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坑口行陈云明
蓝蓝的天空,淡淡的云雾,凉凉的空气,宛若玉带清澈秀丽的文闪河,薄雾缭绕、郁郁葱葱的生态林,一幢幢粉墙黛瓦的古民居,一巷巷古色古香的村间小道,形成一幅“水绕古村庄,铜锣聚万两”的优美画卷……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丽迷人,这里就是被称为“中国古戏台之乡”及“皖南根艺第一村”的祁门县闪里镇坑口村。
清晨,沐浴在温暖怡人的阳光下,享受着大自然赐予的温情与抚爱,我早已深深陶醉,漫步在坑口村悠悠古道上,我仿佛成了一个婉约的江南女子。四周秀美的竹林,清澈的河水,让我感觉这里就是真正的人间仙境。
从远处望去,群山环抱中的坑口村城楼骑鹿阁显得威武而气派。城楼是南宋抗金名将岳飞题词的。宋钦宗靖康年间,金人南犯、北宋灭亡、南宋偏安,国家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传说宋钦宗有天做了一个梦,与一骑鹿仙翁下棋、聊天,并与仙翁一道骑鹿南巡,在经过闪里镇坑口时,被这里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所陶醉,而当时岳飞正打仗安营在坑口村,于是便下圣旨叫岳飞建造一个城楼,并题词为“骑鹿阁”。因为是皇帝下旨建造的,古时的文武百官经过这里都要下轿下马。
我漫步在河边青石板上,站在河边,一排排古民居倒影在水中,不时有野鸭穿水而过,两边有白鹭飞过,一幅古朴优美的画面呈现在我面前。
我来到坑口陈氏宗祠,此祠建于宋,由陈氏十五世祖万八公召集陈氏弟子共同建造,于明万历二年重修,至今有441年历史。宗祠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工艺精湛,气势宏伟。祠前广场是古时的水码头。文闪河汇上游诸水直通江西省景德镇,于祠前成一泓清潭。我站在水码头上,面前碧波荡漾,绿水如翠,仿佛眼前又浮现出古时“日捎百船,夜宿百客”的繁华情景。
“陈氏宗祠”为祁西派陈氏总祠,徽州三宝即砖雕、木雕、石雕随处可见。古祠分三进,首进徽青石护栏,石鼓一一对立阶梯两边,门头“陈氏宗祠”匾为进士浩魁所书。二进为议事大厅,凡清明年节,族人集众于此议族中大事。祠中石柱分红、青两种,实不多见,为祠中一大特色。三进为寝堂,供着陈姓宗族列祖列宗神牌位,旧时烛火常明,香烟缭绕,为陈姓祭祖之地。
从坑口村西行约3000米,便到了磻村。磻村古名磻溪,这里风光绮丽且文化底蕴深厚,山道弯弯,树木葱茏,文闪河绕村而过,舒缓而恬静,给人以远离尘嚣之感。坑口村是个千年古村,水运的熙熙攘攘造就了这里祠堂戏台文化的繁荣,这里完整保存有敦典堂、嘉会堂两座古戏台。近年来这里恢复了坑口戏剧团,农闲时村民们在这里唱起古戏、打起锣鼓、拉起胡琴,使这个古村落又仿佛回到古时热闹的场景。
我来到敦典堂古戏台,这是村中陈氏宗祠敦典堂的一部分。近年来,黄山市加大了百村千幢的保护力度,古戏台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不例外。戏台上方“一曲升平”四个字赫然入目,戏台正中顶部设有穹形藻井,后台两侧各设一厢室,为乐队伴奏区域。明间额枋上刻有“五福捧寿”及其它装饰,柱头、斜撑、雀替、梁驼、平盘斗、柱础浮雕极尽雕刻之能事。我来的时候恰逢有摄制组在古戏台拍摄节目,由此也过足了一次黄梅戏瘾,戏台上人物粉墨登场,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间韵味无穷……
磻村还有一个嘉会堂古戏台,戏台坐北朝南,共三进三开间。祠堂建于清同治年间,现存前进古戏台及后进寝堂部分。祠堂占地面积为505平方米,由门厅、戏台、边廊楼上厢房、前天井、耳门、享堂、后天井、寝殿、楼上堂等组成。该祠属于徽州传统的祠堂与戏台相结合的范例之一。
另外坑口村还有众多农家体验项目,而坑口的乡村旅游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发展,摘得全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等殊荣。外来游客可以在古戏台赏古戏,也可以进行铜锣湾古瓷制作体验、皖南根艺制作体验、徽派食品制作体验、农耕体验,或在文闪河生态漂流,体会“人行图画中,鸟度屏风里”的诗情画意。临别坑口,耳畔似乎还有那黄梅戏在耳边环绕。坑口,让我做了回婉约江南女子!
配文图片:林坚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味也越来越浓。在祁门县柏溪乡九都山,村民叶国权刚刚改造完成的“九都山木榨油坊休闲客栈”也开始忙活起来。油香引客来,九都山的高山油茶早已名声在外,...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