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里街往事汪雄文

黄山日报 2016-02-14 08:43 大字

三里街,顾名思义,就是一条长三里的街道,大凡以这种名字命名的,总会是一种古老的,有代表性的地方,祁门县城的三里街就是祁门县人人知晓的地方。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上班或下班经常穿过三里街,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和视角与这条自小就存在记忆之中的古街近距离接触。这是一条步行街,窄的地方只容两三人并排通过,偶尔有骑自行车电动车的经过,也是摇摇晃晃一路颠簸。路是石板路,有青石有红石,但都被岁砺得光滑圆润,让人感受到巷道的深远和历史的悠久。两旁少有高楼,大多是住户自建房,就是典型的徽派风格的那种,有着木制的小阁楼,或许还有着镂空雕花的窗户,早晚经过,还有昏黄的灯光溢出来,透着矇眬且些许神秘的色彩,我喜欢这种感觉。

三里街道北面出口是一个现代气息的超市,每天车水马龙,人来人往,但儿时的记忆里,这里是一处国营的东风旅社。旅社的附近是东山书院,位于眉山脚下,旧为汉列侯梅鋗别墅,明代祁门知县洪晰改建为东山书院,后经历代修葺和增建,至同治年间有建筑19间,为半官半民性质的地方教育中心,现在为县教师进修学校,校园内各式建筑依山而建设,层层往上,错落有致,花草树木,点缀其间,安静逸致,古色古香,给人一种心平气和的境界,处处体现出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

三里街的东面出口处是县油厂,居民都习惯称之为三里街油厂,一直以来这里是全县唯一的一家国营油厂,供应着整个县城的食用油,最兴旺的时期有职工四十多人,每当加工生产的时候,飘逸的油香,让整条三里街都为之沉醉。如今油厂早已改制,全部转换面民营企业,职工也只有几个人了,虽然还在维系着县油厂的名号,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竞争,往日独家经营的境况已成了记忆,走过偌大的厂区,昔日里的忙碌的影象仿佛依稀可见。

三里街码头是古时候县城与外界水路联系的唯一起点,从这里南下,可以至本县最南端的倒湖,继续行至江西省景德镇,一直到鄱阳湖,本县丰富的木材、茶叶等资物资,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走向世界,特别是天下闻名的祁门红茶,就是从这条水路走到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的。如今火车,汽车路四通八达,码头早已失去了价值而不复存在了,但漫步在古老的巷弄里,古人背着筐挑着担,匆匆忙忙从这里赶去码头外出经商的身影仿佛就在身边。

还有一道祁门名菜中和汤,也跟这条河有关,相传南宋时祁门著名诗人方岳在江西为官,取阊江之水,将豆腐切成小块煮汤,辅以河中虾米为佐料,汤的味道非常鲜美,因此河在江西也称中河,故将此菜命名为中和汤,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中和汤成为了徽菜名品,如今大小宴席都离不了,令人百吃不厌。

经过三里街,脚下踏着石板路,放眼望去的是狭长的巷弄,还有形态不一的古建筑,耳旁回响都是地道的祁门方言,让我恍忽间回到了那个久远的年代,在那些真实的时间里,细细品味着生命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里街是祁门标志性特产之一,与祁门话,祁门饮食一样,是祁门县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们,都是成就这种文化的一颗尘埃,在历史的长河洗涤里,渐渐沉淀出来。

新闻推荐

统坑漫笔□叶永丰

去年国庆期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陪同陈永胜看望他的岳丈岳母,来到了统坑,了结了我心中的夙愿,使我对牯牛降又多了层了解,因而也就多了份情思。魂牵梦绕的统坑想去统坑看看,孩提时代就有这...

祁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祁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