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绘幸福民生新画卷

黄山日报 2018-10-05 07:54 大字

□ 本报记者 殷元元 实习生 蔡敏

金秋十月,硕果累累,美丽的黄山幸福而温暖:贫困残疾人康复民生工程实现“应补尽补”,进一步织密筑牢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网;棚户区改造项目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000多户贫困家庭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围绕建设美丽中国和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持续推进……

按照全省统一部署,今年黄山市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正在全力推进。市民生办数据显示,1至8月份,全市33项民生工程共完成投资38.0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97.9%,超序时进度31.2个百分点;累计拨付资金37.17亿元,占年度资金计划的95.6%。其中,贫困残疾人康复、棚户区改造、党建引领扶贫工程、医疗人才提升工程、公共文化场馆开放、电商振兴乡村提升工程等6个项目已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真金白银倾民生

作为一个地方财力并不强大的山区城市,市委、市政府在改善民计民生上一直不遗余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求,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回应群众期盼,使百姓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同频共振。

市财政部门数据显示,2013年以来,全市财政民生支出累计达到636.8亿元,年均增长9.7%,各项民生支出保持了较高增幅,且保持新增财力和财政总支出“两个80%”用于民生不动摇。

黄山市从群众实际需求出发,创新资金投入使用方式,发挥叠加效应,全市民生工程投入由2007年的4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73.7亿元,增长了17.43倍。同时,对民生工程项目做到资金安排优先、规划选址优先、土地供应优先、工程安排优先,确保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健全资金拨付和调度“绿色通道”,加大对民生工程资金评价考核,做到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每年投入近1亿元用于建后管养,积极创新管养模式,探索“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确保民生工程持续发挥惠民实效。

一笔笔“真金白银”的按时拨付,让一项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也让一幅幅温暖的民生图景点亮了万家灯火。从最初解决“生活难、上学难、看病难”等突出问题,到全面涵盖扶贫工作、“三农”工作、创业就业、社会保障、教育文化、其他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热点问题,民生工程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平衡性不断加强,民生保障更为坚实。

用心用情保民生

民生,就是一件件在百姓身边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就是一份份百姓能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温暖。

“这几年党和政府大力实施脱贫攻坚行动,让我们村实现整村脱贫,村民的生活也富裕起来了。今年,党和政府又把党建引领扶贫工程列入民生工程来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资金每年有10万元,办公经费1万元,我们发展的信心更足了。”祁门县塔坊镇群星村党支部书记胡富强一席话说出了农村干群的心声。

脱贫攻坚,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事关人民群众福祉。除今年新增的党建引领扶贫民生工程,黄山市还通过实施“四好农村路”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农村危房改造、健康脱贫兜底“351”和“180”工程等,实现乡村振兴,让村集体产业发展越来越兴旺、农民生活越来越富裕。

从住房、医疗、教育,到物价、就业、社保等,只要是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就会成为民生工程的重点。同时,黄山市坚持精耕细作,民生保障由原来的“保基本、广覆盖”,逐步向“重统筹、多层次,建机制、顺体制,严管理、可持续”的转变,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一个个暖心的举措中得以提升。

据统计,10年来,黄山市已累计滚动实施民生工程79项,惠及148万城乡群众,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人均受益由2007年的363元增长到2017年的4980元,增长了12.72倍,人民幸福指数位居全省前列。

发展成果惠民生

对一个城市来说,让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关键还得靠发展。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五大发展理念,着力通过高质量发展来建设幸福城市,改善民计民生。初步建立了符合市情、系统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人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城乡居民收入倍差进一步缩小。 (下转第二版)

题图:吴建平 (上接第一版)据统计,到2017年,全市五大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次达到94.76万人次,基本实现参保全覆盖;全市拥有卫生机构1074个,卫生技术人员8972人,卫生机构床位数8143张,目前城乡居民免费享受11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和14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市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9%下降至2017年底的1.16%,15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居民收入方面,到2017年,黄山市人均住户存款余额45597元,高出全省56.4%,年均增长22.3%。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821元,年均增长9.9%。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34元,年均增长14%。

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会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黄山市连续四届16年获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两次捧得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长安杯”。黄山风景区2017年首次被授予“长安杯”,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景区。黄山市也成为全国唯一拥有两个“长安杯”的城市,人民群众安全感连续多年位于全省前列。

民生改善无止境,民生黄山有温度。新时代为“民生”二字注入了新内涵,也对执政为民提出了新要求。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坚持把人民作为最温暖的初心,关注民心“晴雨表”,紧盯民生“指南针”,体察民情“温度计”,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新闻推荐

祁门:强化市场监管迎“两节”

□冯锡鹏王武晨刊讯中秋、国庆即将来临,为维护“两节”期间良好市场秩序,祁门县加强市场监管,净化节日市场,全力营造...

祁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祁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