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光锦:老当益壮的热心肠
□ 记者 王玲琳
在祁门县历口镇,只要提起冯光锦的名字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冯光锦是历口镇夕阳红助阵利民协会会长,一位退而不休的热心人,一位年近8旬却精神矍铄满身干劲的老人。
退而不休勇担当
冯光锦退休后的十几年时间里,家里什么事情也没干,而是一心扑在助政利民的公益事业上。历口镇是祁门西陲的一个商贸大镇,穿镇而过的历溪河上,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石拱桥——利济古桥是连接两岸仅有的通道。经过数百年风雨侵蚀,尤其近年来来往车流量急剧增加,古桥早已伤痕累累,不堪重负,虽经修葺,却隐坍塌之虞。因此,当地百姓迫切希望护古桥,建新桥。当地党委政府顺应民意,积极规划,决定在历溪河上兴建一座新桥。
正当建桥项目列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时,80多万元建桥资金成了工程建设中最大的难题。冯光锦得知情况后,主动承担起筹措资金的重担。他不辞辛劳,奔走呼吁,往返于省、市、县之间;同时,与其他老同志一起,发动历口镇各机关单位、团体和村民积极捐资;又南下北上,外出查找历口籍在外的工作人士,动员他们为家乡建设出力。短短几个月时间,冯光锦带领一班人历经艰辛共筹措资金70余万元,但建桥资金尚有十几万元的缺口。为争取新桥早日动工和确保工期按时完工,冯老毅然走进银行,用自己的工资卡作抵押,贷款建桥,而自己每月仅留下500元的生活费。
2004年10月28日,一座长85.06米、宽9.92米、高13.5米的利民大桥竣工通车。望着利民桥和宽敞的桥面上兴高采烈的人群,冯老黑瘦的脸庞上挂满了激动的泪花。
助政利民谱奉献
老桥变新桥,通行安全了。冯光锦又闲不住了,他一直想着要干一件长远的事,那就是把当地的老人集中在一起,发挥余热,为当地的发展出一份力。2006年12月,在他的组织下,一批离退休的老同志聚集在一起正式成立了历口夕阳红助政利民协会。多年来,该协会围绕助政利民这一宗旨,服务社会和百姓,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百姓的称赞。
在文明乡镇创建活动中,协会老同志们积极融入、主动协调、亲力亲为,现在的历口镇面貌焕然一新,人风和谐。
当地文化站的阅览活动室此前因为工作人员少,往往不能正常向普通村民开放。他和协会12名老同志义务轮流值班,坚持每天从早上8点至晚上10点全天候对大家开放。如今,文化站阅览活动室已经成为当地村民的最佳精神家园。
尊老爱幼扬传统
多年来,冯光锦一直坚持利用节假日在街头、村中、学校,举办以“爱心、孝道”为主题的各种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积极倡导和营造敬老尊老的社会氛围。每到重阳节,冯光锦都会带着协会老人自掏腰包前往历口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并组织学生、村民为老人们表演节目,与老人们共度节日。他还主动与县老干局和老年大学联系,筹办设立祁门老年大学历口分校,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场所。
老年人是冯光锦时刻挂念的对象,而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更是他必不可少的工作。当地历口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近千名儿童就读于此,由于历史原因,学校活动场地十分狭小。为益于孩子们的身心成长与健康,迫切需要扩建学校操场,扩大学生活动和娱乐场所。但毗邻校边皆村民的个人土地,难以协调,冯光锦再次主动承担起协调工作,他一次又一次走进村民家挨家挨户耐心地做工作,终于感动了村民,将一块3000多平方米土地转让给了学校。
多年来历口镇的老人和孩子是他的无私奉献对象,历口镇的百姓也是他的服务对象。当地大街小巷、田间地头的纠纷不愉快在他这里消除;有困难无处倾诉的烦心事到他这都烟消云散……冯光锦,这位热心肠的老人已经深入当地人们的心中,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芒。
新闻推荐
近日,祁门县安凌镇相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辖区内液化气经营点、饭店和各中小学学校及规模幼儿园食堂等液化气消耗大户,集中开展了一次食品及液化气专项安全检查,排查安全隐患15处,并针对部分...
祁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祁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