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贴息贷款助致富

黄山日报 2014-10-21 11:08 大字

□ 本报记者 李学军 胡利龙

10月20日,祁门县祁山镇光明村吴坑组村民胡宇宁走进蛇房,给蛇儿喂食、喂水、消毒,看着它们一条条圆润润、肥嘟嘟,胡宇宁兴奋地对记者说:“到了腊月一定又可以卖出好价钱,今年再挣个十多万元不在话下!”

多年前,胡宇宁像很多农村年轻人一样,离开家乡去往城市打零工,每月收入1000多元。想起年迈的父母在家乡过着穷困生活,年幼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他心里真不是滋味。胡宇宁决定要干一番事业,改变现状。他瞄准了祁门传统的蛇养殖。

在家人和朋友的鼓励帮助下,胡宇宁创办了养蛇场,第一年养了200多条蛇取得良好效益。他有了扩大养殖规模的想法,可是手头资金不足。怎么办?好几天,胡宇宁都闷在家里,倍感无助。这时,村支书带着县扶贫部门工作人员来到他家,问他是否想要贷款。

“我没有足够的资产作抵押,也找不到人作担保,银行真愿意把钱贷给我?”胡宇宁将信将疑。

县扶贫部门工作人员解释道,现在政府为了帮忙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改扶贫的方式由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针对像他这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对象,实施贷款贴息扶贫政策,政府财政为他们提供担保并支付利息。

胡宇宁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那一年,他从信用社贷到10万元。用这笔钱,他扩建了蛇场,完善了蛇场基础设施,新购进了一批蛇苗。第二年获得纯利润2万多元。后来,他又从银行贷款10万元,购置了温室养殖设备,购进了蛇苗新品种优化养殖结构,效益进一步提升。目前他的养殖规模达到4000多条,每年纯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胡宇宁还组织成立了祁门和泰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了村里10多位贫困户加盟,带领他们共同致富。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五步蛇的市场价是一公斤600元,一般长到1.5公斤左右出售,每条也就是1000元左右,一个贫困户若是养殖1000条就能实现毛收入100万元。

依靠扶贫贴息贷款的支持,胡宇宁早早摆脱了贫困,众多贫困户跟着他干,也逐步迈上脱贫致富的道路。这种路径在全市正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歙县徽凤凰家庭农场主王永林原先只是在菜市场贩菜卖菜,做小本生意养家糊口。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后来,在县扶贫和当地金融部门的支持下,王永林申请到20万元扶贫贴息贷款,迈开土鸡养殖创业步伐。此后的5个年头里,他每年都能从银行获得同样额度的小额信贷资金。他的养殖场规模由此一步步做大,如今已是歙县最大的优质土鸡养殖基地。去年农场实现产值800多万元。依靠农场成立的养鸡专业合作社目前吸纳社员200多人。

除了直接“扶贫到户”,黄山市还注重扶持方式,将带动贫困地区主导扶贫产业持续发展的龙头企业纳入贴息贷款扶持范围,引导企业在贫困乡村建立产业基地,发展订单农业,带动农民增收。

祁门县祁门红茶发展有限公司依靠每年120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整合其他各类资金1000多万元加大力度投在茶苗的农残控制、茶园统防统治、低产茶园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近年来,新改造茶园5000亩,新建高效生态茶园5000亩以上,越来越多的茶农和贫困户从茶产业发展中受益。

据了解,去年全市共发放扶贫贷款1.5亿元,贴息440多万元,发挥该项政策“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全市共建设农业产业化基地50余个,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1万余亩,通过技术推广、能人示范、企业引领,贫困村茶、竹、林、果、药等优势资源被有效挖掘。贫困群众逐步迈上产业脱贫致富的良性轨道。

新闻推荐

市统计局选派干部当好“领头羊”

11月12日上午,市统计局选派干部周莉与当地包村领导储国庆,包村干部汪进强在所负责的祁门县闪里镇文堂村开展农村低保入户调查,对村民身体状况、家庭收入、家庭财产、子女情况等进行认真细致地...

祁门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祁门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贴息贷款助致富