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永远的知青情结

黄山晨刊 2015-01-05 19:04 大字

□ 记者 舒俊

眼科医生高新民是“黄山好人”。他两次下放农村、插过队、当过“赤脚医生”。让盲人重见光明是他大半生的追求,几十年来,他一直为这个梦想努力着。在他的从医生涯中,那一段知青岁月让他永远都不会忘记。

“这是一张当年我们劳动归来的老照片。”高新民指着照片上一群挽起裤脚、扛着工具、赤着脚,昂首阔步走在田间道路上的年轻人告诉记者,左边第一个小伙子就是他。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65年9月,上面的人都是屯溪中学(现屯溪一中)赴祁门县灯塔公社庄坑口插队小组的知青,摄影者是当年屯溪中学的教导主任方前。当时,学校还派了许帮驹、朱典智两位教师带队,在一年内与插队知青同吃同住同劳动,随时随地为知青排忧解难。

高新民是屯溪中学65届高中毕业生,毕业那年,18岁不到的他和其他28位同学一起来到庄坑口插队落户当知青。到农村后不久,因为他十分喜欢医学,自学了一些医学知识,插队小组就让他保管小药箱。于是,他一方面买医书、读医书,增长医学知识,一方面给知青、村民解病痛,当起农村卫生员。后来,他获得到当地驻军医训队学习的机会,结束后就正式当起赤脚医生。此后,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天寒地冻,他都背着药箱到各生产队巡诊,曾及时抢救了多位危重病人。他的医术得到愈来愈多的赞誉,几十、上百里外的病人都有慕名找他看病的。

1973年,国家实行群众推荐与文化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大学招生,高新民被群众推荐后通过考试,顺利地被皖南医学院录取。1977年,大学毕业后的高新民主动放弃国家分配,毅然重回插队的农村担任赤脚医生。此后,他专修眼科,创办灯塔眼科医院、眼科研究所,使万余名盲人重见光明;每周一次给当地医护人员讲病理、医理,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1981年,国务院知青办编写全国86位知识青年《真实的故事》,其中就有他。1989年,因爱人工作调动、孩子读书,高新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他呆了整整20年的知青点,到屯溪开了眼科诊所,可他还是坚持每周回祁门帮带新技术。

1995年,在下放灯塔公社30周年的时候,高新民和妻子拿出1万多元积蓄,将当年插队落户的庄坑口村口的一座木桥改建成可以通车的石拱桥,并把这座桥定名为“思农桥”,教育子女一粥一饭都要常思农夫之苦。今年国庆节期间,高新民携全家9口人一起回到当年的知青点。“那座石拱桥前两年又改建成了水泥桥,现在那儿环境变美了,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高新民看着这次回去拍摄的照片,和老照片进行对比,感叹农村的变化实在是太大了。

在《永远的知青》一文末尾他曾写到:“我还是和过去一样,靠一双手为盲人解除痛苦,也是靠一双手养活自己,我称自己是永远的知青。”因为,当知青是他人生的新起点,他所有的成就都与当知青分不开。

新闻推荐

近日祁门县法院邀请驻地武警官兵旁听一起利用电话诈骗

近日,祁门县法院邀请驻地武警官兵旁听一起利用电话诈骗钱财案庭审活动,给武警官兵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朱英俊/摄...

祁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祁门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永远的知青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