安徽省省级非遗传承人章国华就带着这项技艺来到了活动现场,红金斑犀皮漆大圆盒、“秋韵”茶叶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引来不少观众驻足观看。章国华介绍说:“徽州的气候使得漆树资源丰富,而徽州漆器就是利用这些纯天然的生漆作为主原料制作而成,用于装饰家具、容器、日用品等。髹饰技艺历史悠久,非常能展现独特的徽州文化。”
活动负责人表示:“黄山市是徽文化的发祥地,古村落、古民居、古牌坊、古祠堂,星罗棋布;徽墨、歙砚、徽剧、徽州民俗,灿烂夺目。丰厚的文化资源既是黄山市的精神底蕴所在,也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宝贵财富和重要资源。”
非遗匠人,初心永存
“我们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传承好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在生活中弘扬,在实践中传承,让文化遗产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活动现场,徽笔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文发出倡议,一番话让不少非遗传承人也有感而发。
今年46岁、来自祁门县箬坑乡马山目连戏剧团的叶育林,1989年就开始学习徽州目连戏,他回忆说:“当时有四五十人在学,一开始很难,排练出一个剧本要十天半个月,现在我们的技艺越来越成熟,不过同伴也越来越少了,剧团里只剩下十余人还在坚持。”叶育林说,从第一次接触到目连戏,他就被这项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所吸引,用一个个简单的故事劝人为善,起到教化作用,叶育林觉得目连戏极具传承价值。“我们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目连戏走得更远,让更多人了解并加入。虽然我一个人的力量很小,但只要还能坚持,我就会一直唱,一直演。”
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有关负责人说:“非遗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承载者和传承者,在非遗保护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无数光环背后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也正是有了这样一群人的存在,才让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至今。”
健全机制,保护非遗
记者从黄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了解到,2008年,黄山市设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这是文化和旅游部批准设立的第二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我国第一个跨省的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也是对古徽州区域承载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工作的实验区。目前实验区内现存的非遗涉及民间文学、传统舞蹈、美术、传统技艺等9大类共1325个项目(安徽省1001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1项,省级63项,市级9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3人,省级154人,市级479人。种类和数量在安徽省地市中均位列第一。
为了更好保护徽州文化,让徽州文化留下来、活起来,黄山市先后出台了多项保护办法,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保护体系,为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了法规依据和制度保证,确保文化生态保护有章可循,有制可依。同时黄山市建立了非遗数据库,利用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方式对项目和传承人的基本信息、技艺特点、传承活动进行真实记录。启动了濒危项目抢救工程和60岁以上传承人口述史记录工程,优先对实验区内项目和传承人实施,目前已完成全部国家级及30项省级非遗项目采录和部分传承人采录,形成电子档案。为了加强传承,黄山市创办一批非遗职业教育实体,重点扶持传统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利用。依托黄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省行知学校等非遗传习基地,通过职业教育的方式,开设砖雕、木雕、徽剧、徽州民歌等相关课目,培养非遗特色人才。
实施文化生态区保护,是保持文化多样性、文化生态空间完整性、文化资源丰富性的重要方式之一。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10年来,名录体系建立健全,保护机制丰富完善,重点项目有效实施,活态传承蔚然成风,非遗保护全民意识充分调动,有独特价值的徽州文化逐渐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新闻推荐
5月15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展。在1500余家国内外参展商中,除了云南普洱茶、铁观音、西湖龙井、祁...
祁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祁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