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纪念胡峙太同志

黄山日报 2014-12-01 11:00 大字

□ 王盈辉

一团散发着无穷热力的生命之火熄灭了。11月12日凌晨,祁门县人民政府原督导员胡峙太同志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在家中走完了84年的生命历程。噩耗传出后,认识他的人们无不为之扼腕痛惜。

在城东殡仪馆大厅 低缓悲怆的哀乐声中,从四面八方汇聚的人群默默地和静卧在鲜花松柏丛中的胡峙太同志作最后道别。长歌当哭,岁月如诗,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追随胡峙太同志丰富而又壮丽的人生。

胡峙太的革命经历极为丰富,基本见证和参加了新中国以来的重要事件和历史阶段。他20出头就参加了土改工作队; 1952年,调任县委宣传部;1954年12月,年仅23岁的胡峙太向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以后,这个优秀青年的一生就和党和社会发展事业联系在一起。1960年6月至1970年8月任中共祁门县委宣传部副部长,之后他先后担任县文化局局长、县化肥厂党委书记、建陶厂党委书记;1985年12月任祁门县人民政府督导员至1993年3月退休。

不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文革动荡岁月,以及以后的改革开放,胡峙太始终坚持一个共产党员的本色,“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文革十年中,他作为宣传文化战线,他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既坚持党的重要宣传方针,又不支持“极左”论调。正因为坚持党性原则,敢于说真话,而先后被造反派进行无数次批斗。对于无数次批斗和遭受打骂等种种不公正待遇,他坦然处之,并且经常鼓励一些因受冲击,情绪产生波动的同志“要相信党和群众,任何时候都不要说假话、违心话,历史终会作出公正的评价!”他如同一棵昂然立于天地之间的巨松,任凭风暴肆虐,依然苍劲挺拔,郁郁葱葱,显示出一名共产党员的凛然正气和磊落胸怀。

改革开放之后,他担任祁门最大的两家国有企业负责人,他锐意改革,狠抓生产,将原来基本没有销路的祁门化肥、祁门建陶产品弄得红红火火,一时间祁门化肥和祁门建陶名声大振,但他个人却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没有在企业多拿一分工资,安排一个子女。

有人说,胡峙太是“吝啬”的,他在个人物质生活上简朴得令人吃惊: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和一只老掉牙的公文包伴随了他几十年,平时除了一套浅蓝色旧中山装外,就是穿儿子下放农村时穿过的衣衫。至于家中陈设,更是寒酸,1977年至2003年的二十多年时间里,他一家人一直住在原县化肥厂基建办公室改建的两间仅30余平方米的斗室里。看不见冰箱、彩电等高档电器的踪影,唯一像样的家具是借用单位的旧文件橱和架子床,这个古董斑驳陆离,几乎瞧不清原来的颜色,搁在旧文件橱上面的黑白电视机是家中唯一的家用电器;天花板大面积泛黄,四周墙壁有好几处剥落。即使是在1986年单位购买几套商品房分给职工,他主动放弃……,人们事后才知道,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退休多年的他还去组织部交了400元特殊党费;就在胡老患病卧床之际,还不忘叫女儿按时代他交纳党费。在原县经济委员会工作期间1989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1990年被县直机关工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被县委组织部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据胡峙太同志的爱人凌荷花老人介绍,几本历届党代会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胡老珍藏至今,尽管纸张已经泛黄,可胡老生前仍经常取出翻阅、沉思……,岁月的侵蚀不能磨去一个真正革命者的情怀。胡峙太同志以一生的言行实践着在党旗下立下的铮铮誓言,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地奉献了全部的光和热,闪现着一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和人性的熠熠光辉。

新闻推荐

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金字牌村整村推进成效显著

本报讯 “村庄变得更美了,收入也增加了。”这是祁门县金字牌镇金字牌村村民的亲身感受。走进金字牌村,随处都可以感受到该村自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后的新容新貌。宽敞平整的通组水...

祁门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祁门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纪念胡峙太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