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赤岭古道拾遗历史往事
历溪村全景□ 陈 琪
古道能方便人们的生产生活,但也能破坏乡村的风水。历溪村对面有一座叫火焰尖的山峰,隔壁是蛇龙降,蛇头直指上天,人们说这条蛇飞过降就是龙。因此,历溪村中为官的人特别多,有朝官、省官、府官、县官18个。一日,地理先生到历溪,看到这里风水好,忌妒历溪风水,就想破这里的风水。蛇龙降背后是同宗同姓的徐家际村,他便让村里人在蛇龙降上开一条道路到徐家际去,说这样来往方便。村民不知是计,如此一开等于是将蛇破了肚子,便成了一条死蛇龙。因此,在外为官的人一任接一任衰败了下来。
即使是这样,地理先生也还不甘心。蛇龙降对面有一象鼻石,无论下雨涨多大的水,都淹不到象鼻石,水高鼻石跟着抬高。一天他问村中一些妇人:你们的官人长年在外为官,你们就不想吗?这些妇人叹了一口气说,想有什么用,只见金银财宝、干腌鸡、干腌鸭往家里带,都是一些死宝,活的没有一样。地理先生说,要想官人回家,还不容易,你们每天将洗好的马桶和裤子晒在象鼻石上,你的官人就会回来了。果然,在外为官的男人纷纷倒霉回到了历溪。
从历溪村到大赤岭中间横亘着一道山岭,叫龙宫岭,这里是一条用青石板铺就的古道,用来铺筑古道的青石料,每块长约一米,宽约一尺,全长约6华里。青石板上或均匀地分布着条状纹路或钤有精美的花卉图案。沿途有石屋、石亭、石桥、石垒关隘等非常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历史遗迹。这条古道数百年沉睡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之中,其间榉树、枫香、石楠等古木参天,荆棘、藤蔓等野生植物葱茏,两旁更有成片的野生有机茶园。
龙宫亭位于龙脊岭岭头的西侧约30米处,石墙,木人字架构,盖瓦,亭中有巨型长条木凳,供路人避风挡雨歇息,抑或迎来送往驻足之地,横梁落款“龙宫亭”三字。
石垒关隘,位于龙脊岭的最高处,岭头海拔373.2米,石垣高约2.5米,南北蜿蜒数十米,由大小不一的石块砌垒,正中留有80厘米左右的隘门,地势险峻,居高临下,易守难攻,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徽州地区多处遗存有类似的关隘,基本上都是清朝曾国藩部抵御太平天国所置的工事遗迹,具有非常重要的史考价值。
石茶亭位于龙脊岭岭头东侧约450米处,石茶亭年久失修,亭子的立柱是条形石块砌筑,墙面由大小石块砌垒,面积约有八平方米,顶部历经风霜雨蚀已不复存在,仅存残墙断壁,倒是四周爬满的绿色藤萝见证着这座古石茶亭的历史厚重。据考证,大部分的茶亭都是由当地人供过往商贾和挑夫歇息、喝茶而捐建的,它体现了古徽州人积善行德的传统美德和淳朴的民风,也为今人研究古徽州茶文化提供了史料实物。
翻过龙宫岭是一个叫茅棚店的地方,这里是大赤岭的山脚,是翻越大赤岭漫漫长路的开始,号称“四十里黑森林”。茅棚店地偏人稀,只有三五户人家,是上下岭人歇息打尖的地方。
然而这茅棚店与徽州的目连戏却有一段渊源。目连戏中傅罗卜的母亲刘氏,在家打狗开荤被阎王爷打进十八层地狱,傅罗卜施舍回家得知后,要超度其母亲脱离苦海。他孤身走进四十里黑森林,一天刚好走到茅棚店,又冷又饿,便到小店门口,只见店家为一少女,貌如天仙,正待回头。少女却说:此处林深天暗,鬼哭狼嚎,盗匪猖獗,善士若不嫌弃,可到我家店里一宿。傅罗卜听她一番言语,看她面容端庄,举止稳重,应是有教养的良家之女。加之天色已晚,又饥寒交迫,借宿一宿倒也无妨,于是走进茅棚。
少女从里间提来一壶开水,并端上饭菜招待傅罗卜。一番寒喧后,已是掌灯时分,少女端来一盆热水,先让傅罗卜盥洗后,自己也端来一盆在里间洗起来。尽管里外只隔了一层稀拉的芭茅草,但少女边洗边瞟了一眼外间,但见传罗卜目不旁视。
三更过后,傅罗卜正在做救母噩梦,突被一阵痛苦叫声惊醒,只见少女捂着肚子在地上疼痛地喊着。傅罗卜见状,便想出门帮少女抓一味特效止痛草药,不料少女却让他帮忙揉肚子。傅罗卜心想,我家世代行善,自己又是佛教信徒,怎能伸手去揉女人肚子呢?正在为难之际,少女却喊得更大。想到“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傅罗卜便让少女穿好衣服,再在身上放上七层草纸才肯帮忙。
就在傅罗卜犹豫着伸出手时,少女却突然坐起了身子。原来,少女是南海紫竹林观世音化身前来试探傅罗卜的,见他确实是个善良正派的信士,便送了他一个宝瓶,告诉他救母途中自会有用。傅罗卜接过宝瓶,只听耳边有呼呼之声,茅草棚已变成一朵祥云,载着观音飘逝而去。此后,便有村民在此搭茅居住,做起了过往行人的食宿生意。近些年,尽管大赤岭早已开通了旅游公路,但茅棚店这个地名却一直沿用到现在,有关“观音戏目莲”的传说也流传至今。
茅棚店往上不远有一个叫马蹄岭的地方,过去古道上石壁上清晰地印有“马蹄岭”三个字,目连戏中也有以此为内容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场戏。快到大赤岭头左边,一大峡谷叫观音堂,名称的由来与徽州当地的风俗有关:徽州处崇山峻岭之中,山道弯弯,交通不便,在山道的岭头或路口,常见到用木头搭起的茶亭,为过路人歇脚休息。茶亭常年为路人免费施茶,而他们的生活来源由山下村人供给。这种良好的民俗感动了观音菩萨,她决定下凡进行一番考察。
一个金秋收获的季节,历溪村一派繁忙丰收的景象,这时,从远处走来一个穿白衣白裙的小脚女人,挑着一担小谷箩,以茶亭主妇名义挨户收谷。村里人让她自已到谷斛里去畚,不料一谷斛的稻子全倒进她那小谷箩还不满。于是,村中王孙公子便骑着马跟在这小脚女人后面,人快马快,人慢马慢,跟到牯牛降山中时,小脚女人忽然不见了,跟着的人找了半天仅在石崖下看到三块石头拱搭在一起,只好返回,却不想那匹马却倒地累死了。回到村中,大家都说那女子就是观音化身,于是,人们将那山坞叫观音堂,拴马的山头叫吊马岭,并修筑了寺庙供奉。
这寺庙就是善庆禅院,始建于乾隆十年,首任方丈法名首知,原为京官,因官场不得志,故弃官云游四方,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在此参禅事佛。整个禅院规模宏伟,呈“品”字型,一进为前堂人殿,二进为天井,后为祖堂。所列佛祖牌,供奉的是观音、妙音、圣音、俗称“三音大会”。再右为寝室生活区,整个禅院占地6亩。
乾隆十五年,善庆禅院佛事日盛,香火渐旺,有大小和尚40人,九华山每隔三五年就要派人进行交流。观音会、百子会吸引了皖南各地信徒,光绪年间的“八步唱”法事盛况空前。善庆禅院有40两银子的皇粮,由石台、青阳、祁门三地上交,另有良田百亩。
善庆禅院左侧的大演坑里,绝壁底下有个铸钱炉,当年和尚将从江西化缘来的铜在此垒炉铸钱,将铜熔化后,用顶端刻有印模的火钳伸到铜水中一夹,再放入冷水中,这样一枚“通宝”就叮当落地了。和尚铸的铜钱,众说纷纭,是不安于清净的山野,图谋造反,还是六根未净,染上铜臭?不得而知。
善庆禅院曾两度毁于战火。第一次为咸丰十年,太平军入祁,在赤岭交战,烧毁了禅院,同治年间周边的村民进行了修复;第二次是一九四八年八月初八,当时新四军屯兵在此,转移时怕留下的大批粮草弹药为土匪藏身抢劫,所以烧掉禅院。如今,曾被战火烧去半身的桂花树和罗汉松仍然屹立在遗址上,记载着禅院的兴衰历史。
穿越赤岭,我们来不及倾听当地更多神奇的故事,一路向下,就到了祁门县的粮仓“安陵”,赶到赤岭口已经是傍晚时分。在牯牛降大山下,有一片平坦开阔的谷地,这就是著名的曾国藩演兵场。当年,时任两江总督的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军,将其指挥部设在祁门,他自己亲自坐镇指挥。当时祁门境内到处都是湘军的部队,隔三差五便同太平军打上一仗。当时安凌一带是皖南通往省城安庆的一条交通要道,曾国藩查看后作了重点布防,于是这里战火连天。因此地多是崇山峻岭,湘军部队常常驻扎在荒郊野外,烧菜做饭十分不方便,有时遇到战事紧急的时候根本来不及炒菜。于是炊事班的士兵便想了一个好法子:在有土坡的地方挖一排灶,架上一溜锅,管它什么菜,一古脑儿全放在一口锅里烩熟就行了,全然没想到这一锅煮居然烩出了万般风味。战事结束后,有的湘军士兵看到此地山清水秀便留了下来,于是这道菜便传到了民间。人们根据其烹饪的方法,形象地称之为千层锅。如今当地的农家乐饭店干脆为其冠名“曾国藩行军锅”,引得来此旅游的人无不纷纷点赞。
(全文完)
新闻推荐
近日,祁门县北街社区和农商行联合在祁红花苑小区举办了一场趣味运动会,吸引了不少居民踊跃参加。据了解,北街社区的邻里关系一直都非常融洽,社区除了经常开展趣味活动增进居民彼此之间的感情外,...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