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3》带火徽州字豆糖 “咬文嚼字”里品徽州味道
汪镇华制作的字豆糖。
“祁门嵌字豆糖,是一种被称为‘说文解字’的古徽州传统食品。每块糖中,都蕴藏着一个吉祥如意的汉字,糖中有字,字里含意,意间带甜。糖中带字,字含祝福,方寸之间,嵌字豆糖代替了语言。这就是传说中的“咬文嚼字"了吧!……"2 月24 日晚,美食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第六集“酥"播出后,徽州的字豆糖及渔亭糕两种传统民间点心也随之火了。
记者发现,这一集汇集了我国大江南北的大量精致点心的制作技艺及人文故事。其中,在徽州黟县拍摄的渔亭糕、祁门拍摄的嵌字豆糖,是徽州美食中的绝活,且具有徽州的独特文化和历史。制作过程精致而神奇,点心的颜值很高,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又忍不住想尝尝。
2 月25 日,祁门县字豆糖的传承人汪镇华给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讲述了《舌尖3》来祁门拍摄的过程。拍摄方为了字豆糖先后来祁门三次,第一次是去年8 月在董家湾农庄让老师傅和他专门做了一锅字豆糖,之后导演决定选定这个题材了。当年10月,拍摄团队二来祁门,这次是拍摄徽州的婚嫁风俗与字豆糖的紧密联系及故事文化。去年11 月,拍摄团队三到祁门,这次在厂区和董家湾拍摄了两天。“团队十几个人分工精细,拍摄很专业,对画面、场景等很讲究,拍摄过程也很辛苦、努力。"
《舌尖3》第六集播出当晚,汪镇华和同事们非常兴奋,他们努力了5 年,终于让本来偏居祁门西路一隅的民间字豆糖走向了全国,被观众称赞为神奇的糖。当晚,他们的网店就接到全国各地的3000 多单,今天又接了1000 多单,且还在继续。还有青海、广东等地的企业家联系合作事宜。
记者了解到,汪镇华以前是开车跑运输的,几年前被家乡的字豆糖所吸引,决心让这一传统食品发扬光大,于是找到祁门西路专门做这种糖的老师傅金惠民等,在屯溪黄口租房开作坊,因品种单一、口感不太符合外地人口味及市场没打开等因素,亏了20 来万,回到了祁门。他没有放弃,继续在祁门租厂房创业,自己学会了做糖,并创立了品牌,申报注册了商标。同时,还在老家祁门董家湾开办了特色农庄,在乡村文化+美食旅游上艰苦前行。
记者吴永泉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家住祁门县祁山镇东街的叶艳华,数十年如一日,孝敬婆婆的事迹在街里巷外传为佳话,街坊邻居纷纷对她竖起大拇指。1950年的夏天,叶艳华出生在祁门县一个普通家庭。受父母的影...
祁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祁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