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柳州茶香飘世界 记市级劳动模范、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葛智文

柳州日报 2019-05-26 09:43 大字

5月15日上午,第三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浙江杭州开展。在1500余家国内外参展商中,除了云南普洱茶、铁观音、西湖龙井、祁门红茶等老牌明星茶之外,融水元宝山绿茶、三江红茶、三江天湖冰芽等柳州茶凭借香醇的口感和芳香,同样吸引了众多目光,在一酌一品间,众人无不为柳州茶的纯澈竖起大拇指。而将这些柳州茶带到全国茶叶大都会的,是躬耕柳州的农业工作者们,市级劳动模范葛智文正是其中一员。

深挖柳州茶文化

开发地方茶资源

2010年,本科茶学专业毕业的葛智文来到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报到,从此成为一名蚕茶产业科研、推广工作者,亲身参与和见证了柳州茶叶从不起眼的青芽,逐渐成长为芳香四溢的名品。

“我一直认为,茶叶是农业行业里产业链最长的一个产业,它将一二三产密切链接。”葛智文深知,推广茶叶看似简单,可实际需要经过品种选育、茶树种植、加工(含初、精、深加工)、产品审评与质量控制、茶文化、茶旅及品牌建设等很多方面的工作。而要想做大茶产业,首先要知其根,掌握了解其历史渊源。

“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分布有丰富的地方茶资源,可一直以来均没有充分地开发利用。”面对当时不温不火的柳州茶叶产业,葛智文及其团队经常组织市、县茶业协会人员赴三江、融水等地实地考察,深入调查苗族、侗族打油茶文化,跋山涉水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经过不断的实地走访,葛智文逐步接触并开展融水元宝山野生茶、三江高露茶、牙己茶等地方茶资源的调查研究,初步掌握柳州地方茶资源的分布。加之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柳州茶的历史渊源渐渐明晰:无论是唐朝时期柳宗元的诗作“山童隔竹敲茶臼”,还是南宋时期柳州即有的茶叶纳税记录,抑或清朝时期融水县官道上“有朋相往,以茶相赠”的习俗,一段段被逐渐挖掘出来的真实记载柳州茶叶的历史,让葛智文沉醉其中。

构建茶人才平台

茶产业动力满满

“对茶叶的热爱是支撑我扎根茶产业的精神源泉,既然从事和茶叶有关的工作,我们就必须要重振柳州茶叶的雄风。”葛智文告诉记者,产业要兴旺,人才是关键,可柳州茶产业专业人才缺乏,全市从事茶叶的专业技术人员不足10人,制约了柳州茶产业发展。

为此,葛智文积极参与,协助建设“柳州市茶叶产业人才小高地”和柳州市“双百人才工程”项目,每年至少邀请10至20名的高层次专家来柳指导培训,在种植、加工、审评、茶艺茶文化、品牌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本地人才的综合素质。“目前,‘柳州市茶叶产业人才小高地’和柳州市‘双百人才工程’项目已实施了9个年头,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科研院所、高校专家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柳州茶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深深地扎根企业、扎根产业。”葛智文说。

2015年,葛智文会同市、县农业部门人员,首次深入融水县汪洞乡九万山开展古茶树调查,可因村民缺乏对古茶树科学开发和保护的意识,部分古茶树砍伐破坏严重,团队在古茶树上挂的保护标记牌,大部分也遭村民破坏。

“引导村民科学合理地开发,即是对古茶树最好、最有效的保护。”面对村民的不理解、不配合,团队转换思路,通过乡政府、村委干部和村民多次协调沟通,指导当地企业加工成古树茶往外销售,带动农民增收,鲜茶叶价格从每公斤1.5元至2.5元涨至每公斤8元至10元。“当我们再次去调查取样时,村民态度有了极大的变化,不但带领我们到古茶树园,协助我们另行挂牌开展研究,还主动将古茶树周围的杂草铲除,之后再没有发现古茶树被过多破坏的痕迹。”葛智文说。

2013年,国家茶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柳州分中心正式成立;2014年《柳州地方茶树种质资源研究与综合开发》项目获自治区科技厅立项;2018年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22.69万亩,产值达15.78亿元。

如今,柳州茶产业正以蓬勃之势不断发展。葛智文也在奋斗的路上,努力做精做强柳州茶,让柳州茶香飘世界。

本报记者 阎翔

实习生黄益章

新闻推荐

黄山徒步 风光无限

铜陵市一中王斯羽高中首次研学活动,在无限期盼中拉开序幕。黄山168,纵贯祁门、黟县,最终抵达黄山景区南大门,总长168公里。...

祁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祁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