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蒸米饺米粿:妈妈的“味道”

新安晚报 2015-02-16 02:57 大字

距离春节还有几天时间,黄山市屯溪区的徐女士买了徽州传统小吃——蟹壳黄烧饼、白芝麻糖片、字豆糖等,快递给远在北京的妹妹。“她很少回来,每年这时候都要寄的。尝到了家乡的味道,才算过年。”

对于很多人来说,那些儿时的美味,承载着过年的美好记忆。日前,本报记者在黄山、安庆、淮南等地寻访当地特色美食,希望以此勾起你心底那份儿时的年味儿。

徽州到底有多少种传统美食?这一问题可以引爆很多人的“乡愁”和热情,糖糕、山芋粉做的“猫耳朵”、烘焙的白米糕……这些徽州传统美食都非常馋人。“到歙县来吧,我们这儿每家都做蒸米饺、米粿,送灶王爷的。”歙县的吴先生说。

2月11日,记者来到歙县杞梓里镇的坡山村,这是一个海拔400多米的古村落,有300多户人家。

村支书方四清将记者带到村头的方连霞家里,方大姐正在厨房里忙着,一锅蒸米饺端出来,散发出的热气遮住了她的脸。

“我们在小年前一天有做蒸米饺和米粿的习俗,送灶王爷用,也可以过年前后吃,给孩子当零食。”方大姐说,这儿的米饺,和常见的不一样,个头比较大,米粉皮是用籼米磨粉做的。

咬开一个饺子,里面是菠菜、香菜、萝卜、豆腐等做的馅,还有一些肥肉丁,鲜美无比。

桌台上,竹篾盘还摆放着白色圆饼,小巧玲珑,煞是可爱。“这就是米粿,每家要做不少,一直吃到正月。”方大姐说,做米粿的工序多,要磨粉、浸泡、蒸熟、凉透后才能用。

走在古村的巷弄,家家户户的厨房冒着热气,女人巧手翻飞,变魔术般地做米饺、米粿。村民说,很多人家还用代代相传的木雕模具作米粿,米粿上会印着各种图案。

村中的一栋老屋内,方先生的5岁儿子也跟着大人忙活。方先生刚打工回来,他说妈妈做的这些食物,以前在家时觉得很普通,可常年在外再回家看到这种场景,就有了过年的感觉,就想起了小时候和小伙伴拿着米粿和冻米糖等满村疯跑的场景。

他说,不少儿时伙伴也一起在外谋生,有时不能回来过年,闲聊时说到家里的米饺、米粿、杀猪饭,都馋得不行,乡愁也随着口水一起流淌。所以,每年他们都会尽量约在一起回家过年。

离开村口时,已是下午,一户村民正在杀年猪。炊烟缭绕在古村落每户人家的屋顶上。屋内,是妈妈双手间舞动的年味。

舌尖上的春节

本报记者寻访多地特色美食,带你品尝儿时的年味儿

字豆糖:有文化的“传统甜”

春节期间,在祁门县的乡村,主人端上的茶点中常有一碟“字豆糖”,黄黑相间的颜色,上面有个清晰的黑体字,如福、囍、旺、吉等。漂亮而吉祥,犹如一片片精致玲珑的艺术品,不忍入口。

字豆糖在祁门县已流传几百年了,现在的农家大多已不再自己做,喜欢在当地传统作坊购买。60多岁的金慧民的做糖手艺,在当地颇受称赞,现在一字豆糖作坊当大师傅。

记者见到他时,灶膛的糖稀熬得正浓,马上要出锅。这位老艺人称,先把这锅糖做好再聊,糖稀不等人。

室内的一张大操作台上铺满黄豆粉,糖稀放上去,迅速反复揉搓,然后用长长的圆木滚压。压平后撒上黄豆等料粉,接着再碾压、揉搓,成为块状。芝麻粉和糖稀也如此法,做成了块。

金师傅将它们分切数段,压成薄的长方块或细长条、细长正方体等,然后一层黄豆糖块、一层芝麻糖块地卷起来。“这次我做‘福\’字。黄豆粉是‘纸\’,黑芝麻粉就是‘笔画\’。”老人说,这个字的笔画较多,每层糖块是一个笔画。没有“字模”,全靠大脑来拆字、拼接,操作中绝不能失误,不然字就错了。

“一层黄豆糖,放入4根方正的长芝麻条,卷起,就是个田字。”在颇为繁琐的拼接后,其他部首也逐次加入,形成了一个整体。虽然做字豆糖40多年,但老人对每个步骤仍细心而严谨。良久,这个黑白相间、粗有尺余、长约两尺的糖块形成,完整的“福”字就在其中了。

金师傅和郑东来师傅合作,将这个“巨无霸”糖块拉伸,成条。转眼间,糖块成了一丈多长的糖条。又拦腰斩断,继续拉伸,如此反复,无数个一丈多长、“腰围”不到两厘米的长条糖块陆续出现,长条的尽头可以清晰地看到黑体“福”字,饱满、好看。

整个过程,犹如变魔术一般神奇,步骤繁琐却又纹丝不乱,看得记者目不暇接,大气也不敢出。

之后,这些细长柱体,被师傅用刀快速切成均匀的小片。薄薄的,热热的,每片黄色糖块仅一元硬币般大小,印着清晰的黑体“福”字,大气、端庄。

“做字豆糖有20来道工序,比较辛苦。”作坊的主人汪镇华说,他在新安乡偶然看到有人制作字豆糖,觉得神奇,后来访到了这两位老师傅,便想挖掘传承这一传统制作技艺。

“每锅可以做二三十斤字豆糖,每天八锅。”金师傅称,他是从小和堂兄学的这门手艺,能做二三十个不同的字。

在祁门县,制作字豆糖的有十多个作坊,都是五六十岁的老师傅当家。这些老人也会应邀到村民家里做糖。金师傅说,以前春节时每家都会做几十斤字豆糖,不仅拿来招待客人、送亲戚朋友,茶季或农忙时还可以当干粮。

“过完年出门打工时,我们都会带很多字豆糖之类的特产。到了厂里,转眼就被抢光,大家都喜欢吃,看了也觉得稀罕、有趣。”祁门人郝祥勇说,这些特产是过年美食,有着鲜明的徽州烙印,带出去也有面子。

吃了八宝菜年味才叫浓

在芜湖人的年夜饭中,八宝菜必不可少。儿时的八宝菜带给人温馨的回味,吃了八宝菜年味才叫浓。

昨天下午,芜湖桃园小区的陈玉红女士,在母亲的指导下,正对半成品八宝菜进行加工。

陈女士的母亲告诉记者,八宝菜其实不止八样菜,有香菇、生姜、冬笋、酱瓜、胡萝卜、白萝卜、千张、油豆腐、黄豆芽、干鱿鱼等。其中生姜和冬笋必不可少。这样做出的八宝菜不仅味道好,五颜六色的还很好看。

八宝菜平时不做,只有过年才做,而且要提前做准备。比如白萝卜、胡萝卜要切成丝,趁着晴好天气晒上个两天。八宝菜配料都备齐后,要一道一道地炒出来,最后烩在一起。过去春节期间常下雪,天气冷,可以提前一个月时间就做好放着。

“现在日子好了,年夜饭荤菜多,八宝菜并不动筷子。但到了大年初一以后,八宝菜就成了香饽饽,盛上一小碗浇上麻油,那味道只有吃了才知道。”陈女士的妈妈笑着说,过去过年时,家家都会做八宝菜,做好后会盛上一小碗相互串门,让左右邻居都尝尝,吃了八宝菜,年味才叫浓。

新闻推荐

百年祁红,世博情缘

为纪念祁门红茶荣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00周年,安徽祁门县委宣传部、外宣办、祁门产业发展局、旅委、祁门红茶协会等在祁门县平里镇隆重举行参展2015年米兰世博...

祁门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祁门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