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400多年了,村民过河全靠它祁门县三座古桥亟待整修

安徽日报农村版 2015-03-03 10:01 大字

[摘要]祁门县三座古桥亟待整修

■ 本报记者王明存 文/图

祁门县渚口乡大北村石潭组有三座古桥,距今有四五百年的历史。古桥不仅是村民外出的通道,更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可是,当地村民反映,这三座古桥因年久失修,如再不加以保护,可能面临倒塌的危险。村民呼吁,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应重视此事,投资维修古桥。

2月15日,记者在当地村民带领下,实地调查了解此事。

据了解,该村民组现有人口在300人左右,村庄依山而建,村口的树木郁郁葱葱,一条小河将村庄一分为二,河两岸各居住了七八十户人家,河上有三座古桥,分别名为义祠桥、仁祠桥、慈仁桥。

当地村民介绍,他们村的祠堂里记载的村史表明,村庄建于北宋天圣二年,即公元1024年,是一个千年古村。村庄古称凤溪村,明初期改为石潭村。明朝嘉靖二十五年,即公元1546年,由村民捐资兴建了村中7座石拱桥,桥体均用青砖垒砌而成,砖与砖之间,用桐油和石灰粘连。

尽管青砖拱桥很坚固,但经过几百年的风吹雨晒、山洪爆发,以及人为损坏等原因,现存至今只剩下这三座了。 “这三座桥见证了我们这个小山村数百年的历史沧桑变化啊。 ”

记者在现场看到,古桥用青砖砌成,结构为拱形。桥面用青石板铺成,与河岸地面相平。在桥下,记者见到桥墩基础处,多处石块裸露出来,有的地方基础石块已经剥离,形成空坑,村民说这是河水长年冲刷导致的。拱桥的青砖不少地方已开始脱落,部分青砖向下凸出,有进一步脱落的危险。

“这三座古桥,如果再不维修,时间一长,就会倒塌。一旦倒塌,不仅导致村民外出受阻,更重要的是,古桥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呢。 ”有村民说,当地村民也想集资维修,怎奈杯水车薪,再说,维修古桥,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他们也缺乏这方面的技术。

村民组长汪永中告诉记者,人在古桥上行走,暂时不会有大的危险,但农用车不能行驶。古桥现在一年比一年危险,特别是近三年,损坏程度加剧。去年,他们也找过县水利局申请维修,水利局也答应了,但不知道能不能兑现。

对此,祁门县水利局负责人王局长解释,去年,他们对石潭组的河流泥砂进行了清淤,之后,有村民找他们,申请维修三座古桥,他们可以结合清淤整治项目,对桥墩松动的地方用混凝土浇筑。但水利部门只维修桥墩,加固桥基,整桥的大修不是他们的事。古桥的整体维修,应由交通、文化等有关部门负责,因此,村民应通过渚口乡政府向县政府申请大修。

在渚口乡政府,该乡分管文化工作的汪副书记介绍,他们已将石潭组列入“美好乡村”建设项目,现在项目已上报到了黄山市有关部门。如果上级批准了,他们就可启动项目建设,届时,古桥将会得到全面的整修。

记者又联系了祁门县文广新局,该局李局长介绍说,祁门县不可移动文物很多,古桥只有几座,石潭组的古桥不在其中。在这一块,文化部门的资金很少,下一步他们将重视此事,会和交通、水利等部门商量,力争保护好这几座古桥。

石潭组这三座古桥,不论是否具备历史文物价值,但就它目前还在承担的交通功能,村民过河的必经之道,也应尽快得到修葺。祁门县有关部门还应高度关注此事,对这几座古桥加以保护,及时安排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彻底的整修。

图为村民在指证古桥的破损之处。

新闻推荐

邻里节畅叙“一家亲”

■ 本报记者 吴江海9月17日傍晚,祁门县祁山镇内河街社区的健身广场上一片欢声笑语,以“幸福梅城百家宴、邻里和谐叙中秋”为主题的首届社区邻里节在这里热闹登场。辣美人、干笋炒肉、清拌...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