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城旧事》其人其事
□邵名川
近日,支品太先生编著的《梅城旧事》出版和读者见面了,至今为止,这是唯一一部介绍祁门坊间逸闻故事,涉及面广、记叙事多的综合性著作,该书问世,无疑是徽州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幸事。
祁门历史悠久,秦末,梅鋗率兵从刘邦伐秦,后在以功受封地建城,称梅鋗城赤山镇;唐永泰二年(公元766年)镇人吴仁欢以“方其街于田字,曲其水如之字,井列七星,桥分八卦,城环百武,门通七乡”受朝廷诏划析黟之六乡及饶浮梁地而置邑,含祁山、阊门二景,起名祁门县,沿续历史至今,故祁门县城又称梅城。
千百年来,祁门县建置沿革,兴衰交替,风土物宜,造就“山川奇峭,多产异人,文章勋业,石下它邑”。政治得失,人才盛衰,自元起始有志,便朝朝相传;盛世修志,乃国人之传统;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曾两修县志,然方志仅是在大的框架下记载历史,地理、风俗、人物、文教、物产等方面的专书,不可能包罗万象,面面俱到,对遗沉、散落在坊间的逸事、掌故、旧事、趣闻涉及较少,恰好《梅城旧事》进行了补白。
支品太先生祖籍江西进贤,但是祁门县城土生土长之人,出身贫寒,幼年成长正逢解放,新中国成立,伴随合作化、大跃进、人民公社、三年困难时期、文革、知青上山下乡、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与共和国同小,饱经风霜,尝尽人间酸甜苦辣。
其曾作为知青插过队,1978年招工进祁门瓷厂,后调到祁门建陶厂,又转到县环卫所,成为一名环卫工人,直至退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激发其从小便勤奋好学,工作后对陶瓷颇有钻研,逐渐养成对历史收藏的浓厚兴趣,经多年奔跑于四乡,走访于百姓,潜心研究,铢积寸累,学识见长;其采集多篇整理的祁门掌故、逸事、趣闻、人物和收藏有见地的文章发表于全国各类报刊。
近几年来,支先生兴致勃勃,壮心不已,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有心将祁门掌故收集成册,不知是什么力量促使其乐此不疲,以至废寝忘食,不辞劳苦,走访还健在的当事人或知情人,查阅收集档案资料,然后将采访的资料整理成篇,几年下来便有了几百篇,这其中凝结了支先生过多的心血和汗水。
翻开《梅城旧事》,它集政治、历史、社会、地理、经济、文化、人物、民俗等于一体,堪称是一部百科全书,它所记载的旧事逸闻沉睡多年,得以重见天日;而且看得见摸得着,就步身边,近在眼前,仿佛身在其中,一些历史陈迹还依然安在,寻觅可见,倍感真实、亲切、生动,怀古思旧联想浮翩、回味无穷,原来历史就是过去了的真实的人和事。
支品太先生虽为一位退休环卫工人,现已步入古稀之年,由于其热爱徽州文化,孜孜不倦,勤奋好学,数年努力终将《梅城旧事》编撰出版,该书虽被泛称为“稗官野史”,但是它不仅为人们了解梅城再现梅城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为百姓所喜闻乐见,也不失为研究和编纂祁门方志,起到佐史、释疑、补阙、订误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野史与正史有异工同曲之美妙。支先生可谓功德无量。
写至此,信手拈诗一首,以示祝贺:沧海钩沉费尽心,拾遗寻访似淘金;祁山垒垒连天地,阊水粼粼贯古今。起伏兴衰频交替,稀疏散落默成情;欲知百姓坊间事,方感梅城掌故深。
新闻推荐
祁门县祁红乡机关党员及巾帼志愿者,将敬老、爱老,为敬老院老人开展关爱活动作为常规志愿服务的内容之一,每个月都要安排一次敬老行动。日前,志愿者们又带着点心、夏令防暑用品来到乡养老院,帮助...
祁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祁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