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徽州古村落:祁门舜溪汪村(二)
汪村至今还保存明清两代古祠堂、古民居、古建筑30余幢,其中明代古建筑为多。村口“七星曹门”建于明清,造型奇特,飞檐翘壁,内收外敛,七根木柱,恰如“北斗七星”形状,巧夺天工,风水寓意自在其中。村中现存水塘、水井10余口,水系暗通,不仅方便生活、美化环境,还有防火避灾之功能。
汪氏宗祠——绍德堂,建于明朝宣德年间(1428年),为明代《徽州府志》中记载最早的宗祠之一。由于年代的久远,恢宏而简朴,虽没有后世宗祠的精美雕饰,但简约而不简单,气势恢宏,不失大气、古朴。抚摸着千年的银杏巨柱,踏着600年的明代青砖,一下把我们带进了历史的时空,不得不惊叹先人之智慧。
绍德堂原有古匾40块之多,是徽州古匾最多的宗祠之一。古匾具有极高的人文、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如果说每块古匾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那么如此众多的匾额便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古匾让人读到更多的是恩赐或嘉奖那些“孝德永彰”的好人好事,如寝堂的第一匾“追远”,便是要让子孙懂得“木水有源”,不要忘记了历史与祖先,这也是对村人的最好教化与勉励。古匾由大量的名家、诗人题写,可谓徽州文化园中又一朵奇葩。这些古匾文化所幸在村人努力下,正逐渐得以恢复。
“一村双女祠,全国唯一”。村中的道生祠、怡燕祠,均为明代女祠。道生祠,为女子所建,取意《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贻燕祠则是子为母所建,“贻燕”之意是给后世子孙留下安定的根基。作为徽商小妾的母亲,勤俭持家,营商有道,为家族事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虽然在家族中地位低微,但在孩儿的心目中,母亲永远是伟大而漂亮的,祠堂正如美丽的燕巢和母亲的心灵归宿一般,至今,在祠堂的贡位上仍然放着一双绣花鞋。
宗祠,是一个村族祭祀、重要议事、大型活动及制定村规民约的重要场所,也是每个村族成员从岀生(上宗谱)到死后(追悼、上牌位)等活动的场所,更是一个人光宗耀祖、功名褒奖,或戒律惩处的重要场所。按规定,过去做了“坏事”,是不给上祠堂的,可见其神圣而可侵犯性。每年大年初一,全村只有祠堂“开门”后,家家户户才能开门,而且正月初一朝,每家每户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到宗祠祭拜祖先,大家相互问侯,让人倍感亲情。村里一直保留了这个好的传统,对于获得功名、仕途回乡的人,第一件大事,也是最体面的事,莫过于村里为其举行隆重的“升旗”、“开祠堂门”仪式,要到祠堂祭祖、祝贺活动后,才能回家拜见父母。为了鼓励村人读书,过去汪村凡是考中了秀才、举人以上功名的人,便可获得适应的俸禄(如秀才每年是五十担谷,举人便可更多了)。这样解决了读书人的后顾之忧,他们可专心做学问。正因如此推崇人文教育,使功名仕途者更懂得羊有“跪乳之恩”,因此,在外的汪村人终老不忘家乡,甚至“叶落归根”。
新闻推荐
□记者姚大盛晨刊讯近日,法院对在缓刑考验期内违反法律规定吸食冰毒的罪犯林某,依法撤销宣告缓刑十个月的执行部分,收监执行原判拘役五个月。据了解,2016年12月22日,法院以盗窃罪判处林某...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